醫務衞生局回應有關「慢病共治計劃」的查詢
********************

  就傳媒有關「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的查詢,醫務衞生局今日(八月一日)回應如下:

  政府在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為期三年的「慢病共治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被確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香港居民,配對家庭醫生並於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服務,以達致「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政策目標。先導計劃於今年三月擴展至包含血脂檢查,實現「三高全覆蓋」。經篩查後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參加者可進入治療階段,並在政府資助下由自行選擇的家庭醫生繼續為其診治,以及按個人健康狀況獲處方藥物,接受專屬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先導計劃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並以地區康健中心/站為樞紐,擴闊社區醫療網絡。

  「慢病共治計劃」自推出後反應良好,三年先導期一半已有超過14萬名市民參加(截至二○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且參加人數持續上升,預料能較預期時間提早達致先導期約20萬市民參加的目標。目前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約35 600位參加者中,超過九成半選擇由家庭醫生繼續跟進治療。

  政府已於二○二四年第一季委託本地大學進行研究,評估計劃各項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整體表現。初步研究分析顯示,參加者在接受計劃安排的醫療輔導和治療後,健康狀況普遍改善。數據顯示,在參與計劃後的六個月,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紅素(HbA1c)下降約1.0%;高血壓患者的平均收縮壓降低約15.0mmHg,反映持續健康管理和專業支援對疾病控制的積極作用。研究團隊從18間地區康健中心/站招募了614名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者對「慢病共治計劃」表現滿意,其中的整體印象評分達82.5分(滿分100分),而首次家庭醫生診症服務的評分則為76分(滿分100分)。此外,在高血壓及糖尿病管理方面,分別有96.1%的高血壓參與者及98.0%的糖尿病參與者在病人自強能力方面有所改善。

  為照顧弱勢社群的基層醫療需要,政府於今年三月底分階段擴展「慢病共治計劃」至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轄下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為弱勢社群(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受助人、75歲或以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或持有有效醫療費用減免證明書人士)提供「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篩查和護理服務。首階段服務已於二○二五年三月底在七間普通科門診診所開展,並由六月底起增加至14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相關服務。政府及醫管局計劃於今年底擴展至全港十八區均有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有關服務。

  政府正展開檢討「慢病共治計劃」的成效及優化的方向,並會以先導計劃的經驗作為基礎而擴大計劃,深化發展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平台)。政府將以乙型肝炎篩查治理為試點,透過平台繼續推展及整合基層醫療服務,根據科學實證和資源運用等考慮因素,逐步覆蓋更多慢性疾病病種,並加入更多健康賦能的元素和預防性護理項目,建立一個更有系統和連貫性的社區基層醫療網絡。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