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學館新展覽展示國家航天航空航海三大領域成就(附圖)
****************************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七月三十一日)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表示,嫦娥六號去年成功攜帶月球背面月壤返回地球,是全球首創,標誌着中國探月工程的領先地位。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作出貢獻,香港的科學家也有機會參與國家的重大科研任務。這些成果印證香港的獨特優勢,以國際視野貢獻國家發展。他指出,今次展覽展示嫦娥探月工程的偉大成果,以及中國在三航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並展現了香港作為連接國家與世界的文化樞紐角色,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向公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其他主禮嘉賓包括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一級巡視員劉懋洲、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轄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博士、博物館諮詢委員會科學專責委員會主席衞炳江教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署長陳詠雯及香港科學館總館長劉啟業。
今次展覽創下多個「第一」,包括首次在香港同場展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分別在月球正面及背面採集的月壤。其他首次在港亮相的展品包括嫦娥六號返回艙和降落傘、萬米深潛的海水樣本,以及造船業「三顆明珠」︰航空母艦、豪華郵輪和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模型。
另外,香港科學館亦首次同場展示多組大型航天、航空及航海模型,包括在戶外展出一比五、高約12米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和實物原大、長約10米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模型,以及在展廳內展出一比八、翼展約6米的「運-20」大型運輸機模型。
除了來自內地的展品,展覽亦會介紹香港科學家在國家太空探測和深海探索中的重要貢獻。展覽更設有互動展品「月球基地」及「祝融號探險」等,讓參觀者體驗建設月球基地與火星探索的挑戰。
展覽將於八月九日至九月七日期間每逢星期六、日設有定點導賞。此外,香港科學館亦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在八月一日和八月四日舉辦專家講座系列,邀請內地專家分享航空、航天及航海知識,以及國家在相關範疇的成就及未來規劃等主題,市民可即場參加以上導賞及講座。另外將舉辦實驗班、工作坊和科學示範等,讓公眾探索飛行和深海潛航背後的科學原理。
展覽由康文署和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聯合籌劃,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獨家贊助,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活動之一。有關展覽和活動詳情,請瀏覽香港科學館網頁hk.science.museum/tc/web/scm/exhibition/exploration2025.html。
完
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2時07分
香港時間22時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