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題:發展九龍城區海濱
***************
問題:
有意見認為隨着《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於本年五月獲本會通過,以及當局已邀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研究將紅磡站南面的臨海及前碼頭用地打造成設有遊艇會的海濱新地標,九龍城區海濱可望透過連接黃埔、土瓜灣和啟德等地區而得以貫通,而海濱區更可延伸至尖沙咀和觀塘海濱長廊,是政府建立「全民海濱」的重要契機。同時,由於啟德體育園落成及啟德跑道區持續發展,海濱區將吸引大量市民及遊客,周邊區域的交通配套及接駁設施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何具體方案和時間表處理現時九龍城區海濱的斷點問題,包括翔龍灣煤氣調壓站、海心公園魚尾石一帶及青洲英泥碼頭私人地段;
(二)如何評估現時啟德區(尤其是跑道區)交通配套的不足之處;有何計劃改善該區的交通連接,包括水上交通和陸路接駁,以提升區域暢達性及應對大型盛事舉辦時的人流需求;
(三)如何解決舊區與海濱之間連接不足的問題;會否與市區重建局協調,在重建項目中加強行人系統網絡,以提升舊區與海濱的連接性;
(四)當局有何初步構思善用九龍城海濱水域資源;會否考慮發展水上活動設施,以配合啟德體育園及「青年驛站」旅舍的建設;及
(五)如何評估九龍城區的歷史文化資源與海濱發展的協同效應;有何計劃將該區內的歷史文化元素融入海濱發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與海濱事務委員會緊密合作,推動各項優化維港海濱的工作,為公眾營造多元、活力、暢達和共融的海濱空間。就李議員關注的尖沙咀至啟德海濱發展而言,在長約15公里的可發展海濱長廊當中,目前已駁通將近七成,二○二八年年底將駁通近八成半。此外,我們會持續提升區內的海濱設施,例如於七月中開放紅磡都市公園(第二期),最近亦建議在發展紅磡站周邊和海濱一帶用地時,在紅磡繞道底臨海一段進行小規模填海工程,善用修訂的《保護海港條例》(第531章)的拆牆鬆綁機制興建新行人板道以連接尖沙咀海濱長廊與紅磡海濱長廊,以及優化海濱與內陸的行人連接,加強區域暢達性。
就提問各部分,經諮詢運輸及物流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後,現回覆如下:
(一)就李議員提及的三個地點,發展局目前有以下構思:
(i)海心公園內魚尾石一帶的海濱:魚尾石臨海一段是維港兩岸僅存的自然海岸線之一,我們認為應予以保留,現階段沒有計劃進行填海工程。現時魚尾石後方已設有行人通道連接海心公園擴建部分的海濱長廊,我們會繼續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探討優化現有行人通道的方案及可行性,進一步改善魚尾石一帶海濱的通達性。
(ii)土瓜灣翔龍灣對開臨海煤氣設施用地:現時該臨海位置的煤氣調壓站及用作運送煤氣原材料石腦油的碼頭仍在運作中。我們與業權人一直保持溝通,探討在不影響上述設施的情況下開通一條行人通道的可能性。土木工程拓展署正就不同行人連接方案,進行定量風險評估,目標在今年內完成。
(iii)紅磡青洲英泥碼頭一帶海濱地段:所涉部分地段的業權已分散賣出,而且部分地段按地契享有進出航道的權利,因此要打通臨海地段存在較多複雜性,較另外兩個地點需要較長時間處理。政府會先探討以非填海的方案貫通該處一帶海濱,包括如業權人有意將用地作與海濱發展相符的用途,政府樂意共同探討可行方案,以期達致共贏的局面。然而,若最終證明這些非填海方案並不可行,我們會研究在該處興建涉及小規模填海工程的行人板道的可能性。
我們會繼續採用「先易後難」的處理方式,改善以上三個海濱地點的暢達性,並把它們納入我們將在短期內展開的「東九龍海濱長廊研究」,以研究進一步貫通相關海濱段落。
(二)運輸及物流局一直因應九龍城區海濱的整體規劃及項目落成進度,持續協調各公共交通營辦商提供服務。啟德發展區一帶現時已接駁至港鐵網絡,加上附近的主幹道和連接路(包括太子道東、承啟道、承豐道等)目前有超過50條巴士及專線小巴路線,方便區內居民往返港九新界各區。運輸署亦已計劃新增兩條專營巴士路線,由啟德郵輪碼頭開出,途經啟德跑道區,分別提供直達紅磡與尖沙咀的特快服務及前往宋皇臺站及啟德站的接駁服務。此外,運輸及物流局正全力推展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以連接啟德跑道區至啟德站。該局預計今年下半年為項目招標,以期在二○二六年批出合約。水路交通方面,現時「北角—觀塘—啟德」渡輪航線,於周末及公眾假期的航班會停靠啟德跑道區。
就應對於啟德體育園舉辦大型活動的人流需求上,運輸署會與啟德體育園、活動主辦單位及公共交通營運商等保持密切聯繫,在交通管理方面及早作出準備和部署。視乎活動的規模及觀眾的需要,政府及公共交通營運商會加強鐵路服務、開辦特別巴士服務(包括本地和跨境服務),以及協調加強的士服務。
(三)一直以來,發展局會與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溝通和協調,為重建項目加強行人系統網絡,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為社區帶來裨益。就土瓜灣方面,市建局於今年三月委聘顧問展開「土瓜灣海濱研究」,其中一個研究目的正是加強內陸與海濱空間連接,探討藉着市區更新項目改善舊區環境和道路網絡,加強土瓜灣舊區與海濱的連接性和暢達性。市建局預計顧問團隊將於下半年提交初期研究報告及可行性研究建議。我們會就如何加強內陸與海濱之間連接,與市建局協調合作。
(四)為了善用九龍城區及其附近地區的海濱資源,政府進行了不同工作。在發展水上活動設施方面,三個位於觀塘避風塘海濱用地的水上訓練中心已投入運作,近日有不同團體在該處附近水域舉辦各式各樣的本地及國際水上運動/康樂活動/訓練課程,善用該處水體,增添九龍東海旁的活力及吸引力。
在善用水體方面,發展局轄下的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與海事處已共同制定《共享觀塘避風塘指引》,推廣船隻及水上康樂活動於非颱風日子安全共用避風塘。此外,海事處已於二○一八年將觀塘避風塘沿觀塘海濱花園的通航區由50米擴闊一倍至約100米,以䆁放更多空間作水上康樂活動。政府亦會繼續與相關持份者如體育總會及啟德「青年驛站」的營運團體保持緊密聯繫,以善用毗鄰的維港海濱和水體資源。
(五)由政務司副司長任組長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在今年五月公布九個旅遊熱點項目,當中包括「特色社區之香港龍城深度遊」。「深度遊」項目以《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為出發點,透過包裝並推介不同具特色的旅遊路線,延伸旅客在九龍城區內的體驗。九龍城區是多元文化與新舊共融的特色社區,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將善用區內的歷史文化資源,設計別具香港特色的深度旅遊體驗。旅遊路線將涵蓋不同的歷史文化主題,例如寨城歷史、泰潮文化、歷史古蹟以及啟德機場回憶等,吸引旅客和市民沿着主題路線探索不同景點,包括牛棚藝術村和海心公園等毗鄰海濱的歷史文化景點。隨着九龍城臨海用地陸續重建發展,包括香港房屋協會的資助房屋項目,以及毗鄰的市區重建項目,將提供更多優質公共空間予市民享用,我們會邀請有關發展單位積極考慮把九龍城區內歷史文化元素融入海濱的空間。
完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15分
香港時間18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