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九題:提振本地消費
*************
問題:
有意見指出,鑑於疫情過後市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有所改變,政府應着力重振經濟,重新吸引消費人流,以刺激本地消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考慮仿效內地的「購新補貼方案」,推出「港補」計劃,即個人消費者在購買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用品,以及電視、冷氣機等家電時,可獲一次性補貼,並就有關計劃設立特定使用條件(例如只限在本地實體店使用);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考慮支持戲院在周末晚上的電影場次推出戲票優惠,以吸引年輕消費者於晚間消費,從而帶動零售、餐飲以至交通服務等相關行業;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有何具體措施重振本地夜經濟,以吸引市民留港消費?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與社會各界攜手同心,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積極把握國家和國際機遇,推動經濟穩步向前。本地生產總值連續10個季度保持增長,二○二五年全年增長預測維持在2%至3%。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經濟情況,因時制宜推行措施以協助業界,同時亦鼓勵零售業界積極尋索新路徑,推陳出新,為消費者創造新體驗,從而開拓更多商機和增長點。
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二○二五年五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3億元,較去年同月上升2.4%,終止了連續14個月的跌勢,顯示零售業在整體經濟復蘇帶動下,正開始回復到增長的正軌。政府正積極推動旅遊業及盛事項目,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人次約2 400萬,按年增長12%,預計全年旅客人次會達4 900萬,加上本地就業收入上升和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將有助進一步提振消費氣氛及支持消費市道。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經諮詢財政司司長私人辦公室、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在評估應否推行涉及大量公帑的一次性補貼措施時,政府秉持審慎理財原則,亦須進行全面考量,包括當前社會經濟形勢、政府的財政狀況,以及政策措施的長遠可持續性,以確保公共資源運用得宜,並切實保障香港整體利益。與此同時,政府將繼續多管齊下提振整體經濟,並聚焦透過長遠經濟政策及其他措施,包括加快創科產業轉型、促進資產市場穩健發展等,增強經濟增長動力,持續提升市民收入,從而提振市場消費。
(二)「全港戲院日」和「10.1半價睇好戲」的電影票價優惠活動獲得社會和電影業界的非常正面評價,在進一步刺激觀眾進入電影院觀賞電影之餘,亦帶動周邊消費。政府將繼續透過不同的資助項目及活動拓展本地觀眾群,培養市民到電影院觀賞電影的習慣,務求協助香港電影業、電影院業穩健發展。
(三)政府於二○二三年九月中展開「香港夜繽紛」活動,聯同社會各界舉辦一系列具香港特色和吸引力的夜間活動,向市民和遊客展示香港晚上的活力和魅力。社會各界對「香港夜繽紛」反應正面,各項活動為香港市面營造熱鬧氣氛。
其後民政事務總署轄下18區民政事務處聯同各區區議會成立的「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於二○二四年一月推出一系列「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目的主要是通過為市民提供各式文娛消閒節目,展現各區多元化的地區特色面貌或傳統文化風韻,以帶動市面熱鬧氣氛。活動受市民歡迎,而商戶反應正面,表示活動人流暢旺,對推廣生意有一定幫助。
此外,政府和香港旅遊發展局會繼續聯同會議及展覽業界和其他相關組織,推動不同規模及類型的國際會展旅遊活動在港舉行,吸引更多高增值過夜旅客訪港,從而推動零售市道。例如,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於今年七月至八月舉辦第三屆「香港開心購物節」,透過跨界別合作,為市民及旅客提供消費折扣及免費禮品等優惠,以吸引更多新客群,為零售業注入新動能。
政府會繼續積極籌劃不同大型活動以吸引遊客到訪香港,同時推動本地市民及旅客在港消費,帶旺社會消費氛圍,從而帶動整體經濟。
完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20分
香港時間12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