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一題: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
****************
  以下是今日(七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素蔚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的答覆:

問題:

  政府分別於二○二三年及去年推出兩輪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行業(該計劃),適度容許公共小巴及客車行業輸入司機。然而有意見指出,外勞司機在駕駛文化、習慣和言語上的差異或會影響行車安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至今分別有多少名勞工透過該計劃的第二輪申請抵港,以及在取得相關駕駛執照及完成路線培訓後投入駕駛工作;有否統計,該計劃的外勞司機的駕駛考試及格率及重考率,以及投入駕駛工作後的交通意外比率,並按其所駕駛的車輛類型(即公共小巴、客車及跨境直通巴士)列出分項數字;

(二)如何確保該計劃的外勞司機獲得充足培訓,以避免大比例外勞司機駕駛考試不及格而須重考,以及出現交通意外率偏高的情況;及

(三)鑑於有跨境巴士業界人士指出,現時司機人手仍然短缺,當局會否考慮增加該計劃配額及推出第三輪申請?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關注公共小巴及客車行業持續面對的司機短缺問題,並於二○二三年六月公布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行業(計劃),既可合理應對有關行業的人手短缺問題,也同時保障本地勞動人口的就業機會。

  就林素蔚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及(二)在計劃下可輸入司機的配額總數為1 700個,政府分別在二○二三年九月及二○二四年七月透過兩輪申請,悉數批出所有配額。在第二輪申請獲批的849個配額中,截至上月即二○二五年六月底,共有716名輸入司機已獲僱主安排完成相關培訓和考核,包括考取相關駕駛執照,並在完成相關路線的訓練後投入服務,當中包括422名公共小巴司機、167名本地客車司機和127名跨境巴士司機。

  我們十分重視輸入司機的駕駛技能及工作表現。在獲批輸入司機配額後,僱主須適時安排司機來港,進行相關車輛的駕駛考試訓練。按現時機制,輸入司機須通過及遵從與本地司機相同的相關駕駛考試安排及標準,以保障道路安全。截至上月底,輸入公共小巴司機、本地客車司機及跨境巴士司機的本地駕駛考試及格率保持平穩,分別為43%、43%和55%,優於本地司機在二○二四年公共小巴和公共巴士的考試及格率,即分別為15%和30%。另外,截至上月底,輸入的公共小巴司機、本地客車司機及跨境巴士司機須重考才通過駕駛考試的比率分別為63%、54%和42%。

  通過駕駛考試後,輸入司機必須按法例要求,修習公共小巴或公共巴士職前課程。課程旨在提高新入職司機的駕駛安全和態度,及讓他們掌握載客服務的基本知識和顧客服務技巧等。輸入司機必須完成職前課程並通過課程考試,運輸署才會向司機發出正式駕駛執照。僱主亦會在輸入司機投入服務前提供路線培訓,好讓他們熟習指定路線服務的行車及接載乘客的相關運作安排。

  運輸署在計劃推出後,一直積極跟進和協調,包括優化駕駛考試安排及提醒營辦商需要為輸入司機安排足夠駕駛考試訓練。隨着計劃推展,僱主對輸入司機的手續、程序和駕駛考試的安排現已有充分掌握,大致能夠安排輸入司機早日完成考試和培訓,為市民提供安全的服務。

  與本地公共小巴/客車司機一樣,營辦商須密切監督輸入司機的日常工作表現。運輸署亦會恆常地監察營辦商的服務,並會按需要實地視察了解司機(包括輸入司機)的表現。據我們觀察和僱主的回饋,輸入司機普遍駕駛經驗豐富,擁有充足交通知識,能夠應對本港的路面情況,提供穩健及高水平的服務。現時,運輸署有要求營辦商就涉及公共小巴或客車的交通意外提交調查報告,並會按調查結果向營辦商採取合適的跟進行動。根據營辦商向警方報案的交通意外數字,在去年一月至今年四月底的16個月內,分別共有1 115宗涉及小巴及554宗涉及客車的交通意外,當中111宗涉及輸入小巴司機及18宗涉及輸入客車司機,分別佔比低於10%和約3%。

(三)整體而言,計劃的實施過程大致暢順,輸入司機能有效紓緩行業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有助業界提升服務水平,為市民提供優質及穩定的服務。我們觀察到部分專線小巴路線在引入輸入司機後,其服務班次有明顯改善,而投訴數字亦有所減少。

  基於公共小巴及客車行業司機日益高齡化,計劃下的輸入勞工的配額只能應付行業約一半的人力資源缺口,未能完全解決業界面對長期人手不足的問題。與此同時,隨着旅客數字回穩,以及香港和內地的聯繫愈趨緊密,我們留意到市民和旅客對公共交通,特別是本地客車和跨境巴士服務的需求也有所上升,對業界人手情況持續構成挑戰。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本地勞工市場及人力情況的變化,並持續檢視計劃的實施情況及評估行業的人手需求,同時亦會透過諮詢小組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及加強發放資訊,適時檢討計劃。

  多謝主席。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1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