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三題:提升交通安全
**************
問題:
根據警方的《交通報告二零二四年》,近年交通意外宗數持續上升,由二○二二年的15 107宗上升至去年的18 354宗,升幅達21.5%。同時,被運輸署定義為交通黑點(交通黑點)的路段由二○二二年第一季的29個,增加至去年第四季的57個。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每年發生在交通黑點的交通意外總宗數,以及佔該年整體交通意外總宗數的比率分別為何;
(二)當局有否就全港各個交通黑點進行研究或實地評估,以分析其形成的成因(例如是否與該等路段的道路設計、交通流量或行人活動有關);如有,研究結果和改善道路設施的計劃分別為何;長遠而言,當局有否計劃全面檢討全港道路的設計,或引入智能交通系統(如利用人工智能監測車速及實時調節交通燈號)以加強監察,從而進一步減少交通黑點數目;
(三)過去五年,每年有多少個正在進行或已經完工的交通黑點改善工程項目(包括但不限於指示牌及改善交通設施等);有否評估有關項目的執行成效(包括在改善工程完成後,在該等路段發生的交通意外數字及所涉傷亡人數)為何;
(四)鑑於運輸署會在交通黑點設置「前面有交通意外黑點」標誌,讓道路使用者(包括駕駛者及行人)更易辨識交通黑點的位置,而據報運輸署過往亦曾在多次發生嚴重交通意外的路段(例如跑馬地摩利臣山道和體育路交界的路口)加設告示牌和減速地面標示,但其交通事故頻生的問題仍未解決,就已採取交通改善措施但交通事故仍頻生的路段,當局未來有何措施和計劃,包括會否與警方協調並加強執法,以盡量減低該等道路發生交通意外的風險;及
(五)有否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做法或研究其他可行措施,以進一步加強道路使用者在途經交通黑點時的警覺性和危機意識?
答覆:
主席:
就何敬康議員有關在交通黑點發生的交通意外及道路安全改善措施的提問,經諮詢運輸署後,我現回覆如下:
(一)二○二○年至二○二四年於交通黑點發生的交通意外宗數,及其佔該年度整體交通意外宗數的比率表列如下。二○二○年至二○二二年的數字或受新冠疫情因素影響,而二○二三年至二○二四年交通意外宗數有所上升,主要是由於輕微交通意外宗數增加。
年份 | 在交通黑點發生的交通意外宗數 | 佔該年度整體交通意外宗數的比例 |
2020 | 448 | 2.9% |
2021 | 355 | 2.0% |
2022 | 479 | 3.2% |
2023 | 729 | 4.2% |
2024 | 649 | 3.5% |
(二)及(四)政府多管齊下加強道路安全,致力從源頭減少交通意外發生,包括調查和分析在交通黑點發生的交通意外成因並制定針對性的改善措施,檢視法例加強對駕駛安全的要求和罰則的阻嚇力、改善道路設計和交通管理措施、應用科技以提升交通管理,以及加強宣傳教育和執法。
整體而言,大多數交通意外涉及駕駛者因素,例如不專注地駕駛、行車時太貼近前面的車輛及不小心轉換行車線。就此,運輸署會繼續聯同香港警務處與道路安全議會透過宣傳教育及加強執法提升駕駛者的道路安全意識。而運輸署亦一直聚焦分析交通黑點和其他交通意外比較頻繁的地點的意外數據,詳細研究是否有明顯的意外模式以至意外的共同成因,並制定針對性的改善措施。
此外,政府亦按研究所得、科技發展和其他地區的經驗,檢視法例。我們去年向立法會提交多項提升道路安全的法例修訂,包括規定電動車安裝車輛聲響警報系統、規定有可延伸架空結構的車輛安裝過高警示系統,以及規定私家車的兒童乘客使用兒童束縛設備,這些措施有助加強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此外,我們最近向立法會建議上調《定額罰款(刑事訴訟)條例》與道路安全和交通擠塞有關的其中十九項罪行(包括超速駕駛、沒有遵從交通標誌和道路標記、橫過連續雙白線、駕駛時使用流動電話等)的定額罰款,以加強罰則的阻嚇作用。
運輸署也針對特定情況作出道路改善和交通管理優化措施,例如調整交通燈號、加建中央分隔欄、改善行人過路設施、優化交通標誌及道路標記等。就提問中指出的跑馬地摩理臣山道和體育道路口,運輸署在過去數年實施多項交通改善措施,當中包括增設「15米前停車」及「小心右面車輛」的交通標誌、增設「慢駛」及影線道路標記,把行車道局部收窄,以及增設黃色減速道路標記,以進一步提醒駕駛人士減速。此外,運輸署已在本年六月底重新整理路口前的交通標誌,並增設紅底白字「停車及讓路」的警告標誌,以更明確提示駕駛人士在路口前必須停車及讓路。運輸署現已安排以臨時水馬適度收窄前往皇后大道東及香港仔隧道之行車道,以期減低車輛在路口前的行駛速度,並會繼續檢視路口的交通情況,及考慮其他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及評估交通影響。
就斑馬線過路處方面,運輸署正更換全港有關的傳統黃波燈,使斑馬線過路處更顯眼及安全,同時配合宣傳、教育和執法活動,提醒駕駛者須停車讓行人先行。此外,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有助改善行人過路環境及道路安全。運輸署正逐步把系統推展至全港約50個合適的獨立燈控路口,將在二○二六年開始陸續裝設;另外,運輸署已完成在東涌市中心八個聯動式燈號控制路口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的試驗,並正安排在其他交通流量較高的聯動式路口試點安裝和收集狀況不同的路口的數據,以便制定長遠計劃。運輸署和香港警務處也會繼續善用新科技完善交通管理,提升道路安全。
(三)二○二○年至二○二四年期間,運輸署為約70個交通黑點和其他交通意外比較頻繁的地點實施道路設施改善工程,現時其中超過50個地點的改善工程已經完成,當中30個地點於改善工程完成後一年的整體交通意外宗數及傷亡人數,較工程完成前一年分別下降約24%及30%,而其餘20多個地點的改善工程完工未足一年,運輸署正收集更多數據以作分析。
(五)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做法相似,運輸署會因應個別交通黑點和其他交通意外比較集中的地點的具體情況,實施有助提高駕駛者警覺性的措施,包括設置合適的交通標誌及/或道路標記,例如「前面有行人過路處」、「交通燈號在前」、「開始減速」、「道路急轉」、「前面有向下斜坡」、「慢駛」等,讓駕駛者具體地掌握前方道路的環境,提前準備應對,減低意外發生的風險。而如上文所述,在整體層面,我們也會優化全港性的道路設施,善用新科技,並適時檢視法例,以締造更安全的道路環境,減少意外。
完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2分
香港時間12時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