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在大阪分享香港實踐優質平等教育經驗(附圖)
***************************
研討會於七月二十八日舉行,旨在探討如何為所有學生提供公平學習機會,蔡若蓮博士以「香港的優質和平等教育」為題發表演講,從系統層面闡釋香港提供優質平等教育的政策措施和成果。
蔡若蓮博士表示,政府致力投資教育,確保教育資源平等分配,除通過公營學校提供12年免費小學及中學教育,亦透過多元支援機制照顧學生個別差異,促進全人發展。根據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22的結果,香港在教育平等方面在高學術成就的國家或經濟體系中排名第二,顯示家庭社經背景對學生的表現影響甚微。此外,政府實施幼稚園教育計劃,提供易於負擔的優質幼稚園教育,讓所有三至六歲學童按需要接受不同模式的幼稚園教育。現時約九成的半日制幼稚園課程免費,而全日制課程的學費也維持在低水平。
至於中小學教育,教育局訂定寬廣而均衡的學校課程架構,幫助學生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培育正確價值觀和態度及發展共通能力,同時提供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活動,豐富學生的視野。配合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作為大學入學試,體現課程靈活而多元,既有傳統學術科目,亦有應用學習科目選擇,彰顯職普融通的概念,有助學生的生涯規劃。文憑試採用水平參照模式匯報考生的成績,符合國際水平,在本地及境外均獲廣泛認受性。
會上,蔡若蓮博士亦分享了教育局對非華語學生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的針對性支援。教育局一直為非華語學生於學前教育至中學階段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支援,以協助他們學好中文和融入社會。此外,教育局致力推廣共融校園,一向鼓勵學校以全校參與的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推行建基於「平等機會、因材施教」精神的融合教育,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融入普通學校。
蔡若蓮博士指出,香港專上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教學質量在多項國際比較研究中一直名列前茅,五所公帑資助大學更名列世界百強。除了政府大幅資助學費(87%),各大學亦為學生提供獎學金、助學金和貸款,確保符合資格的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接受高等教育。
政府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拓闊學生國際視野,吸引各地優秀人才。現時公帑資助大學約五分一學生和七成教職員來自香港以外地區,該些大學並與全球各地院校簽訂了逾2 600份學生交流協議。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二○二五年度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中,首四名均是香港公帑資助大學,成績令人鼓舞。
另外,政府大力推廣職業專業教育,發展應用科學大學,支持職業訓練局及其他專上院校開辦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型專上課程,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青年提供多元學習和就業機會及多元出路,培育更多掌握應用知識及技能的高質量人才。
蔡若蓮博士於七月二十七及二十八日分別與出席大阪世博學習主題周的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代表、日本文部科學省官員、日本多所大學的代表,以及來自其他地方的教育界代表會面,商討加強教育合作交流。
她於七月二十七日與在日本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香港人交流,了解當地基礎教育的最新發展。她同日與探訪日本交流團的香港中學生一同參觀堺市立町家歷史館,了解同學體驗學習的情況。
今早蔡若蓮博士禮節性拜會了中國駐大阪大使銜總領事薛劍,介紹香港最新的教育政策。另外,她也到訪了大阪產業大學孔子學院,並與該學院的師生會面,了解學院在當地推廣漢語學習及中國文化的經驗。蔡若蓮博士今日下午完成行程返港。
完
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8時43分
香港時間18時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