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肝炎日」 乙肝「早驗早處理」
*******************
每年七月二十八日為「世界肝炎日」,衞生署今年特別以「廿分之一係咪你 乙肝早驗早處理」為口號,提醒市民若不確定是否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應及早進行測試。早發現、早治療可有效減低乙肝所引發的嚴重肝臟疾病的風險。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服務處特別預防計劃顧問醫生黃駿君醫生表示:「香港於七○年代的乙肝感染率高逾10%,自八○年代起,政府採取多項有效免費預防措施,包括為所有孕婦進行乙肝篩查、為患有乙肝的孕婦所生的嬰兒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自一九八八年起為所有新生嬰兒接種乙肝疫苗、近年增設向患有乙肝且病毒量高的孕婦提供抗病毒藥物,以及為母親是乙肝患者的嬰兒在接種乙肝疫苗後安排血清測試。現時,35歲以下年齡組別的乙肝感染率已少於1%,香港正邁向『無乙肝新一代』的目標。」
乙型肝炎可分急性或慢性,嚴重情況會引發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衞生署根據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結果推算,全港整體人口仍有約5.6%(即約41萬人)患有慢性乙肝。調查發現35至84歲人士的乙肝感染率明顯較高,達7.8%,主要原因是於一九八八年前出生,未受惠於普及兒童乙肝疫苗接種計劃。調查亦發現,近四成患者沒有察覺自己患有慢性乙肝,並有約七成患者沒有接受任何跟進治療。慢性乙肝是一種終身感染,可以潛藏數以十年也不引起任何症狀,若沒有接受治療,約15%至40%的患者長遠會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等嚴重肝臟疾病。肝癌是本港第三位致命癌症,每年約1 400人死於肝癌;而約八成肝癌新症患者患有慢性乙肝。
衞生署藉「世界肝炎日」呼籲所有香港市民關注慢性乙肝這個可以導致肝硬化及肝癌的「幕後黑手」。市民如不確定是否乙肝患者,特別是較高感染風險人士,例如不曾接種疫苗者、家庭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及子女)或性伴侶為慢性乙肝患者等,應及早進行測試,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採取適切預防措施,包括接種乙肝疫苗。
乙肝測試除透過傳統靜脈抽血化驗外,現時亦可透過指尖採血快速測試,於15至30分鐘內獲得結果。乙肝測試於不同醫療機構均有提供,個別機構更設有流動檢測服務。市民如欲進行乙肝測試,可諮詢家庭醫生了解詳情及收費。
如確診患有慢性乙肝,應諮詢醫生的建議並定期接受跟進和檢查,以實踐「早驗早處理」。現今治療乙肝的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大大減低患者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等併發症的風險。
另外,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提出在社區推行以風險為本的乙肝篩查,及早識別在社區的患者,並提供持續管理。基層醫療署正研究相關安排,詳情將適時公布。此外,政府今年內將公布《2025-2030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制訂措施以進一步減輕病毒性肝炎的公共衞生負擔。
為加強公眾及醫護人員對肝炎風險的認知,衞生署和社區夥伴分別推出多項宣傳活動,以期將信息滲透不同人口群組,包括:
- 透過多元渠道宣傳健康資訊,例如報章專欄、電台訪談及社交媒體等;
- 於地區康健中心舉辦線上及實體健康講座;
- 於全港多區舉行流動健康推廣展覽;以及
- 由非政府組織(包括亞洲肝炎會、香港乙肝基金會、香港肝壽基金及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等)舉辦社區公眾教育活動,向市民講解乙型肝炎防治知識,提供快速測試及風險評估等服務。
更多有關「世界肝炎日2025」及乙型肝炎的資訊,可瀏覽衞生署專題網頁及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網頁。
完
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2時10分
香港時間12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