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就「關注中產養老需求,構建高質量康養生態體系」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代主席:
感謝陳沛良議員提出這項議案,並感謝李惟宏、李世榮和譚岳衡議員提出修正案。康養對香港語境而言較陌生,我認為從字面看就是健康加養生,就政府來說就是提供甚麼服務予青老年人。特區政府按照《安老服務計劃方案》提供服務,我想先提出一點,香港的整體福利政策與內地或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例如內地設有社會保障供款,在退休後他們可取回款項購買想要的安老產品。香港實行無需供款的福利制度,亦為低稅地區,基於以上兩點,我們會透過有限資源提供服務予最有需要的市民。
政府每年投放在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約1 200至1 300億元,當中大部分均投放予老年人的現金援助,以及予老老年人、即80多歲以上長者住院和醫療上的長期護理安排。對於青老年人及準備步入中老年人一群,政府一直推廣積極樂頤年的理念,包括推行長者學苑計劃及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讓剛步入退休年齡的長者繼續保持活躍的生活和參與社區活動。
社會福利署透過全港200多間津助長者鄰舍中心及長者地區中心,推動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及地區團體舉辦活動,鼓勵長者參與社區活動,發揮潛能,貢獻社會和實踐老有所為的精神。活動包括義工服務,例如探訪院舍及獨居長者等、與不同年齡人士作交流分享,舉辦長者工作坊及社區活動等。
勞福局及安老事務委員會聯合推展長者學苑計劃,善用中、小學和專上院校的現有設施、資源和學生網絡,為長者提供學習課程和長幼共融活動,有助促進跨代和社區共融。目前,全港各區專上院校及中、小學共設立約200家長者學苑。二○二四至二五年度長者學苑計劃提供約15 000個學習名額。這正是特區政府為初老年人提供在香港玩得開心、能夠健康生活的服務。
就財政支援方面,政府透過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齡津貼向長者提供現金援助。除其自住單位外,若夫婦二人資產不超過616,000元、單身人士則不超過406,000元,每月每人就可領取4,250元長者生活津貼以補貼其生活所需。剛才陳克勤議員提到單靠強積金百分之35的替代率未必足夠維持退休前生活水平,其實我們還有長者生活津貼亦佔額不少,世界銀行提及的五條支柱當中亦包括自身儲蓄及政府提供的補助。
對於步入中老年的長者而言,政府亦已提供完善的居家安老服務。很多中產朋友居於自住物業,其中不少有聘請外傭,全港36萬名外傭當中不少均是協助香港老年人的起居。若需要更專業的居家安老支援服務,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分別有26 000名及12 000名長者受惠於津助社區照顧服務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為較體弱的中老年長者提供更專業照顧,政府會持續檢視及加強為長者提供的支援和服務。
剛才很多議員提到跨境安老方面,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已擴展至共15間院舍,已有逾500名長者透過計劃入住內地大灣區院舍。陳沛良議員則提到在內地居住長者領取特區政府現金援助的問題,政府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目前已分別有約26 000名在廣東省及約2 600名在福建省養老的香港長者受惠。政府亦正與內地金融體系商討能否直接將現金援助發放至有關長者的內地戶口,有關安排可協助在大灣區居住的長者不需作跨境匯款。
政府會持續檢視對青老年及中老年人的生活支援。多謝主席。
完
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53分
香港時間17時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