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四題:醫生人手及診症效率
****************
問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數據,全職醫生數目由二○一三至二○一四年度的5 695人增至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的7 350人,升幅達29%;同期醫管局專科門診服務就診人次增幅僅18.9%,普通科門診服務的相關增幅則為3.34%,而急症室就診人次更錄得4.4%的跌幅。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二○一三至二○一四年度和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及專科門診服務的醫生數目,以及該等數目佔醫管局醫生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何(以表列出);
(二)是否知悉二○一三至二○一四年度和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醫管局專科門診新症、普通科門診及急症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平均每位病人的診症時間,以及平均每位醫生的診症數目分別為何(以表列出);
(三)是否知悉醫管局有否比較該局和其他地區醫療機構的平均每位醫生診症數目;如否,醫管局如何評估醫生的人手使用效率及診症效率;及
(四)鑑於有意見認為上述數據顯示醫管局醫生數目在二○一三至二○一四年度至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顯著增加,但各項門診服務的就診人次卻未見明顯上升,政府是否知悉醫管局有否研究箇中原因,以及該局會否考慮增設夜診服務,以提升人手使用效率和服務覆蓋率並紓緩日間壓力?
答覆:
主席:
就陳恒鑌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隨着人口老化及慢性病日趨普遍,醫管局過去十年各類型服務需求持續上升。在應對不斷攀升的服務需求的同時,醫管局亦致力提升公營醫療服務質素和效率,並採用綜合和跨專業團隊的方式提供各類醫療服務,務求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和護理。
醫管局的醫生,除了提供題述的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及急症室服務外,亦須和整個醫護團隊合作負責包括住院、門診、日間服務等一系列全面的服務。下表列出二○一三至一四年度及二○二三至二四年度醫管局的醫院病床數目及各項主要服務類別的服務人次,有關數字顯示各項服務的使用量於題述十一年間均有所增加,特別是近年在醫管局逐步推廣以日間醫療護理和社區為本護理代替傳統以醫院為中心的服務模式,日間住院服務的需求量升幅尤為顯著。
二○一三至一四年度 | 二○二三至二四年度 | 增幅 | |
醫院病床數目 (截至該年度底) |
27 440 | 30 671 | 11.8% |
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 | 1 026 998 | 1 146 494 | 11.6% |
病人住院日次 | 7 479 088 | 8 750 456 | 17.0% |
日間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 | 542 333 | 809 505 | 49.3% |
日間醫院就診人次(註一) | 477 553 | 508 961 | 6.6% |
專科門診(臨床)就診人次 | 7 040 883 | 8 368 107 | 18.9% |
家庭醫學門診(包括家庭醫學專科門診及普通科門診)就診人次 | 6 100 888 | 6 359 781 | 4.2% |
就日間住院服務而言,以日間手術形式進行手術,對病人、市民及醫管局均帶來顯著益處。對病人而言,日間手術對日常生活的干擾較少,亦可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及減輕心理壓力。此外,日間手術成本較低、效率更高,因為可避免病人留院過夜,從而騰出病床予更嚴重的病症使用。研究亦顯示,日間手術的療效與住院手術相若。日間紓緩治療服務方面,醫管局透過一站式跨專業團隊提供醫療、護理、康復、心理社交及哀傷輔導服務,以紓緩病人的疾病徵狀及改善生活質素,減少不必要的住院。日間康復服務包括老人科日間醫院、日間康復服務及專職醫療康復服務。因應個別類別病人的需要,醫管局於日間醫療設施提供專科主導的康復計劃,例如胸肺復康、骨科復康、老人復康和心臟復康等。有關發展策略能有效縮短不必要的住院時間,協助病人回歸社區,同時提升病人照顧自己健康的能力。
此外,醫管局亦積極地增加了內窺鏡服務節數,以回應公眾對內窺鏡檢查的需求。下表列出醫管局在二○一四至一五年度及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常見內窺鏡程序數目。
二○一四至一五年度 | 二○二三至二四年度 | |
常見內窺鏡程序數目(註二及註三) | 184 789 | 218 476 |
醫管局會因應各區人口隨時間改變帶來的醫療服務需要變化,審視及規劃聯網內各醫院的角色定位,並會不時檢視及確保各聯網內的醫院互相配合,繼續提供急症室及住院、日間醫療、延續護理及社區護理等服務,確保病人在適當的地點繼續獲得適切的治療和服務。
就題述二○一三至一四年度和二○二三至二四年度有提供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服務的各個主要專科醫生人數及其佔醫管局整體醫生總數的比例,請參見附件一。惟正如上文所述,由於醫管局採用綜合和跨專業團隊的方式提供服務,並會不時靈活調配人手應付服務需求和運作需要,故此相關醫生數字謹反映有提供普通科或專科門診服務的醫生人數,而有關醫生亦可能須同時負責提供包括住院、急症室、日間護理等其他服務。
醫管局多年來亦一直透過實施各項措施,以提升診症效率及改善輪候時間。
就專科門診而言,醫管局實施分流制度,因應病人的臨床情況,決定病人在專科門診就診的先後緩急。此外,醫管局亦採取「截上游、放下游、中間分流」的策略,引入了以醫生為主導的跨專業綜合診所,並增撥資源處理新症、理順轉介安排處理跨科個案、設立更多綜合診所提供跨專業支援,以及加強與基層醫療協作跟進情況穩定的病人。在實施各項措施下,專科門診診所的輪候時間於過往數年有顯著改善。數據顯示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專科門診新症數目較十年前增加了18%,當中穩定新症的個案(即例行個案)更由二○一三至一四年度的448 545增至二○二三至二四年度的577 191,增幅達28%。有關二○一三至一四年度和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專科門診服務的新症數目及輪候時間,請見附件二。
此外,醫管局亦理順了專科門診的候診程序,縮短病人等候見醫生的時間。二○二二至二三至二○二三至二四年度,超過75%的專科門診病人於60分鐘內完成由登記至醫生診症流程。下表列出二○二二至二三年度及二○二三至二四年度醫管局專科門診病人於60分鐘內完成由登記至醫生診症流程的百分比:
二○二二至二三年度 (由二○二二年十一月起) |
二○二三至二四年度 |
76.5% | 83.6% |
至於急症室服務方面,為確保有緊急需要的市民能獲得適時的服務,急症室實行病人分流制度,病人會根據其臨床情況被分為危殆、危急、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五個類別,並按類別緩急決定治理的先後次序。醫管局的服務目標訂明所有危殆的病人(即100%)會獲得即時診治,而被分類為危急及緊急的病人在抵達急症室後亦會獲得優先治理,目標是絕大部分的危急(95%)和緊急(90%)病人會分別在15分鐘及30分鐘內獲處理。下表分別列出二○一三至一四及二○二三至二四年度醫管局急症室服務各分流類別的就診人次及平均輪候時間:
急症室就診人次 | |||||
第一類別 (危殆) |
第二類別 (危急) |
第三類別 (緊急) |
第四類別 (次緊急) |
第五類別 (非緊急) |
|
二○一三至一四年度 | 19 358 | 41 136 | 674 841 | 1 288 359 | 145 406 |
二○二三至二四年度 | 28 138 | 56 566 | 820 353 | 1 126 207 | 58 965 |
上述醫管局急症室各個分流類別的就診人次,不包括(i)首次就診而未有分流類別的就診人次,以及(ii)急症室覆診人次。
急症室服務平均輪候時間(分鐘) | |||||
第一類別 (危殆) |
第二類別 (危急) |
第三類別 (緊急) |
第四類別 (次緊急) |
第五類別 (非緊急) |
|
二○一三至一四年度 | 0 | 7 | 27 | 106 | 124 |
二○二三至二四年度 | 0 | 8 | 29 | 180 | 205 |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急症室第一至第三類別病人就診人次由73萬多增加23%至逾90萬。當中情況最為急緊及複雜,作為急症室的主要服務對象的第一及第二類別病人就診人次更分別增加了45%及38%,儘管如此,該兩類病人均能迅速獲得治理,相關的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醫管局訂明的服務目標。
普通科門診方面,醫管局透過轄下74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包括社區健康中心)提供公營基層醫療服務,每年提供超過五百萬人次的門診服務。當中共有23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夜間門診服務至晚上十時,遍佈全港各區。普通科門診的病人主要分為兩大類,包括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如患糖尿病、高血壓等),以及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性疾病病人(如患感冒、腸胃炎等)。有需要覆診的長期病患者於每次覆診後,診所會按病人臨床需要安排下次覆診時間,病人無須另行致電預約。偶發性疾病病人則可透過醫管局普通科門診電話預約系統或醫管局一站式手機程式「HA Go」內的「預約普通科門診」功能,預約未來24小時的診症時間。普通科門診服務沒有輪候時間。
醫管局一直密切監察不同服務的運作及使用情況,靈活調配人手和服務資源。醫管局自二○○八年起,採用了一套主要表現指標來衡量服務表現,內容涵蓋臨床服務、人力資源和財務範疇,旨在建立監察服務表現機制,藉以識別須持續改善的服務範疇。醫管局每年均會進行定期檢討主要表現指標並根據服務策略而加強及優化。醫管局會定期向醫管局大會及透過季度進展檢討報告向醫務衞生局提交主要表現指標的進度報告,藉以了解醫管局在主要服務範疇的表現,並可在醫院聯網內和跨醫院聯網進行趨勢分析,有助識別需進行商議和制訂優化措施的範疇,為服務規劃和資源分配提供參考資料。
此外,醫管局亦已成立了管治及架構改革委員會,就落實醫管局的管治及架構改革,提出策略督導、監督及改革建議。委員會工作包括檢視引入績效指標,以量度醫管局的服務表現。
近年,醫管局亦致力透過各項措施提升公營醫療服務,包括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縮短白內障手術輪候時間、善用中央援港應急醫院紓緩公立醫院放射服務的壓力、建設重點疾病中心等,以提升治療質素和效率。就夜診服務方面,醫管局亦會與基層醫療署檢視不同地區的夜診服務供求和各區市民使用情況,重點針對私營夜間門診服務薄弱的地區,透過靈活調配人手及資源進一步增加夜間服務名額,並探討增設夜間門診診所的可行性。
註一:上述數字包括老人科日間醫院、精神科日間醫院、康復日間服務及紓緩治療日間服務就診人次。其中,老人科日間醫院服務人數包括參與「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的就診人次。
註二:醫管局自二○一四至一五年度起備存相關的統計數字。
註三:以上內窺鏡程序包括支氣管鏡檢查、大腸鏡檢查、陰道鏡檢查、內視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軟管式膀胱鏡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及超聲內鏡檢查,其中超聲內鏡檢查包括上胃腸道、下胃腸道、支氣管及縱隔。
完
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0分
香港時間17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