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六題:西貢地質公園的保育
****************
問題:
有意見認為西貢地質公園(地質公園)是香港珍貴的自然與地質遺產,兼具生態保育、科學研究及旅遊教育價值。然而,據報近日隨着遊客量增加,地質公園的污染問題日漸加劇,對自然環境及景區的永續發展構成挑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目前地質公園內垃圾桶及垃圾分類設施的數目及分布,以及該等設施的清理和運送廢物頻率為何;針對遊客量激增所帶來的垃圾處理壓力,政府有否具體計劃增加臨時清潔設施、優化廢物運送路線或引入智能化垃圾監測設備以提升處理效率;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有否就保育地質公園推出宣傳和教育措施(例如在園內設置宣傳告示及製作導覽手冊);會否利用多媒體加強多語言的宣傳,並增設互動式環保教育體驗項目,以及透過旅行社及於景區入口宣傳「無痕旅遊」模式;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針對於地質公園內亂拋垃圾的行為,目前相關的執法人手及巡查頻率,以及過去三年的相關檢控數目為何;會否考慮在經常發現亂拋垃圾的重點區域加裝監控設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四)政府會否成立跨部門(例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環境保護署、漁農自然護理署等)工作小組,協調地質公園的垃圾管理;會否推動政府、環保團體及當地村民/商户三方合作處理地質公園的垃圾,例如鼓勵周邊商户參與清潔工作、招募社區志願者前往地質公園定期清潔,或設立「環保貢獻獎勵計劃」以吸引民間資源投入;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五)因應地質公園生態的敏感性,政府有否計劃評估其遊客承載量,並制訂分時段預約或限流等措施以平衡遊客需求與環境保育;長遠而言,政府會否制訂《香港地質公園發展策略》,並將垃圾管理納入其中內容,同時結合生態修復、低碳旅遊設施(例如設立可降解垃圾袋發放點)及環境影響評估機制,制訂系統性的改善方案;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香港地質公園),由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及西貢火山岩園區兩個地質區域組成,大部分景點位於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範圍內,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就李世榮議員的提問,現詳細回覆如下:
(一)漁護署一直致力保持郊野公園清潔,並教育公眾愛護郊野,包括於二○一五年起推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從而建立公眾對自然環境負責任的態度。為配合這項措施,自二○一七年底起,漁護署已移除所有郊野公園山徑上(包括香港地質公園)的垃圾箱及回收箱,只保留康樂場地(例如燒烤及露營地點)的廢物收集設施,供公眾在有需要時使用。漁護署日常主要在轄下的康樂場地、遠足山徑以及洗手間等收集垃圾,然後運往堆填區或交予回收服務承辦商處理。各地點清潔、收集及運送垃圾的安排按實際需要而定,亦會視乎訪客量及衞生狀況等適時調整,特別在長假期及周末,會於熱門郊遊地點加強相關清潔工作。因應近期香港地質公園內一些受歡迎景點遊人增加,漁護署已加強清潔及管理工作,當地的環境狀況大致良好。
(二)針對郊野垃圾的問題,宣傳源頭減廢和愛護自然的訊息至關重要。漁護署推出一連串公眾教育活動,例如透過巡迴展覽、導賞服務,向公眾宣傳負責任的遠足郊遊行為,以及透過多種媒體,例如網上短片(網頁﹕www.youtube.com/@HongKongCountryParks)及社交媒體(香港郊野公園Facebook﹕www.facebook.com/hongkongcountryparks),用生動的方式持續提升市民相關意識。漁護署亦於香港地質公園內合適位置及行山徑出入口張貼海報、宣傳橫額及提示牌,提醒市民帶走垃圾及遵守郊遊禮儀。此外,漁護署和香港旅遊業議會合作,為導遊舉辦講座及實地考察,除了介紹香港地質公園的景點,亦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訊息;亦透過與駐內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和廣東省林業局等合作,於内地社交媒體宣傳相關訊息。漁護署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和方法,推廣山野無痕的相關訊息。
(三)根據《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第208A章),任何人在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亂拋垃圾,即屬違法,可被檢控,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10,000元及監禁三個月。另外,根據《定額罰款(公眾地方潔淨及阻礙)條例》(第570章),違反上述罪行的人士亦可被定額罰款3,000元。現時漁護署共有約150名人員在全港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進行日常巡邏及執法等工作。巡邏及執法為管理郊野公園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漁護署並沒有就每個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負責打擊亂拋垃圾行為的人手及巡邏次數分別作出統計。過去三年,漁護署在全港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巡邏次數,以及就亂拋垃圾的行為提出檢控及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的個案宗數表列如下︰
年份 | 巡邏次數 | 檢控個案(涉及香港地質公園範圍內 ) | 定額罰款通知書個案(涉及香港地質公園範圍內) |
二○二二 | 13 024 | 1 宗 (0 宗) | 13宗 (0 宗) |
二○二三 | 13 891 | 0 宗(0 宗) | 8宗 (0 宗) |
二○二四 | 14 266 | 0 宗(0 宗) | 7宗(1 宗) |
因應近期有較多遊人前往香港地質公園西貢萬宜水庫東壩一帶郊遊,漁護署已透過於現場合適位置及行山徑出入口展示宣傳橫額、於本地及内地社交媒體(如小紅書)加強呼籲遊人保持郊野清潔,以及採取適當執法行動以打擊亂拋垃圾等違例行為。漁護署會繼續按實際情況調整巡邏安排,並在有需要時安排特別行動或應用智能監控等科技,以加強針對郊野公園違例行為的執法工作。
(四)大部分地質公園景點位於郊野公園內,由漁護署負責清潔工作;如在位於郊野公園外的公眾地方發現垃圾,會轉介食物環境衞生署安排清理。漁護署與各持份者緊密合作,致力保育香港地質公園範圍內的地質遺跡與生態環境,包括協助園內景點附近村落跟進環境衞生工作。漁護署亦舉辦活動,邀請學生到香港地質公園進行戶外考察,並沿路收集垃圾,提升青年對愛護自然環境的意識。此外,漁護署亦有鼓勵及協調義工到香港地質公園進行潔淨行動。去年至今上述兩類活動已舉辦超過20多次。
(五)香港地質公園重要的地質和生態地點已受到《郊野公園條例》和《海岸公園條例》等法例保護。地質公園以自然保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的。政府早年在規劃及設立香港地質公園時,已訂定原則,避免增設任何不利於園內環境的設施,並按園內不同景點的實際情況,包括地方是否可容納較高遊客量、生態環境的敏感性等,規劃適切的配套設施。例如,政府在遊客承載量較高的地方,如萬宜水庫東壩、橋咀洲等,設有訪客設施,以便遊覽和作教育用途;為保存自然景觀,政府在糧船灣花山海岸、甕缸群島和果洲群島等地點,沒有設置配套設施,改為推廣以海路漫遊。
因應近期香港地質公園部分熱門景點遊客量的增加,漁護署正檢視園內熱門郊遊地點的遊客承載量,並會採取適當的管理策略,例如按需要與相關部門協調交通管制措施,及在有必要時加強遊人管理等,確保景點不會過度擠擁;亦會於郊遊旺季加強巡查、清潔及管理、就郊遊禮儀進行更廣泛的宣傳教育等,從而加強保障遊客安全及保護生態,確保生態旅遊與自然環境保育並存。
完
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25分
香港時間12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