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題:街渡渡輪服務
*************
  以下是今日(七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易志明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政府於本年六月提交本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的文件,漁農自然護理署正與海事處探討允許領有第III類別牌照的漁船「一船兩用」(即容許該類船隻進行捕魚活動之餘,在符合特定條件及安全操作的前提下,亦可接載遊客出海進行休閒漁業活動)的可行性。然而,有街渡服務營辦商對此表示憂慮,指出港人北上消費已導致其乘客量持續下降,擔心「一船兩用」措施將進一步收窄其營運空間。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過去三年各條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輪服務航線的載客量,以及同期新增或取消了多少條街渡渡輪服務航線;

(二)政府如何確保「一船兩用」措施不會對現時持有第I類別牌照的街渡服務營辦商造成衝擊;

(三)鑑於有經營固定班次的街渡服務營辦商反映,在面對乘客量持續下降,以及保險費、維修費、燃油費及員工薪酬等營運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他們已陷入經營困境,當局有何措施支援街渡服務業界;及

(四)為解決街渡服務面對的困境並促進其長遠發展,當局會否設立專案小組跟進;如會,詳情為何;如否,當局會如何推動街渡服務的持續發展,並促進其配合政府發展海島遊?

答覆:

主席:

  大部分街渡渡輪並非市民大眾日常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當中不少主要為旅遊或康樂性質,營運規模較小且屬非常規服務,為往返本港較偏遠及一般不能經由陸路到達的地點提供水路運輸。截至二○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全港共有14條固定班次的街渡航線,以及55條按需求而定的街渡航線。

  就易志明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環境及生態局與旅遊事務署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過去三年(二○二二至二○二四年),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輪航線載客量載於附件。

  同期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輪航線分別新增及減少了五條,現時航線數目為14條。減少的航線當中,「坪洲—愉景灣(經聖母神樂院)」航線(PC 6)於二○二三年由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輪航線轉為持牌渡輪航線。

(二)根據《商船(本地船隻)(證明書及牌照事宜)規例》(第548D章),第III類別船隻只可用作捕魚及有關用途,不得載客。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正探討容許持有第III類別牌照的漁船在符合特定條件和安全標準的前提下,接載遊客出海進行休閒漁業或推廣本地漁業文化的活動(即「一船兩用」)的可行性,以協助捕撈漁民轉型發展休閒漁業。探討方向包括漁船改裝的標準和保險等事宜,並會適時諮詢持份者。

  漁護署的初步構思是「一船兩用」的定位為推動休閒漁業發展及推廣漁業文化,擬議活動須具漁業元素,例如以特定漁具進行捕魚示範、手釣教室、漁民文化導賞活動、漁業工作坊等,而非單純載客出海或海島遊等。「一船兩用」活動與街渡接載乘客前往固定地點的定位並不相同。

(三)及(四)政府的一貫政策是公共運輸服務應由私營機構按商業原則經營,以提升效率及成本效益。政府在過去基本上對公共運輸服務並無提供直接資助。

  大部分街渡渡輪服務(包括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輪航線)每日接載的乘客量普遍較少,需求亦會因天氣及假日等因素影響而較不穩定。故此,運輸署對街渡渡輪服務的監管較具彈性,以便利營辦商因應市場需求及營運狀況調整經營模式及策略。舉例而言,運輸署容許營辦商因應需求而調整班次、票價及時間表,亦免除其提供經審核的財務資料的要求等。

  此外,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二元優惠計劃)自二○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起擴展至獲運輸署批准參與計劃的街渡航線。現時有13條提供固定班次服務的街渡渡輪航線獲納入二元優惠計劃內,便利更多受惠人士使用有關的街渡服務。

  就配合發展海島遊方面,運輸署一直與相關部門(包括旅遊事務署)保持緊密溝通,以評估乘客和遊客就海上交通服務的需求,並會因應特定地區的交通需求,主動邀請營辦商開辦特定的航線。例如,運輸署曾於二○二三年主動邀請營辦商開辦「西貢—滘西村/糧船灣」及「沙頭角—荔枝窩/鴨洲/吉澳」街渡渡輪航線,以配合有關地區因旅遊而衍生的需求。

  此外,運輸署積極統籌政府部門,就街渡渡輪相關事宜(包括停靠點設施、船隻牌照、航線規劃等)提供協助。運輸署會繼續與渡輪營辦商聯繫,便利營辦商申辦合適可行的新街渡渡輪航線,並密切跟進其營運情況及實際需要,包括與其他部門召開會議,以商討適當措施促進其長遠發展。
 
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55分
即日新聞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