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醫務衞生局副局長就「構建長者友善生活環境」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醫生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就「構建長者友善生活環境」議員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多謝各位議員剛才的發言,我感受到大家與政府一樣,重視構建長者友善生活環境,提升「銀髮族」生活品質的相關政策,亦關注長者醫療服務。我會總結醫療服務方面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和工作。
世界衞生組織《全球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指引》指出,人口老化是全球趨勢,有關「社區健康服務」方面,為長者提供多元化、便利、可負擔的醫療和支援服務,對長者維持健康、獨立和積極的生活尤其重要。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加劇的挑戰,政府透過一系列措施,善用醫療資源,致力為長者和整體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積極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落實「早發現、早治療」的政策目標。透過分布於全港18區的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便利市民得到可以負擔的醫療服務。已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提供便捷的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查服務及血脂檢查,讓符合資格的市民包括長者,能及早進行慢性疾病篩查、系統性健康評估及獲得持續預防護理,可以協助長者控制慢性疾病風險因素。這些服務都是秉承「預防為重、社區為本」的理念,透過強化私營家庭醫生網絡及推行「一人一家庭醫生」制度,為長者及其他市民提供持續的健康管理。
此外,即將推出的社區藥房計劃,能讓長者和其他市民更便捷地獲得基層醫療藥物。至於公營門診方面則作為重要的社會安全網,重點保障長者和弱勢社群的醫療可及性,確保他們可以獲得適切的照顧,體現資源分配的公平性。
政府亦會為長者提供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醫管局現時在普通科門診診所設立「長者預約專籌」,亦會為再度入院機會高的長者病人加強過渡性的綜合支援服務。針對已出院的高風險長者病人,醫管局亦有設立「護訊鈴」,可以為他們提供電話支援服務。至於中醫藥服務方面,一向廣受長者接納和歡迎。政府透過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為合資格香港居民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同時,「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可以向有經濟困難的長者和弱勢社群提供資助的牙科服務。另外,「慢病共治計劃」下,參加者包括長者可透過地區康健網絡專屬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包括視光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足病診療師等服務,得到更全面的慢性疾病管理方案,並及早預防慢性疾病,減少相關併發症。
長者醫療券(醫療券)計劃鼓勵長者在自己所屬的社區,選用合適的私營醫療服務,醫衞局會繼續優化計劃。為更有效支援居於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香港長者的醫療需要,政府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擴大醫療券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目標是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全覆蓋,合資格長者可以在大灣區合共21個服務點使用醫療券。兩個位於佛山的新增服務點在今日(七月十七日)已開展服務,大灣區內地城市可以使用醫療券的服務點已經大幅增加至15個,其餘六個服務點亦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可以陸續開展相關安排。
人口老化為香港醫療體系帶來巨大挑戰,為此,政府在二○二二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將醫療健康架構的焦點由治療轉向至預防疾病,推動預防護理及基層醫療服務改革,最主要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與《全球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指引》的方向一致。《藍圖》及「健康人生計劃」的重點措施之一,是透過健康生活模式指導、疫苗接種資訊與教育、慢性疾病及癌症篩查等服務,協助市民由小做起,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長遠促進全民健康老齡化。醫衞局會繼續這方面的工作,從而提升巿民的整體健康狀況。
多謝主席。我謹此陳辭。
完
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