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構建長者友善生活環境」動議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構建長者友善生活環境」動議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多謝多位議員就動議的發言,提出寶貴的意見。「構建長者友善生活環境」這個課題的確是一個跨政策和跨部門的課題,要政府各相關部門去協作。以下我先就有關土地發展和規劃,以及樓宇設計方面,簡述這方面的工作和就剛才大家提及的事情作出一些回應。
   
  在土地規劃方面,為何我們要努力開發土地,正正就是要確保有充足的土地照顧社會的需要,包括推動不同類型的住屋供長者選擇及用作興建醫院、基層醫療、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設施用途等。在制定規劃標準方面,政府是重新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加入以人口為基礎的安老服務規劃標準,務求在我們規劃新發展區和舊區重建時能夠按長者人口預留所需的用地,提供安老院舍和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等設施。為確保服務質素,這套規劃標準亦載列了不同安老設施的樓面面積要求。其實只要有充足的土地,這些面積要求、供應比例等,我們都可以按社會的需要日後再作改善。
   
  我們自二○二○年起,要求在公營房屋發展項目內預留等同約百分之五的總住用樓面面積的處所,作社福用途,目的都是希望在一個住宅的社區內為我們的長者提供安老院舍和長者地區中心等設施。如果就着一些很專門為長者而設的居所,香港房屋協會是一個表表者。政府為房屋協會提供土地,興建其「長者安居樂」住屋單位。最新一個位於北部都會區粉嶺百和路的項目將於今年落成。至於私人市場方面,政府亦透過豁免合資格安老院舍的地價和增加豁免樓面面積,鼓勵我們的發展商在合適的私人項目提供安老院舍。
   
  在一個更廣闊的規劃層面,我們有一個類別的設施,總稱為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我們為了這一類別的設施,提升了我們的供應標準至每人平均3.5平方米,同樣休憩用地供應標準亦由人均2平方米提升至不少於3.5平方米。這些標準的提升除了為整體提升香港作為一個城市的宜居度,亦能為我們的長者提供運動、休憩、社交的場所,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們也注重「質」的,我們將會優化現時的指引,提升休憩用地的質素及可達性,包括增設跨代共融的遊樂空間與康樂設施等。
   
  在城市設計方面,我們特別關注在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中注入通用和共融設計元素,包括設置無障礙通道、增加升降機和扶手、使用防滑地磚、為行人通道加裝遮蔭設施,以及在社區內適當位置提供足夠和舒適的座椅等,目的是希望締造長者友善的社區。
   
  另外,我們現時規劃新發展區時,時常提到「15分鐘生活社區」這個規劃理念,其實都是與方便出行有關,因為我們希望將新發展區內主要活動的地點,例如公共服務、社福醫療設施、休憩用地、鐵路站及公共運輸交匯處等集中在住宅的500米範圍內,這類現代規劃理念其實都是方便長者的需要。
   
  剛才多位議員發言時提到,除了優化公營設施的設計,私營樓房又如何呢?為了支持居家安老,行政長官在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宣布,由財政司副司長統籌相關政策局,制定有關推動長者友善樓宇設計。這個工作組於去年十一月公布了一系列長者友善樓宇設計的具體建議,涵蓋四個範疇,包括(一)促進空間通達性;(二)鼓勵住宅單位採用靈活彈性的設計;(三)提升長者幸福感;及(四)便利採用樂齡科技和物聯網。我們於過去幾個月諮詢持份者,得到非常廣泛的支持。我們即將公布糅合了大家意見的最終方案,透過行政措施和法例修訂逐一落實。
   
  主席,以上是關乎土地供應、土地規劃和樓宇設計方面的長者友善安排,我們會繼續努力將有關工作做好。我謹此陳辭。
 
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46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