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動議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動議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我再次感謝陳克勤議員提出這次動議辯論,以及五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以及剛才三十多位議員的發言。

  正如我和財庫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發言都強調,基建項目會帶來就業機會,而落成後不但滿足社區需要,亦促進我們的經濟發展,對香港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已經指出,政府將會繼續為北部都會區(北都)這個重點項目,優先投入資源。北都加速發展,是政府的工作目標。過去短短一年之間,我們分別啓動了洪水橋/厦村第二期、古洞北/粉嶺北餘下階段、新田科技城第一期,以及元朗南第二期四個大型新發展區工程,涉及超過700公頃的發展面積。這個規模和速度前所未見。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政府致力提速,有時亦有一些現實限制。與大家分享一些例子,我們近年收地的規模比從前大很多,未來幾年我們每一年的收地規模是過去幾年的七倍。雖然這個數字可能在大家見到的收地賠償現金流沒有反映出來,因為何時發放賠償金額有其他因素影響,但切切實實我們收地的速度是提速,但大家會問可否再提速多點?我們要謹記,每一次收地或做政府土地清理工作都影響着現在在地的住戶和商戶,社區都有一個承受能力,我們不希望一次過對太大範圍的人士帶來一些影響。另外,當大家時常說提速,好像成為一個關鍵詞時,當我們與發展界別包括發展商、承建商,要求大家提速、壓縮工時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提出,其實提速都有成本代價,因為如果要將很多工序再壓縮,對成本其實有壓力,所以當然我們會繼續努力,但亦有箇中一些實際考慮。

  政府有責任維持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所以除了使用政府資源進行基建發展,我們亦會善用市場力量,減低政府開發成本及改善政府的現金流。以建設北部都會區為例,我們在過去兩年在土地規劃和發展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政策和措施,目的都是希望利便市場參與,早日起動有關工程。

  ​大家又會問,當我們要排優次時,是否只有北都而沒有其他建設呢?以大型基建和造地工程為例,政府已表明的確已放慢了交椅洲人工島的填海工程,我們暫時不會再投放新的資源啓動新的研究,因此實際上今屆政府亦未有條件於今屆內開展工程或提供一個更具體的時間表。但另一邊廂,同樣是稍為有規模的工程項目,即龍鼓灘近岸填海及龍鼓灘屯門西一帶的重新規劃,議會亦敦促我們早日提出土地用途建議,因為實在有很多產業發展需要一些沿岸的海路用地。因此,是否所有的大型工程只有北都呢,我相信亦不是,同樣是視乎優次。如果談到大型工程以外,單是在議會近期我時常聽到議員提及的便有海濱接駁、加建碼頭以促進旅遊、自動電梯以促進市民出行、老舊水管的更換、路面凹凸不平的鋪設,其實真是民間無小事。是否因為我們要排優次,便只有大型工程而沒有這些民間工程,亦絕對不可以,所以合併來看,我相信最具挑戰的是在工程有開支預算下,如何排優次。大大小小都要有,其實真的很考智慧。過程之間亦需要政府與各位議員和持份者有緊密溝通,掌握民情,而了解後不要議而不決,真的要全速而行。有議員提到,當我們把工程項目帶到工務工程小組爭取撥款時,可否再考慮優次。其實很現實地看,恐防當工務工程項目申請撥款時再談優次,可能已經太遲,因屆時很多工程的研究和預算已完成,社區亦有一定期望,反而是之前由立項到申請撥款這個中間的階段,大家如何有緊密的溝通,這是重要的。 
    
  ​在剛才的辯論中,很多位議員都提到,我們的建築成本高,我們是要處理。其實在過去幾年,政府積極在這方面投放工夫,在此我可以與大家再分享一些數字。香港的確曾經在國際建造成本指數排名前三位,這個指數我們不會爭取排得高,我們曾經排名前三位。到二○二四年時,在同樣的國際建造成本指數,我們排名跌為第九位。最近最新公布的數字,我們的排名再下降一位至第十位。我想如果排名是下跌,都顯示我們在控制建造成本的努力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當然我們不能夠自滿,所以我們會繼續積極推動建造業轉型,推廣建造業使用先進建築方法和物料,再融合數碼科技,採用嶄新項目推展模式。例如,我們現時十分積極推動的「組裝合成」和「機電裝備合成」等高效建築技術、推動數碼化和人工智能、建造機械人等等,希望降低對工地人手的需求和應對工人老齡化、工人成本高的問題,在這方面對於提升建造效率和減低成本一定有幫助。

  除此之外,我們亦會綜合國內外先進國家的經驗及與業界交流,在合適的工務工程項目採用新的工程合約採購模式和建造物料,例如採用框架採購模式,以及我們正積極為「組裝合成」構件和鋼筋這兩項常用物料制訂中央採購的政策。另外,我們會善用去年八月成立的建築科技研究院,調適不同地域的標準,促進國內外優質並具成本效益的建築物料及設備於香港應用。
  
  另外,為進一步加強成本監控和項目管治能力,發展局正聯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積極研究優化工程項目立項前的籌備和構思工作,這正正就是本會部分議員近日倡議的各個政策局及用家部門要有「業主思維」。我們與財庫局這個工作就是希望加強對倡議項目的政策局及用家部門在項目選址、用途組合、決定項目規模、設計與推展時間表方面,已經提前研究項目的成本效益,做好項目的整體預算。我們兩個局現正合力制定相關細節及指引,希望今年內可以落實。

  主席,雖然現時政府財政面對不少挑戰,政府必定嚴守財政紀律,善用公帑,工務工程按緩急輕重排序,這需要非常大的智慧,與議會各位議員合力推行。我們也會設法透過工務工程項目推動經濟發展、改善市民生活環境、創造就業、吸引人才及提升香港長遠競爭力。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5時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