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就「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陳克勤議員動議的「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我感謝陳克勤議員提出這項動議辯論,亦感謝五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發展局局長剛才已就基建規劃和工程項目的管理作出回應,我現在會從政府分配資源至工務工程的安排及整體公共財政管理方面說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工作。
   
  就工程項目的資源分配而言,我們充分理解公眾期望政府會考慮財政狀況,為即將展開的工程項目定下優先次序,以確保有限的財政資源會聚焦在支持經濟發展和滿足市民迫切需要最為關鍵的項目上。
   
  一直以來,政府在制定每年基本工程計劃下各工程項目的撥款安排時,均會充分考慮個別工程項目的理據、迫切性、技術可行性、政府整體的財政負擔能力,以及各政策局及部門就其政策範圍下的工程項目所編定的優先次序等,作出整體通盤的考慮,以確保財政資源運用得宜。
   
  因應政府的財政狀況,我們已要求政策局和部門進一步檢視各項工程項目,只有對實現重要政策目標和滿足社區最迫切需求的項目才會被優先考慮。
   
  儘管我們已嚴格審視基本工程項目的優次,隨着北部都會區相關工程將陸續展開,加上其他與經濟民生相關的基建工程,政府中期財政預測的基本工程開支,由去年預計平均每年約900億元,增加至未來平均每年約1,200億元。
   
  為確保新項目及進行中項目的進度不會因公共財政狀況而受到制約,政府在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擴大發債規模,預計在二○二五/二六至二○二九/三○五個財政年度期間,每年在「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及「基礎建設債券計劃」下發行合共約1,500億至1,950億元的政府債券,除了可促進債券市場發展外,亦可善用籌得的市場資金,投放於相關的綠色和基礎建設項目,推動經濟發展。
   
  就議員提出政府應優化資源分配以減輕財政壓力並避免削減涉及民生的政府開支的建議,我會從宏觀角度闡述政府的公共理財方針。
   
  政府一直恪守《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量入為出的原則,力求在一段時間內恢復財政平衡,確保公共財政的韌性和可持續性。政府的收支大體分為兩大帳目,即經營帳目和非經營帳目,因其組成和性質不同,政府要以不同的理財目標和方法去分別管理:經營帳目要量入為出,以達致盈餘為目標;非經營帳目方面,由於基本工程開支是對未來作出投資,可運用經營帳目的盈餘或財政儲備支持,也可以靈活善用市場資源處理收支缺口。因此,政府以發債支持工務工程開支的做法,是減少對經營帳目及民生開支影響的好辦法。
   
  此外,財政司司長在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強化財政整合計劃,並以節流及善用政府財政資源為重點。政府會加大力度控制政府經營開支的同時,盡量減低對市民大眾的影響。財政司司長已指示所有政策局及部門進一步審視資源分配和工作優次,並通過整合內部資源、精簡程序及善用科技,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為市民提供服務。而在工務工程方面,正如剛才所述,我們會擴大政府債券計劃,務求讓對經濟發展和民生最迫切的項目,不會受公共財政狀況的制約,能全速推行,為香港投資未來。
   
  主席,我再次感謝議員提出這項動議辯論,我們會在往後的辯論聽取議員對工務工程的推展及公共理財方面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稍後再回應議員的關注。我謹此陳辭,謝謝主席。



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0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