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預防蚊傳疾病基孔肯雅熱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今日(七月十六日)表示,廣東順德今年七月出現基孔肯雅熱爆發情況,由外地輸入個案引起,截至七月十五日已錄得478宗個案,患者症狀輕微。雖然香港今年暫時未錄得基孔肯雅熱的確診個案,但為審慎起見,中心已為應對輸入的風險做好準備,並會繼續密切監察基孔肯雅熱在鄰近地區傳播的趨勢。

  基孔肯雅熱是經蚊子傳播的疾病,亦是本港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其病徵與登革熱相似,病人通常會出現發燒和關節痛。其他常見病徵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紅疹。大部分病人可以自行痊癒,但個別病人的關節痛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基孔肯雅熱的死亡率一般較登革熱為低。本港在二○一六至二○一九年每年錄得介乎一至十一宗個案,全部為外地傳入個案,由二○二○年至今,沒有錄得確診基孔肯雅熱的個案。

  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曾經錄得基孔肯雅熱個案。截至今年六月初,全球14個國家/地區共錄得超過22萬宗個案(包括內地、台灣、新加坡等香港人的旅遊熱點),當中約80宗為死亡個案。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說:「香港目前尚未有發現主要傳播基孔肯雅熱的埃及伊蚊,但本港常見的白紋伊蚊亦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基孔肯雅熱的輸入個案如在傳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機會導致本地傳播。如控蚊成效不足,更有爆發的風險。因此,市民不應掉以輕心,控蚊工作至關重要,包括防止蚊子滋生及避免被蚊叮。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時,應時刻注意防蚊控蚊及採取個人保護措施。市民如從受基孔肯雅熱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

  徐樂堅醫生補充說:「根據廣東省的資料,現時基孔肯雅熱的爆發主要集中在順德的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並非港人熱門旅遊地點。然而,由於市民頻繁往來粵港等地,本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有所增加。因應順德的情況,衞生署已加強向旅客提供防蚊叮的健康忠告,並提醒回港旅客,如出現病徵,應盡快求醫或聯絡港口衞生人員求助,懷疑個案會被轉介往醫療機構跟進。中心港口衞生科會加強巡查口岸,確保良好環境衞生及病媒控制措施到位;並持續進行健康宣傳(包括提醒旅客外遊期間採取防蚊措施),亦與相關持份者(如航空公司、旅遊業界等)保持緊密聯繫,適時更新疾病資訊和健康建議。此外,中心將去信全港醫生和醫院提供最新流行病學資訊,呼籲留意外遊回港的求診人士是否有相關病徵,如發現基孔肯雅熱病例,應轉介病人入院治理,並即時按既定機制向衞生署呈報,以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控工作。中心的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會為懷疑個案進行檢測。中心亦已知會醫院管理局在各公立醫院提高警覺及作出相關應變準備。」

  衞生署會繼續加強蚊傳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向旅客發布旅遊健康建議,並會透過線上及線下的不同渠道加強關於預防基孔肯雅熱的公眾教育。環境及生態局會提醒相關決策局及部門和業界持份者加強全港性的防蚊及滅蚊工作,而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將於七月二十三日召開會議,檢視蚊患最新情況及各部門的防治蚊患工作,並部署未來的防蚊工作。

  為防蚊傳疾病,市民應繼續採取下列防蚊措施:
  • 徹底檢查集水溝氣隔、屋頂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應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 栽種花卉的水應每星期最少徹底更換一次,盡量避免使用墊碟;
  •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 避免在叢林逗留;及
  • 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個人保護措施,穿着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可有效防蚊,市民應注意以下事項:
  • 先仔細閱讀標籤說明;
  • 在進入可能被蚊叮的範圍前使用;
  • 塗在外露皮膚及衣服;
  • 孕婦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上限是30%,兒童則為10%*;
  • 先塗防曬霜,再塗昆蟲驅避劑;及
  • 遵照標籤說明,只於有需要時重複使用。
  *如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市民如發現蚊患,應致電1823,亦可參閱以下專題網頁,了解詳情:衞生防護中心旅遊健康服務基孔肯雅熱專頁、最新旅遊情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衞生防護中心Facebook專頁YouTube頻道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