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三題:支援中醫藥行業發展
****************
問題:
有中醫藥業界人士向本人表示,希望政府進一步支持本地中醫藥行業發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考慮向已獲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認證的中醫藥藥品的本地生產廠商提供財政援助,以協助其持續創新及進行設備升級,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國際標準,以及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包括申請專利、註冊商標、發展配方保密技術及聘用專業法律顧問),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國內外知識產權訴訟;
(二)會否考慮與本地大學及行業機構合作,為中醫藥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管理相關的專業培訓,以協助企業提升對知識產權的認知與應用,包括如何申請國內外專利和商標、保護傳統知識和技術免遭不當使用,以及應對國際市場上的知識產權糾紛等;
(三)會否考慮加強本地執法力度,加強打擊中醫藥市場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包括加快調查和處理侵權案件),以降低企業的維權成本;會否加強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合作,以協助本地中醫藥企業更便利地在海外申請和保護知識產權;
(四)會否考慮支援本地藥廠加大其GMP中醫藥產品的宣傳力度,並加強推廣和宣傳本地中醫藥產品的品牌形象(例如協助藥廠參與國際及內地的展覽活動),以促進本地中醫藥產品出口,並使本地中醫藥行業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五)會否考慮資助本地中成藥生產廠商聘用本地院校的中藥學科畢業生,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中醫藥行業,從而解決行業人才短缺問題,並促進相關技術的傳承與創新;
(六)政府現行對傳統中藥飲片和提純顆粒的檢測方法分別為何;鑑於有業界人士反映政府就中藥飲片等中藥產品的檢測方法未能切合實際情況,有礙中醫藥行業發展,例如單味中藥飲片即使在檢測中出現有毒元素超標情況,但與其他中藥共同煎煮後,所產生藥湯內的物質已跟原材料的單味中藥不同,而現時檢測方法未有針對有關情況,過去五年政府有否與業界討論如何改善相關檢測方法,以及有否考慮改變現時對中藥飲片的檢測要求和就超標情況的處理方法,以完善有關監管制度;及
(七)鑑於有業界人士反映供港的中藥飲片的批量較少,以致業界難以進行全面檢測,政府有否因應有關情況制訂便利業界運作的措施;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邵家輝議員的提問,經諮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衞生署後,本局現綜合回覆如下:
政府一直通過不同政策措施多方面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包括人才培訓、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維護、品牌建立和市場開發等。此外,政府於二○一七年設立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檢測中心),以建立中藥及中藥產品的參考標準,並透過技術轉移予中藥業界,加強業界對中藥及相關產品的品質控制。考慮到運用公帑的經濟效益和恰當性,政府以上述政策措施和資源促進產業發展,而非直接資助個別企業營運。
中醫藥的知識產權保障
政府持續完善香港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強與中醫藥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包括專利、植物品種保護、商標、未披露商業資料、版權及註冊外觀設計等方面。中醫藥業界的科研技術成果如符合獲授予專利保護的條件,例如具新穎性、創造性和能藉工業應用作生產的中醫藥製成品,可申請專利保護。此外,業界亦可就其中藥產品的名稱或標誌申請商標註冊作保護。中藥產品包裝的外觀也可通過外觀設計註冊獲得保護。
在知識產權培訓方面,知識產權署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支援和推動本地企業(包括中醫藥業)妥善保護、管理和商品化其知識產權資產,包括自二○一五年五月推出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計劃,舉辦知識產權培訓課程及實務工作坊,涵蓋包括專利、商標及外觀設計的註冊申請及維權等不同課題。署方於二○二○年十月推出「升級版」計劃,提供涵蓋範圍更廣、內容更深入的知識產權培訓課程及實務工作坊。署方亦持續與香港律師會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知識產權諮詢服務,協助企業加深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制訂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及商品化策略,並歡迎中醫藥界使用相關諮詢服務。
此外,知識產權署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正推進在香港籌建一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爭取中心最快在二○二五年底正式投入服務。中心將會聚焦向包括中醫藥業在內的本地初創和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資訊及服務,協助創造、保護、管理和商品化其知識產權,並促進知識產權轉化和貿易。
就協助中醫藥業解決知識產權爭議方面,調解和仲裁是有效解決爭議的途徑,《2017年仲裁(修訂)條例》(第609章)中與知識產權爭議相關的條文已於二○一八年一月生效,釐清所有知識產權爭議均可透過仲裁解決,以及相關裁決可以在香港執行。律政司自二○一五年起,每年均在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中舉辦與解決知識產權爭議相關的專題環節,並派員出席知識產權署舉辦的知識產權培訓項目,包括恆常的知識產權基礎課程和針對知識產權調解的專門課程,向本地企業(包括中醫藥業)介紹使用調解解決知識產權爭議的好處及有關程序。
就知識產權的執法,香港海關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從跨境、市面和網上及科技罪行層面打擊各類侵權活動。海關一直與知識產權擁有人(包括中醫藥業)保持緊密聯繫,共同監察市場情況,如發現侵權活動,在得到知識產權擁有人的協助下,會迅速對違法店鋪採取執法行動。海關亦經常與內地、澳門、香港其他政府部門、海外執法機構及世界海關組織等緊密聯繫,交換情報,並對涉嫌侵權活動採取聯合執法行動。
支援中醫藥界拓展市場及培養人才
中藥商有責任為自身業務發展作規劃及投資,並配備相應資歷要求的人員及建立銷售渠道;同時,政府提供不同政策支援協助中藥業界提升質量及開拓香港境外市場。
中醫藥發展基金(基金)自二○一九年正式啟動以來已先後獲注資十億元,旨在提升中醫藥界的整體水平,以促進香港中醫藥全方位及高質量發展,資助計劃涵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市場開拓、研究及調研、宣傳推廣等方面,並按業界最新發展需要持續推出多項新措施及優化措施。中藥人才培養及支援中藥產業發展的相關措施包括:
(a)透過中醫藥從業員培訓資助計劃(A1-1、A1-2及A1-3計劃)為中藥從業員提供財政支援以修讀合資格培訓課程,包括資歷架構認可培訓課程(A1-1課程)、包含評估的培訓課程(A1-2課程)及一般進修課程(A1-3課程);
(b)在二○二五年五月將在香港舉辦國際性或區域性的中醫藥大型會議、論壇、展覽及盛事列為中醫藥推廣資助計劃(B1-2計劃)的優先考慮主題,並將相關資助上限提高至500萬港元;
(c)透過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系統優化資助計劃(A2計劃)為本地中成藥製造商在技術及硬件設備方面提供資助,以支援其優化系統以達至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的水平,並已擴展申請資格至已持有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證書的廠商,以維持其優質生產環境;及
(d)自二○二一年八月開始,港澳已上市註冊傳統外用中成藥已可透過簡化審批安排在內地註冊及銷售。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亦於二○二五年一月將簡化審批措施擴展至傳統口服中成藥(生產須符合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要求)。為此,基金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中成藥產業發展支援計劃(A5計劃),為本地中成藥製造商或中成藥批發商提供註冊申請費用的資助,支援其就合資格中成藥產品通過簡化註冊審批流程向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在內地註冊,以開拓大灣區及內地市場。
就上述傳統外用及口服中成藥簡化審批安排審批,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亦積極透過多種渠道協助業界掌握相關詳情,包括每月定期為中醫藥業界舉辦講座,交流中醫藥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同時回應業界有關申請的查詢和提供適切協助。
此外,政府有其他基金支援不同行業的企業的商務發展,例如「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可資助包括個別非上市的香港企業(包括中醫藥業)推行有關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的項目;另外,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向中小企業提供資助,以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出口推廣活動。
就加強推廣和宣傳香港中醫藥產品的品牌形象,衞生署透過不同國際平台(例如世界衞生組織國際草藥監管合作網絡和西太平洋區草藥協調論壇)向各國介紹香港的中成藥註冊制度,以提升香港註冊中成藥的國際公信力。衞生署轄下的檢測中心亦積極開展中藥檢測科研、教育和促進國際交流的工作,包括研發一系列國際認可的中藥及中藥產品的參考標準及檢測方法,並通過培訓和技術轉移課程,鼓勵中藥業界和檢測業界在商業層面應用,藉此建立香港中藥品牌形象及把香港發展成為中藥檢測和品質控制的國際中心。
持續優化本港中藥檢測方法及確保中藥安全
衞生署透過檢測中心協助中藥業界和檢測業界提升檢測技術。在中藥材(包括中藥飲片和單味中藥顆粒)方面,檢測中心透過多學科、多手段,例如性狀鑒別、化學檢測和去氧核糖核酸(DNA)檢測等多項檢測方法,並通過發表專論、培訓及技術轉移等,協助業界應用這些檢測方法。
為確保檢測中心的研究項目符合業界需要,衞生署亦成立了政府中藥檢測中心諮詢委員會,提供平台予持份者就檢測中心的長遠發展策略、措施及特定計劃提供意見。
此外,衞生署過去五年亦多次與中藥業界和檢測業界見面,就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管委會)所制定的中藥材安全標準及檢測方法進行交流。在二○二四年,為協助檢測業界掌握管委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藥典》)而修訂的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和檢測技術要求,檢測中心特別舉行了一系列技術轉移活動,使本港私營化驗所能更掌握《中國藥典》的檢測要求,同時與國家標準接軌。
現時管委會所定的中藥材安全標準及檢測方法是依據《中國藥典》二○二○年版及香港市場現況而制定。當中部分有害物質的限量標準已計及這些物質在煎煮過程中轉移至藥湯的比率而訂定。然而,由於不同中藥的處方、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以至不同有害物質的理化特點均各有不同,難以在檢測方法方面一槪而論。管委會將持續檢視現行檢測標準及方法,在確保在用藥安全的前提下,以科學化角度建立安全標準及檢測方法。
就個別中藥商因來貨批量少導致檢測成本相對高昂的情況,現時管委會並無要求中藥商對所有中藥飲片就重金屬及有毒元素、農藥殘留及二氧化硫殘留自行進行檢測。然而,根據《中藥材批發商執業指引》,中藥商應向有信譽的供應商採購中藥材,並要求供應商確保每批購進的中藥材品質合格。故此,本地中藥材批發商可向其供應商或中藥飲片生產商要求提供有關品質證明文件,以減輕相對檢測成本。
完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25分
香港時間18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