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一題:人口肥胖問題
************
問題:
政府於二○一八年推出《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列出須在二○二五年或之前實現的防控非傳染病目標,當中包括「制止糖尿病及肥胖問題上升」。然而根據衞生署的《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本港15歲至84歲人士中有百分之二十二屬超重,百分之三十二點六屬肥胖,較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度數據有所增加,顯示肥胖問題有上升趨勢。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最新掌握的肥胖人口相關數據,以及其與二○一八年所訂目標的差距為何;衞生署就本港肥胖人口進行調查的頻率及下次調查時間為何;
(二)政府就制止肥胖問題上升採取了甚麼措施;有否檢視該等措施的成效,以及其未能有效制止肥胖問題上升的原因;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去年推動「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目標把肥胖率年均增幅下降一成,政府有何措施配合有關政策?
答覆:
主席:
肥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數據,由一九九○年到二○二二年,全球肥胖流行率增加一倍多,並在新冠疫情期間惡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直密切關注肥胖問題,並於二○一八年發表《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策略及行動計劃》),重點關注包括肥胖問題等非傳染病和其共通行為風險因素(例如不健康飲食、缺乏體能活動),從而全方位推廣健康生活模式。
就陳健波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後,我現在回覆如下:
(一)《策略及行動計劃》參考了世衞《2013至2020年防控非傳染病全球行動計劃》,其中一個目標是制止18至84歲人士糖尿病及肥胖問題的上升,即與二○一四/二○一五年度比較,二○二五年或之前相關比率無增長。
衞生署大約每五年進行一次人口健康調查,其間亦會進行健康行為調查作恆常監測。陳健波議員所引用數據是最近一次人口健康調查,即二○二○至二二年度進行。當時18至84歲人士的超重及肥胖普遍率為51.3%,高於二○一四/一五年度的47%(註),但當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市民的生活模式經歷重大轉變,包括缺少體能活動和有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2025/26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正式開始,並於二○二六年年尾有結果。政府會以有關數據,檢視《策略及行動計劃》的目標及成效。
事實上,我們留意到相關情況在新冠疫後有顯著改善的跡象,例如:
(i)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24.8%的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量不足,當時是新冠疫情期間,而有關數字於二○二三年度健康行為調查已經有所改善,數字為14.8%。
(ii)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數據亦顯示,中小學生肥胖及超重的問題在疫後有明顯改善。普遍率由二○二一/二二學年的21.2%下降至二○二三/二四學年17.9%,是自二○一○/一一學年以來的最低。相關數據載於附件。
(二)肥胖問題源於由食物及飲料中攝取的熱量超過正常身體機能和日常活動消耗的熱量。奉行健康生活模式,控制飲食及增加運動是降低肥胖風險的關鍵。衞生署一直以貫穿人生歷程和環境為本的方式,推行全民的介入措施和計劃,例如:
(i)「全校園健康計劃」下編製「一校一健康報告」以針對性校本措施,改善中小學生體能活動和飲食。現時有超過800間學校參與,涵蓋近七成全港中小學。
(ii)「好心情@健康工作間」計劃向僱主和僱員推廣健康飲食、體能活動及心理健康。現時有超過3 400間機構參與,涵蓋超過82萬名僱員。
(iii)「星級有營食肆」運動,鼓勵食肆提供少鹽、少糖、少油及多蔬果的菜式,並協助市民實踐健康飲食。現時有超過1 300家食肆參與。
(iv)「日行萬步」活動令更多市民認識步行對身心健康的益處。去年我們與深圳市和珠海市一起舉辦的活動,有約一萬名市民參加。
基層醫療方面,地區康健中心積極推廣「健康人生計劃」,為不同年齡層的市民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及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而新設立的「樂研站」亦為婦女提供體重管理健康教育。
其他政策局及部門亦致力營造有利環境,推動市民建立健康生活,相關工作包括:
(i)教育局先後開展「躍動校園 活力人生」計劃及「MVPA60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盡早建立恆常參與體能活動的習慣。
(ii)環境及生態局推動減糖,其轄下的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與不同部門和飲食業界協作,包括推行預先包裝食品標籤計劃(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以協助消費者辨認「低糖」產品。
(iii)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多元化的康體活動,以在社區和校園推廣「普及體育」的文化,更加自二○○九年起,每年舉辦全民運動日。
(三)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醫務衞生局與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衞健委)保持緊密聯繫,上述的《策略及行動計劃》亦配合國家的健康政策。政府會繼續參考世衞的《防控非傳染病全球行動計劃》,以及國家衞健委制訂的多角度體重管理方針,提升公眾有關健康生活重要性的意識,積極與持份者和社區夥伴密切合作,以營造更有利健康的環境。
多謝主席。
註:體重指標的定義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其單位為公斤/平方米(kg/m2)。根據本港成年人超重和肥胖定義,體重指標介乎23至25以下屬超重,而體重指標達25或以上則屬肥胖。有關普遍率為年齡標準化普遍率。
完
2025年7月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5分
香港時間14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