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物流局局長聯同運輸署署長和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就「粵車南下」會見傳媒談話內容(附圖/短片)
********************************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聯同運輸署署長李頌恩和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姚兆聰今日(七月二日)就「粵車南下」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各位市民,大家好。「港車北上」在兩年前的七月一日,即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正式實施。猶記得當時大家都非常興奮,可以透過這個嶄新的政策,利用港珠澳大橋,駕駛自己的車到廣東省旅遊、探親或進行商務活動。「港車北上」越來越受香港市民歡迎,至今已有超過10萬港車參加,即平均每五架私家車便有一架參與;而大橋使用量亦屢創新高:今年五月的雙向車流量達到45萬車次,即每日平均有1萬5千架次,比「港車北上」實施前上升170%,其中按「港車北上」出行的車輛,佔大橋雙向車流約四成,即每日平均6 000車次。我們一直與廣東省政府合作,從不同方面優化安排,提升通關效率、理順預約安排,希望可以令參與的香港市民有更好體驗。

  今日,我非常開心向大家公布,「粵車南下」即將啓動,而我們會以「超越界限,暢順通行」為目標。合資格的廣東單牌私家車將有機會跨越現有界線,我們會以創新利便的途徑,讓他們申請使用大橋來港。我們以嶄新思路回應社會訴求,而在過程當中希望做到確保暢順、有序開放。

  「粵車南下」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央有關文件要求,透過研究制定港澳與內地車輛通行政策,促進香港與內地人員及車輛往來便利和交通物流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粵車南下」是「港車北上」的互惠雙向安排,便利兩地市民互訪,實現雙向奔赴的期盼;既吸引不同類型的旅客群,讓香港百業受惠,也便利在粵的家鄉親友和生意夥伴來港,推動人文交流,促進大灣區融合。在廣東的同意和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粵港雙方一直透過「粵港交通工作專班」討論推進。很高興向大家宣布,雙方已達成共識,提速落實這項政策。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在大橋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是「粵車南下」安排的其中一部分,提供入境前的「泊車轉機」安排;而經大橋入境市區部分,我們亦已超前部署。為此,粵港雙方將力爭提前於今年十一月同步實施,讓內地居民申請。口岸停車場的預約程序相對簡單,而入境市區的粵車由於需進行包括驗車等程序,所以預計粵車會先開始使用口岸停車場,很快今年內也會有粵車入境市區。

  在來港的粵車數目方面,機管局的轉機停車場有1 800個停車泊位。機管局已構建預約系統,這安排可進一步吸引內地居民經香港泊車後轉機,充分體現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入境市區部分,則會以小規模的100個預約名額作為開展。我們會密切留意推展的情況,考慮口岸和附近道路交通、用家適應度及反應、社會反應等,以穩健可控的方式推進,即以「小步快走」做法,先累積實施經驗,測試系統和各程序安排,再增加名額。機管局也同時在大橋口岸設有另一個「訪港停車場」,讓內地居民「泊車轉乘」到訪機場島上的設施,繼而到香港不同地方。

  透過「粵車南下」提供嶄新跨境出行模式,我們歡迎出行目的不同的新旅客可泊車在口岸停車場或駕車入境留港,按其所需,各適其適,進行旅遊、經商、探親、出席展覽或會議、參加音樂會或其他大型活動、尋求各種專業服務,包括金融、醫療、保險、法律服務等,亦可在港購物和嚐美食。由此可見,「粵車南下」將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亦可惠及本港經濟發展。

  由現時到今年十一月,粵港兩地將繼續積極制定推展「粵車南下」實施安排,以期做到穩定有序推展,用家歡迎、市民安心、社會受惠。我們爭取在今年內盡快公布有關申請的細節。多謝大家。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各位傳媒朋友下午好,機場管理局非常歡迎特區政府剛剛宣布的「粵車南下」政策,我們會完全配合,我們於十一月份亦會同時推出「轉機停車場」。正如局長所說,這個「轉機停車場」會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我們也藉此感謝中央、廣東省政府及特區政府對這個項目的支持,我們會盡快落實細節,公布和使用方法。

  我們於過去幾年一直努力在禁區範圍興建和策劃這個「轉機停車場」,大家看到這個就是我們的「轉機停車場」。我們的服務對象是整個大灣區的旅客,他們使用香港機場。他們基本上可在自己的家駕駛自己的車,經過港珠澳大橋直接來到「轉機停車場」,停泊好車輛便可以轉乘飛機。

  我想強調這是一個全自動化的停車場,雖然停車場有五層,但他們不需要逐個車位去找,只需要去到最底層,我們有些叫「車廳」,放好車之後整個「存車」過程是全自動化,存好車後我們特別安排了一些接駁巴士,從香港口岸的禁區一直送旅客去到機場的禁區。進入禁區後他們可以辦理登機手續、託運行李,然後直接去到閘口,不需要進行任何的出入境手續。剛才局長所說,我們初期有1 800個車位,視乎每一日或每輛車停多久,我們估計每日最少可以處理大約500輛車。因為根據我們的紀錄,我們過去二十多年在機場停車場的紀錄,大概平均會停三至四日,詳細的情況我們會進一步宣布。

  另外一個剛才局長提到,我們禁區裏面有兩個停車場,剛才我說這個就是「轉機停車場」,其實在旁邊有另一個是「訪港停車場」,我們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就會開始運作,主要服務的也是整個大灣區的旅客。但他們來到停下車之後,他們需要過關,然後很快就可以進入到機場城市,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機場城市,就是我們的博覽館(亞洲國際博覽館),博覽館在這個位置,可以去聽演唱會,其實我們早期也宣布了,我們整個機場城市有一個叫「SKYTOPIA」。

  我們的設施會陸續落實,將來大灣區旅客駕駛自己的車停下來,就可以來參觀我們這些相關的設施,這大概會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多謝各位。

記者:100個名額如何釐定?剛才提到南下粵車今年可入境市區,是否同步於十一月實施?之前說第二階段先入境市區,有甚麼關鍵因素可以加快進入市區呢?另外,之前有反映指香港市區繁忙時間有塞車問題,南下的粵車會否有時間限制或在鬧市有行駛上的限制呢?內地駕駛者對香港的路況不太熟識,如何確保行車安全?會有資訊給他們嗎?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粵車南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措施,方便香港和內地旅客透過港珠澳大橋互相探訪。「港車北上」這兩年已累積經驗,計劃受用家歡迎市民亦廣泛採用。在這方面的政策,運輸及物流局和廣東有關省廳在過去兩年透過粵港交通工作專班積極推進「港車北上」計劃,亦不時有優化和便利措施,同時積極共同研究和探討「粵車南下」計劃。在「粵車南下」部分,機管局在口岸停車場的構建已達成熟階段,預期機管局有一個便捷的預約安排,讓市民登記轉機。至於市區部分,要讓廣東登記車輛的司機──亦即內地居民──有多元化的體驗,能駕駛車輛到香港市區,感受不同面貌和特點。我們希望系統和各樣程序做好優化和試驗,所以先以小規模──出行名額100作為一個試點。我們在「港車北上」推展的初期亦以一個小規模出行名額讓大家申請和出行,透過有序、可控和穩健的方法,讓我們累積經驗。「粵車南下」入市區部分,我們會密切留意用家體驗、社會反應和路面情況,估量道路和口岸承載能力,運作暢順後可逐漸增加有關名額,令社會經濟和各行各業都可以受惠這個政策。由粵方來的車輛在香港要遵守香港法例,我們會在未來數月繼續積極與廣東方面合作,以及向廣東居民提供香港道路資訊、法例知識、路線引導和推薦,令他們有好的體驗。

記者:局長你好,有幾個關於技術的問題。第一,想問粵車來香港可以逗留幾多日?那些內地司機來香港是否需要再考試和考牌?萬一他們在香港發生交通意外或違例泊車之類,會有甚麼機制處理以防止他們不交罰款而「走數」?第二,之前有消息傳出會分階段推行「粵車南下」,有意見指若限制粵車在某些指定停車場停泊或只進入某些區域就可以擴大名額,有沒有考慮過這個方法?何時會檢討以擴大100架車輛的名額?另外想問大家都關注的白牌車問題,如何防止和監察內地私家車來港後不會提供白牌車服務?政府將會開放網約車的規管,這些粵車將來可否登記成為網約車?會否提醒平台不應接受這些車輛在香港上線和接客?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就「粵車南下」車輛和司機方面的安排,我們都會大致參考現時「港車北上」的相類似安排。最重要是有關車輛如果入境香港市區,都需要按照香港的法例,亦要按照香港驗車的標準去做車輛檢驗。第二,有關駕駛的司機,我們都會參照「港車北上」的相關經驗,他們都要持有有效的當地駕駛執照,當然運輸署亦正籌備有關安排的細節,會為他們換取或者套用一個本港的駕駛牌照。整體而言,會有牌照的安排,亦會按照香港的法例。

  我剛才所指,以一個小規模的100個名額,其實是為了測試好我們的系統和整個配套的安排,希望可以優化和盡善盡美,達致一個穩妥和有序的基礎,可以繼續推進。至於粵車的逗留時間,其實與我們的名額和每日會有多少架車在香港行駛相關。就此,我們會和廣東方面積極去細化有關安排,現時雙方的想法都是逗留大概三數天,希望這些旅客能夠留港消費、在香港住宿,利用他們逗留的時間而有不同的出行體驗。

  另外,在使用道路方面,粵車大體上都是要跟隨香港的法例,如果出現任何事故,我們都會按照香港的法例去處理。粵港兩方面都有掌握屆時的車輛和司機的資料,方便我們在行政上面可按照法例去跟進。

記者:想問有關「粵車南下」的留港日數有沒有限制,最多或最少是多少?可否即日來回?另外,「訪港停車場」明年上半年才運作,若今年就可出市區,這些車會在哪裏停泊?會否安排一些自動化停車場?這個口岸停車場現時只預備供旅客轉機,會否擔心有人泊車後,未轉機又不出市區?他們會否只逗留在機場,那方面的安排為何?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就進入市區部分,我們會先以小規模的100架作為每日的出行數目。至於其逗留日數,我們與廣東商討,主要考慮用家出行體驗,希望吸引他們留港消費,成為過夜旅客。在公布後,我相信各行各業、不同商會、協會會各出奇謀,設計旅遊體驗,讓他們在港逗留。我們希望達到平衡,可在規模上、數量上有總量控制,另一方面亦不想過分限制其逗留日數。初步來說,我們希望約是三數天,但詳細安排仍在商討中,會多聽意見。

  至於停車場泊車部分,機管局自動化停車場是禁區內的安排,所以人員及車輛均不須涉及入境,主要讓他們泊車後經機管局及航空公司安排方便直接地前往國際機場轉機。事實上,現時香港國際機場的大灣區旅客有950萬,當中600萬是轉機。我相信透過轉機停車場可將有關產品多元化,進一步充分體現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至於市區的停車安排,我身旁的運輸署署長和署方都會積極努力。事實上,他們已超前部署,初步開始聯絡不同商場,甚至停車場,希望提升不論是支付或出入閘安排。我認為最重要是提供停車泊位資訊,供入境的廣東市民及旅客掌握泊車數據,方便他們規劃行程。

記者﹕三位你好,首先想問初期的100個限額會不會太少?會否在市區不太顯眼,導致很難去檢討成效?如果未來會增加限額,可以加至多少?會不會是一個可加可減的機制?如果有粵車違反香港的交通條例,當局會否有跟進或監察的機制?會不會設立一個黑名單的制度?另外,之前政府曾經提出推行邊境建設稅,現時還會不會做?如果會做,會不會影響「粵車南下」或「港車北上」的成效?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就你最後的問題,特區政府內部一直有進行研究,會掌握不同的數據及做一個影響的評估。至於你提出的頭兩條問題,關於粵車的限額數目和逗留時間,以至對香港交通影響的一些行政安排,我請運輸署署長講幾句。

運輸署署長:剛才局長也有提及,粵車來港與香港司機一樣須遵守香港交通規則,警方就執法和處理違反交通規例方面很有經驗。當然,在他們申請時、我們與粵方聯繫時,申請均是有根有據。我們知道申請人是哪一位、其與相關車輛的關係等。另一邊廂,我們會與廣東相關單位溝通,如接獲車輛涉及違規行為,雙方會交換資料。我們會在行政措施上再探討可妨礙這些行為或具阻嚇的措施,可能在他們日後來港時進行。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