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設立創新體制機制,全速推進『北部都會區核心區』的發展」動議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七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設立創新體制機制,全速推進『北部都會區核心區』的發展」動議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首先感謝剛才有41位議員就今日的議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正如我在第一次發言時提到,北部都會區(北都)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義重大。特區政府正以上下一心的堅定意志,既作出政策方向的引導,亦推動市場發揮力量。
   
  今日聽取了很多位議員的發言,雖然意見不盡相同,但我亦歸納出兩個共通的方向,就是希望政府能夠多一點政策創新和執行機制方面作出改變,但各位提出的手段可能各有不同。其實剛才提到政策創新和執行機制改良,這兩個方向都十分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深化和細化。
   
  先談政策創新。其實發展局在過去兩年在土地規劃和開發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創新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採用多元開發模式。我們亦放寬了規定,希望鼓勵更多的原址換地申請。我們由下半年開始陸續推出三個「片區開發」試點進行招標,另外亦提出了探討容許土地業權人透過主動交回政府計劃徵收的土地,以抵銷該業權人在北都進行原址換地或參與「片區開發」所需繳付的金額。我們亦提出了探討引入「按實補價」和更長年期的短期租約安排。這些提案的細節工作現正進行當中,目的是希望方便市場參與,早日起動土地發展。我們亦在今年四月初就發展尖鼻咀和白泥成為生態旅遊節點展開市場意向徵集活動。這次工作有一個特色,不僅是政府多年來首次推出「旅遊片區」項目,更是首次在展開法定規劃程序前進行意向徵集工作,目的是希望更了解市場的關注,讓我們的發展計劃能夠實實在在地落實,既是做好保育,同時亦讓本地居民和訪客更好地欣賞和享用環境資源。在規劃工作上,我們在新田科技城創科用地的法定規劃圖則提供最大彈性,包括容許多功能的園區式發展,有住用、有非住用,以應對市場的不斷轉變,其實同一思路亦會引用於其他新發展區及規劃圖則。以上皆是一些以往未有的創新政策和思維。

  另一個政策創新的領域,是產業政策創新。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運輸及物流局及教育局現正分別就新田科技城的創科用地、洪水橋的物流用地,以及三個新發展區的高等教育用地進行研究,就用地的定位和發展策略提出具體方向。我們希望爭取當我們進行土地發展的同時,有關的政策局已經把握這個時機為產業落戶作出部署,因為我們知道企業都需要時間籌組其資金和業務。如果由企業負責土地開發,它們亦要籌組上蓋的發展,所以這個同步進行的工夫,亦正是政府內部不同政策局現時的合作方向。
 
  第二方面,是執行機制的改良。有建議指政府應成立類似香港機場管理局的架構以管理北都。正如行政長官在最近的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上指出,北都規模龐大,所佔面積和預計人口約為香港的三分一,所涉的整體規劃、部署、資源、力量都是超大規模,未必可以與機場管理局管理機場的情況相提並論。
   
  正如我在第一次發言時提到,我們認為較可行和實際的做法,是探討為北都個別產業園區成立營運公司,類似河套香港園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公司,聚焦某個特定用地、特定產業,以提供營運上的靈活性和優勢。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探討選取試點產業園區,例如洪水橋新發展區部分物流用地,批撥予由政府成立和牽頭的公司,負責按政府產業政策制訂園區發展和營運策略及日常管理、招商引資等工作。有關做法相信可以賦予產業園區公司更大彈性和自由度,以更貼近市場的方式營運。這類公司是否必須要是法定機構,還是可以是政府全資擁有但非法定的註冊公司,相信各有好處,我們會小心考慮。而我相信亦不一定要二選一,有時我們可以思考,為加快起動,先成立一個註冊公司,按實際需要再探討法定公司,亦是一個可能性。

  很多位議員亦在發言中提到招商引資工作,關注到目前未有一個單一組織負責。其實目前投資推廣署及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與北都辦(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三個辦事處一直合作無間。引進辦負責引進全球具有高潛力和代表性的重點創科企業;投資推廣署則致力協助內地及海外企業來港開業及擴展;而北都辦則為有興趣的企業特別介紹北都的優勢和發展計劃。北都辦亦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和「一帶一路」辦公室攜手協作,參與面向內地和海外市場的招商引資活動。
   
  有議員發言時提到,這些不同的招商引資工作不如由北都辦統一去做,或成立一個新辦公室。其實招商引資的工作有很多方面,有一般的推廣,亦有針對性地深入為個別企業配對土地和措施。其實後者,即比較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工作,目前來說必定要有有關政策局的參與,例如創科用地,孫東局長方面的政策局,是高度參與招商引資的工作;同樣物流用地,運輸及物流局亦高度參與。如果交予另一個辦公室,固然我們現時是持開放態度,但會否令有關政策局的牽引作用模糊化,這亦值得我們思考。
   
  不過單是從工程項目出發,隨着未來有很多土地產出,我們相信私人工程和有關項目會陸續增加,的確北都辦具備條件進一步加強服務。進入剛才很多議員提到的一站式審批,具體的安排我們會積極研究。
   
  總的來說,北都的造地工作正全速進行,產業政策的制定亦將同步進行,產業發展蓄勢待發。今日的動議辯論激發了大家的思考,相信政府和各位議員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再次感謝議員提出很多意見供我們參考。我們的目標都是希望令整個北都朝向更省時、更符合成本效益及更具質素的方向發展。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