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九題:與工業相關的統計和研究
*******************
以下是今日(七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吳永嘉議員的提問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早前聯同政府統計處(統計處)擬訂香港製造及新型工業產業的經濟活動涵蓋範圍,並發表有關活動的經濟表現數字,以更準確反映香港新型工業的經濟表現。此外,政府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指出,計劃於今年內開展香港新型工業中長期發展方案研究(研究),加速推進具香港優勢的「新型工業化」。據悉業界人士期待政府發布更多與相關工業的統計和研究,特別是統計在境外營運的港資製造業企業的經營狀況。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上述經濟表現統計數字會否同時涵蓋在境外營運的港資製造業企業;如否,原因為何;
(二)該研究預計於何時完成,以及其研究範圍會否涵蓋在境外營運的港資製造業企業的經營情況;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當局日後會否恆常地委聘顧問進行該研究;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未來會否進行更多不同層面的工業統計和研究,例如會否參照統計處的離岸貿易及商貿活動的統計方法,對在海內外經營的港資製造業企業進行全面調查,並建立常規化的香港離岸工業統計指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據悉現時《工業的業務表現及營運特色的主要統計數字》有就從事分判製造工序及提供與製造業相關技術支援服務的進出口貿易公司進行統計,上述經濟表現統計數字未有涵蓋離岸銷售的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吳永嘉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政府統計處(統計處)後,現回覆如下:
(一)用以量度「製造及新型工業產業」經濟表現的統計數字是按本地生產總值的統計框架計算,其涵蓋範圍只包括相關的居民生產單位。根據國際統計標準,由於境外企業並非香港居民生產單位,因此其經濟活動並不會計入香港的「製造及新型工業產業」;然而,支援這些港資境外製造業企業並提供數據服務、軟件開發,以及其他相關專業技術服務的香港企業,會計入「製造及新型工業產業」以量度有關活動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
(二)為進一步完善新型工業發展和體制建設,實踐《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頂層設計及發展路徑,我們將展開香港新型工業中長期發展方案研究,更好地了解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現狀和業界訴求,系統梳理現有的政策措施,進而更有效地鼓勵傳統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支持策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扶持初創企業並布局未來產業,強化支援相關專業服務業,加速推進具香港優勢的新型工業化。我們將在今年第三季內開展研究。其後,我們將要求顧問機構在二○二六年完成研究,並將會充分考慮顧問研究報告所提出的建議,因地制宜地優化及落實推動新型工業化的政策及措施,支持香港高質量發展。由於即將展開招標流程,我們現階段未能公布過多信息。我們將持續密切留意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狀況,按實際需要檢視現有政策或制訂新措施,包括但不限於考慮在有必要時開展有關新型工業化的進一步研究。目前,我們並無計劃將相關研究恆常化。
(三)就香港公司的離岸業務情況,統計處除了編製離岸貿易及商貿活動統計外,亦會就香港公司根據合約將生產工序由香港分判予中國內地(內地)及其他地區進行,編製香港進出口貿易公司分判製造工序予內地及其他地區的相關統計數字(例如:機構單位數目、就業人數、行業增加價值及銷售收益)。
至於港資在外地經營的機構的業務情況,包括位於中國內地及其他地區的機構,統計處有實際困難直接在香港範圍以外進行統計調查,以搜集這些機構的資料。至於與這些外地機構有關聯的本地機構,由於兩者為獨立個體,該些本地機構亦往往不能提供相關外地機構的詳細營運資料。因此,統計處沒有計劃編製港資在外地經營的機構的詳細業務統計數字。
(四)隨着全球價值鏈的不斷演變,當中衍生更多有關分判製造工序及相關的離岸活動,編製有關的統計數字在國際統計界是一項挑戰。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正就現行有關的宏觀經濟統計的國際標準進行檢討及更新。統計處亦正就相關課題進行研究,檢視最新的國際統計發展,以進行相關統計系統的優化工作。
完
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