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資助出售房屋的轉讓限制措施
*******************

  以下是今日(七月二日)立法會會議上梁文廣議員的提問和署理房屋局局長戴尚誠的書面答覆:
 
問題:
 
  資助出售房屋(例如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及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以及香港房屋協會(房協)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旨在為低至中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住房,而房委會及房協多年來透過設立轉讓限制及要求支付補價等措施,確保有關資源得以有效運用,供有需要人士置業。關於資助出售房屋的轉讓限制措施,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十年就每項由房委會及房協推出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每年(a)經補地價及(b)未補地價而轉售的單位總數為何,並按(i)該等單位的樓齡分布(即五年內、五年至十年,以及十年以上),以及(ii)其成交價格分布(即一百萬元以下、一百萬元至二百萬元、二百萬元至三百萬元、三百萬元至五百萬元、五百萬元至七百萬元,以及七百萬元以上)列出分項數字;
 
(二)現時有多少個居屋單位已屆滿轉讓限制期,並可申請補價轉售,以及當中已補價並已轉售單位的比例為何; 
 
(三)現時在購入後從未轉售的居屋單位數目及其佔所有居屋單位數目的百分比為何,並按單位樓齡列出分項資料;及
 
(四)政府會否研究在未來的居屋及綠置居項目中,禁止單位補價後於私人市場轉售,並改為僅可在二手居屋市場交易;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梁文廣議員的提問,我們現回覆如下:
 
(一)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一直致力完善房屋階梯,透過出售資助出售單位協助中低收入家庭自置居所。在未來五年(即二○二五/二六至二○二九/三○年度),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將會有約56 500個資助出售單位落成,我們相信有關單位定能協助有需要的人士實現置業夢想。我們亦鼓勵市民按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房屋階梯上流。
 
  房委會除了出售一手資助出售單位,亦容許資助出售單位的業主在無需補價的情況下可在居者有其屋(居屋)第二市場出售單位,或在補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單位。業主在購買時所享有的折扣率,也是解除轉讓限制時計算補價的基礎。
 
  另一方面,房協出售的資助出售單位在補價前亦受轉讓限制約束。房協於一九九七年設立「住宅發售計劃」第二市場,房協相關項目單位的業主,按照各自項目的相關地契條款,於滿足指定的購入年期後和無須補地價的情況下,可將單位轉售予合資格的人士。

  由於已補價單位屬私有化單位,房委會及房協皆不掌握有關單位是否已轉售,亦沒有備存已補價的資助出售單位在公開市場的轉讓交易數字。
 
  過去十年,房委會居屋及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單位在居屋第二市場的交易數目見附件一,交易總數約為21 200宗。事實上,房委會一直以來透過不同的措施鼓勵資助出售單位在第二市場流轉,當中包括於二○二四年放寬資助出售單位的按揭貸款安排,將第二市場的按揭貸款保證期由三十年延長至五十年,讓買家可獲得年期更長的按揭貸款。在有關安排落實後的十二個月,二手資助出售單位平均每月成交宗數約370宗,比落實前十二個月(即二○二三年三月至二○二四年二月)的平均每月成交宗數約230宗,顯著上升約六成。房委會居屋單位於二○二四年在居屋第二市場的交易總數約3 380宗,比二○一五年的交易總數約1 320宗,上升約1.6倍。
 
  過去十年,房協資助出售房屋每年未補價在「住宅發售計劃」第二市場轉售的單位交易數目見附件二。
 
(二)截至二○二五年第一季,房委會約有32萬個居屋單位已屆滿轉讓限期並可於補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此類單位中,已補價單位的佔比為19%。

  截至二○二五年第一季,房協約有2.2萬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已屆滿轉讓限制期而符合資格於補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此類單位中,已補價單位的佔比為22%。
 
(三)截至二○二五年第一季,房委會約有23萬個未補價及未經轉售的居屋單位,按樓齡及比例劃分的數字詳見附件三。
 
  截至二○二五年第一季,房協約有1.5萬個未補價及從未轉售的資助出售單位,按樓齡及比例劃分的數字詳見附件四。

(四)為有效防止短期投機活動,房委會於二○二二年一月收緊居屋和綠置居單位的轉讓限制。第二市場無須補價以不高於原價轉售的期限,已由首次轉讓日期起計兩年延長至五年;於公開市場在繳付補價後出售單位的期限,亦已由首次轉讓日期起計十年延長至十五年。房協於二○二四年或以後落成的資助出售單位亦採納房委會上述的轉讓限制。
 
  容許居屋和綠置居業主在禁售期後出售其單位,一方面能促進二手資助出售單位的流轉,為市場增加供應,另一方面亦為業主提供在房屋階梯轉投私人住宅市場的機會,是一個協助資助房屋業主上進上流,加強社會動力的措施。



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