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於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五月二十七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各位早晨,今個星期香港將會迎來一件有重大意義的國際活動。外交部早前宣布《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公約》)簽署儀式將會在香港舉行,日期是本星期五,即五月三十日。在簽約國批准《公約》後,國際調解院將會在香港正式成立,總部設於香港。

  國際調解院是極高層次的國際組織,地位等同設於海牙的聯合國國際法院和常設仲裁法院,是落實《聯合國憲章》規定以調解等方式和平解決爭端的國際機構。國際調解院體現「以和為貴」的原則,比訴訟、仲裁更具降低時間及經濟成本效益,是以國際法完善國際秩序的有效做法。

  我衷心感謝中央對香港的大力支持和關心,給予香港特區這麼重要的國際地位。由在香港設立籌備辦公室、完成《公約》談判、推動各方同意國際調解院總部在香港成立,連同這次在香港舉行《公約》簽署儀式,充分體現中央大力支持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建設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先生將會親臨香港出席簽署儀式,特區政府深感鼓舞。當日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近60個國家和聯合國等約20個國際組織會派高級別代表出席。我們當日下午會舉辦國際調解論壇,研討國家之間爭端解決,包括調解和國際投資商事爭端調解等議題。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會全力辦好《公約》簽署儀式及相關活動。

  國家在二○二二年與近20個國家,共同發起建立國際調解院倡議。國際調解院的成立,體現了國家對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決心和努力,同時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揭開新篇章。

  國際調解院是國家在國際爭端解決領域主動及主導建立的第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由多個來自不同大洲、代表着全球南方及超過20億人口的國家參與協商,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國際法律組織。

  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會為香港帶來多方面的重大利益。

  第一,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通過國際調解院,香港在國際調解的角色將明顯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亦將明顯提升。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實行普通法,同時是全世界唯一實行中英雙語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擁有豐富的國際專業人才庫,為國際調解院貢獻關鍵力量。

  第二,國際調解院會帶來很多經濟效益,服務需求將創造大量崗位,涵蓋調解員、翻譯員、研究員等,亦會吸引國際組織、非政府機構及學術機構進駐,引進高質量會議和展覽,進一步推動酒店餐飲、物流運輸以及與會議經濟有關的行業等發展。國際調解院與海牙的國際法院及常設仲裁法院地位並列,成為全球爭端解決的重要機構,有利香港與國際尤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帶來更多商機。

  第三,國際調解院將進一步完善香港法治體系,推動香港調解文化的普及化,推動以協商解決問題。這會匯聚全球法律專才,集中在香港進行調解,貢獻解決爭議的法治建設,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法律中心地位。

  事實上,在政府和各方面努力下,香港的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地位不斷提升。在最受歡迎仲裁地點的排名上,香港今年排名再上升一級,與另一司法管轄區並列全球第二,亞太區第一。

  另外,我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當組長。我成立工作組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發揮領導力量,由副司長統籌和協調銀髮經濟各個服務範疇,為銀髮經濟發展提速提效。第二是結合政府、社會、商界及其他界別的公私營力量,響應及服務銀髮一族的需要,提升銀髮生活質素,同時帶動香港的經濟發展。

  經過各部門的努力,今日稍後工作組會舉行記者會,公布在五個範疇的措施。這五個範疇是:
*促進「銀色消費」;
*發展「銀色產業」;
*推廣「銀色品質保證」;
*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及
*釋放「銀色生產動力」。

  香港是人均壽命最長的城市之一,長者人口不斷增加,預計到二○四三年,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總人口超過三份一。換言之,屆時全港消費市場超過三分之一是銀髮市場。

  今日下午,工作組組長政務司副司長會率領跨部門代表舉行記者會,公布各項措施。多謝大家。
 
記者:你好,特首。想請教下,上星期港鐵(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將軍澳線停駛,現在說罰款1,900萬元及會有一日半價優惠。不少議員批評,覺得罰款太少,特首有何看法?覺得機制有否檢討空間?以及怎樣監察港鐵避免再有類似事故發生?第二個問題,早前被「釘牌」的「精進建築」現仍承接超過7 000個公屋單位,預計在「釘牌」後對公屋建屋進度有何影響?當局如何確保盡快有新承建商可以入手?多謝。
 
行政長官:我關注港鐵公司今年三宗事故,尤其上星期四,服務停頓超過五小時,情況嚴重,亦反映港鐵在應急和處理突發事件方面的力量不足。當然我們有懲罰機制令港鐵在日常營運提高警覺,提高其日常服務質素,盡量令其服務平時可以順暢運作,但今次的確反映出港鐵在應急和處理突發事件方面的不足之處。
 
  昨天,運輸及物流局聯同港鐵公司在立法會作出匯報,而局方亦要求港鐵公司在一個月內提交全面調查報告和提出應對措施。
 
  港鐵系統是香港的主要交通工具,平均每日接載超過500萬人次乘客。我們除了要有一個要求它改善服務的制度外,我覺得更加重要的是希望防止這類事故發生,所以更重要的就是系統的保養維修和升級改良。我在這方面有四點要求。
 
  第一,港鐵公司要全面系統性審視整個鐵路網絡,提升系統管理,包括提升維修保養水平,設備和部件更新,科技應用,制訂恆常風險監察和評估系統等。
 
  第二,港鐵公司要強化應急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訓練,包括事故通報和資訊發放;建立應變團隊、增加人手、強化部署;加強通訊裝備;進行定期演練等。
 
  第三,加強服務停運時的交通接駁安排,做好壓力測試和演練,要設計有效的信息發布機制。從乘客角度考慮,提高信息的及時性和廣泛性,減少市民的不便和焦慮。
 
  第四,運輸及物流局、運輸署和機電工程署要發揮監督和指導作用,尤其有關港鐵進行設施更新、維修保養、科技應用、系統和人員提升的五年計劃的落實工作。
 
  至於「精進建築」,在建造業安全方面,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工地安全是政府、營運者、承建商、管理人員和工人的共同責任。被拒絕註冊續期申請的承建商涉及三宗共五人死亡的地盤致命事故。涉事人士亦被依法起訴,令人難以相信他們有信心、有足夠能力確保建造安全、繼續適合成為註冊承建商,所以屋宇署拒絕他們的申請是正確的,亦明確說明政府對地盤安全的重視和要求。
 
  我們必須妥善處理由涉事公司承建的建造項目,包括三個公營房屋項目和一個政府大樓的工務工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勞工處、建築署等不同部門都積極處理後續工作,確保新承建商順利接手項目,而對工程項目進度的影響亦減至最低。我們亦要更加善用科技推動工地安全,包括「組裝合成」建築法,建築信息模擬等技術,以及廣泛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
 
  現時所有3,000萬元以上的工務工程合約,政府都正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政府會資助私人工程項目更廣泛應用,提升工作環境安全。任何工程延誤都會製造壓力,令公屋方面的項目完成面對挑戰。我已經敦促各有關部門,尤其房委會,在這方面盡量加倍努力。第一,將接手的工程盡快、順利地由之後的承建商在所有支援下及早完成,我們亦會盡力追回工程的時間。這方面我們會努力,而政府團隊在這方面都是全心全意,希望公屋供應被影響程度減至最小,這方面我們會努力追回時間。
 
記者:特首,你好。剛才提到prevention很重要,但其實在港鐵現有機制下,有議員提到這些是小恩小惠,一日半日的免費日或乘車資助是否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你有何看法?第二條問題想問記協(香港記者協會)追稅的問題,有不少被追稅的人士均在記協擔任一些職位或很多為獨立媒體,令不少人士懷疑政府是否針對獨立媒體的記者,你有何看法?謝謝。
 
行政長官:首先,我關注港鐵今年發生三宗事故,尤其是上星期四,因為港鐵服務總體來說暫停超過五小時,造成很多不便和混亂,反映港鐵公司在這方面的應急和處理突發事件的力量有不足。
 
  昨日(五月二十六日),運輸及物流局和港鐵公司已向立法會匯報相關事情,局長亦已要求港鐵公司在一個月內提交全面的調查報告,以及提出實質的應對措施。機制是針對港鐵公司有任何服務不到位,這已在立法會獲充分討論,亦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根據這個機制,是會對港鐵公司有懲處,包括罰款,還要有事後補償的優惠給予市民,港鐵公司應以積極的態度履行這方面的責任。對於任何意見,我們當然都會歸納並作綜合考慮。
 
  港鐵作為香港一個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系統,每天乘載500萬乘客人次,所以我們的重點應該是除了改善機制外,更應該有一個防範機制,希望港鐵不會有這些事故發生。因此,我要求在四方面做工作,包括:第一,港鐵公司要全面和有系統地審視整個鐵路網絡,提升系統管理,包括提升維修保養水平、設備和部件更新、科技應用、制訂恆常的風險監察和評估系統等;第二,港鐵公司要強化應急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訓練,包括事故通報和資訊發放,亦要建立應變團隊,增加人手和強化部署,加強通訊裝備,進行定期演練等;第三,加強服務停運時的交通接駁安排,做好壓力測試和演練,並設計有效的訊息發放機制,從乘客的角度提高訊息的及時性和廣泛性,減少市民的不便和焦慮;第四,運輸及物流局、運輸署和機電工程署要發揮監督和指導作用,尤其是有關港鐵進行設施更新、維修保養、科技應用、系統和人員提升的五年計劃的落實工作。我希望港鐵汲取教訓,在這一系列的事故後,做好整個系統的強化工作。根據這四點要求,港鐵公司和政府部門會全力落實。
 
  另外,有關稅務局對於一些人士被評稅和被追稅的事情,首先,根據香港法例,所有納稅人都要正確報稅、準時交稅,這是法律責任。逃稅是可以被依法起訴,最高刑罰是監禁三年。稅務局依法查稅、評稅,也是法律要求的職責。無人有特權犯法,無人有特權逃稅,亦無人有特權不被評稅。不論甚麼行業,公務員也好,專業或非專業人士也好,記者或任何行業,均沒有特權犯法逃稅,逃稅的犯法行為會依法起訴。真正的專業團體應該是提升行業水平,對於有犯法行為的成員應予以譴責,要求改正,不應姑息養奸,助長犯法行為。專業行業團體也好,非專業行業團體也好,假扮專業行業團體也好,姑息助長成員犯法逃稅,嘗試向政府施壓,只會自曝其醜。政府對一切犯法行為,包括逃稅,一律依法追究責任。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英文部分) 
 
2025年5月27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3時05分
即日新聞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會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