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在《明報》「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大獎2025」頒獎典禮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在《明報》「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大獎2025」頒獎典禮的致辭全文:
張董(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明報報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張怡嘉)、各位:
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年再次參與「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大獎2025」頒獎典禮,與大家分享香港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方面的最新發展。張董剛才用了兩個字來表達對這次活動的感想,我也有兩個字,但我的有點不同,我看到的是「未來」兩個字。「未來」一方面是指這個大獎的主題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的確是為我們日後可持續的未來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就是外面那些很可愛的學生,他們是香港的未來,是讓政府和我們作為公職人員,知道我們付出是為了甚麼、目標是甚麼,正正是要建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氣候變化為當今世界面臨最迫切的問題之一,全球暖化加劇的同時,極端天氣事件頻有發生。投資可持續項目已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市場也因此對綠色金融更為重視。香港是亞洲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可持續金融樞紐。香港貿易發展局今年二月推出ESG指數,香港在各個準則都廣受好評,初步數字為64.3,遠高於50的分水嶺,顯示世界各地企業認同香港是個卓越高效、資源充足的ESG業務樞紐,對香港的表現予以高度評價。其中,國際及內地市場受訪者都十分欣賞香港在環境分類指數方面的表現。他們尤其認為,香港提供多元化、高質量和富創意的綠色/可持續產品和服務;ESG相關投資機會眾多;以及易於獲取綠色金融。
香港擁有既深且廣的資本市場,能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綠色融資的平台,同時把國際資金引導至內地以及區內的可持續發展項目。截至今年三月,香港約有220隻獲證監會(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認可的ESG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約1.1萬億港元,ESG基金數目較三年前增長百分之八十。債券市場方面,去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超過840億美元。其中,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約430億美元,自二○一八年起連續七年居亞洲區市場的首位,佔地區總額約百分之四十五。
為推動香港在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及國家「3060雙碳目標」,香港政府一直與金融監管機構和持份者緊密合作,從市場發展、可持續披露、綠色金融科技、技能培訓和合作四方面逐步完善香港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
市場發展
在「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下,我們自二○一九年起已成功發行合共約2,200億港元(約280億美元)等值的政府綠色債券,涵蓋不同類型(機構、零售、代幣化)、幣種(港元、人民幣、美元、歐元)和年期(一至30年),為多個本地綠色項目融資,並為潛在發行人提供重要基準。
我們也推出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鼓勵更多綠色融資活動在港進行,同時吸引更多金融和專業服務提供者在港開設或擴充業務,以構建綠色金融生態圈。該計劃於去年延長三年至二○二七年,並擴大資助範圍至轉型債券及貸款。有關措施有助鼓勵區內相關行業,更充分利用香港的轉型融資平台,逐步實現減碳目標。截至今年五月,我們已向超過570筆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工具批出超過3.4億港元資助,涉及的債務總值超過1,600億美元(超過1.2萬億港元)。各位在座的企業代表,如果你的公司還未用這個計劃,可以考慮一下。
可持續披露
在可持續披露方面,我們去年十二月推出《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就大型公眾責任實體不遲於二○二八年全面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準則)提供清晰的路徑,使香港成為首批將本地準則銜接ISSB準則的司法管轄區。路線圖不僅彰顯了我們對全球綠色轉型的堅定承諾,也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透明且明確的指引,讓香港在可持續金融領域與國際標準接軌。香港會計師公會作為香港可持續匯報準則的制訂者,去年十二月發布全面銜接ISSB準則的香港可持續披露準則(《香港準則》),並將於今年八月一日起生效。香港聯合交易所去年四月中引入依據《ISSB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制訂的新氣候信息披露規定,並已於今年一月起分階段實施,作為邁向全面採用ISSB準則的第一步。
今年初,我們特別邀請了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副主席Sue Lloyd來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她也親身了解香港在全面銜接ISSB準則的工作。她很感謝香港業界這個跨界別的合作和承諾,認為香港在迎接ISSB準則和對接國際方面擔當很重要的角色。通過推動採用ISSB準則有助提升公司的透明度,進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其實在我們和Ms Lloyd討論時,我們發覺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聚焦是怎樣令公司在作出披露時能滿足要求,但更重要的有時不只是資訊的供應方,其實資訊的需求方,即讀者,也很重要。所以我覺得這個活動辦得很合時,我們要多辦這類型的活動,令大家不只是從供應的角度去看有甚麼資訊需要放入去,也要是在你閱讀這些資訊時,懂得怎樣去分析、認知這間公司其實是在給予你哪些數據,它的ESG又是怎樣的水平?我覺得這些必須從細做起,從小做起,這個活動正正是有這樣的角色和作用。
綠色金融科技
為更好結合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加速經濟綠色轉型,我們積極拓寬綠色金融科技的生態圈,發展香港為綠色金融科技樞紐。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督導小組)去年三月公布與相關持份者合作編制的「香港綠色金融科技地圖原型」,這個原型是指Prototype,即是一個原始初期的版本,就本港綠色金融科技企業的現況及相關服務提供一站式資訊,以提升企業形象。督導小組正與業界更新這個原型的資訊,預計今年上半年便會發布最新版本。這個將不是Prototype,而是真正的版本,希望將我們在綠色金融企業方面的不同企業能夠羅列出來。
政府去年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提供前期資助,推動進行綠色金融科技活動的科技公司或研究機構與本地企業合作。為何我們要提供這個資助呢?因為我們看到其中一個痛點是很多科技公司有很多方案,但他們不知如何落地,亦沒有企業肯收,但當我們政府擔當一個中介或媒人的角色,給予一些資助,便能讓這些科技公司有機會和企業合作,在企業層面容許這樣的方案。開發處理行業痛點,可以幫助市場上很多不同的案例,讓它們能實現更進一步的提升。我們看到,給了這個資助,很多是完成了概念測試的過程後,反而能做到商業化和完成概念驗證,令這些項目不單是短期存在於企業內,而是長期幫助到企業,也令有潛力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在商業環境能更廣泛應用。這個計劃目前已批出60個綠色金融科技方案,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跟在座的Cyberport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先生聯絡,他是負責這個計劃的對接工作的。
技能培訓和合作
在技能培訓方面,政府於二○二二年十二月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供本地合資格從業員、相關專業人士和修讀相關學科的學生及畢業生申請。申請人在完成合資格培訓或取得資歷後,可申領最多一萬元的資助。截至本月中,合資格培訓及資歷達92個,由本地大學的專業進修學院、專業機構、國際培訓機構等提供,並會不斷更新。我們已批出超過7 200宗申請,資助總額超過4,000萬港元。為持續支持本地綠色金融人才的培訓,計劃會延長至二○二八年。
我很高興知悉《明報》今年不僅頒發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大獎,也首度加入教育元素,特別舉辦「校園永續未來嘉許禮」,為學界提供展示ESG創新實踐的平台,促進學界與企業交流。我剛才也有幸參觀了學校的攤位,雖然未能夠逐個攤位細看,但已看到老師和學生都很用心,大家的確對於ESG的熱誠和參與度很高。我也在此感謝明報有這麼創新的舉措。我相信,學校的參與可以為ESG發展帶來年輕活力和創新思維,加速ESG的多元化及年輕化進程,更為培養未來可持續發展人才奠定基礎。
在合作方面,我們今年九月將舉辦第二屆「香港綠色周」,即是Hong Kong Green Week,主題為「共鑄可持續未來」。為期一周的活動將廣泛涵蓋可持續發展相關議題,為不同地區和領域的持份者提供對話與合作的平台,共同應對當前最迫切的議題。期待在「香港綠色周」期間再次與你見面。
各位,香港不少企業均積極實踐ESG理念,致力為香港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我衷心恭賀今天獲獎的企業和機構,並預祝頒獎典禮圓滿成功。謝謝。
完
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