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談今日生效的公司遷冊機制(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現在有多少公司想申請遷冊,主要涉及哪些行業?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其實我們這個公司遷冊機制沒有特別針對哪個行業。任何行業如果它是在海外成立,有興趣將其企業搬回香港,我們這機制就是幫助他們很方便和很簡單地搬過來。當公司註冊處收到申請後,如果資料齊全,其實兩個星期內便會完成審批。具體數字當然我們希望不同的企業都會用這個機制。你也看到有保險公司,例如AXA安盛已經表示有遷冊來港的計劃。另外,我相信這些企業在外面搬回來時,它會將部分業務搬回來。所以遷冊機制其實不單是幫助專業人士,也會幫助整個經濟,看看有沒有其他業務,又或者一些區域總部搬遷回來。
 
記者:之前因為疫情,有些本地公司就搬遷到其他地方,這些本地公司有否已經說想回來?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香港是一個很開放和多元的經濟體系,你看到我們定期發布公司註冊處的數字,當中在香港註冊登記公司的數量一直都是向上的,所以我覺得其實無論是疫情前、疫情期間、疫情後也好,大家可以看到,香港整體的營商環境優勢和專業人士方面的人才匯聚的優勢,這些都是企業去考慮在哪裏成立公司,或遷冊公司到哪裏的主要考慮之一。
 
記者:之前諮詢文件也說到,即是說遷冊機制有甚麼好處,之前沒有那些機制就要在原本海外註冊地清了盤,再在香港成立,(經新機制)省下錢,帶投資人才回來。可不可以談談,其實遷冊有甚麼好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其實我覺得公司遷冊機制有一些不同的因素推動我們做這件事。
 
  第一方面可以說是一個「推」的因素,就是原本在外面成立的公司有甚麼推力想回來呢?一方面現在全球,包括有最低稅率,全球監管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原本在一些島國或一些海外司法權區成立的公司,他們在海外成立公司以享受低稅或減輕合規負擔的誘因,其實可能已經不成立。因為始終這兩個因素都有所改變,所以這是一個「推」的因素,令這些企業原本是在海外註冊的,都在想還有沒有需要在海外註冊。
   
  另外一方面的因素就是「拉」的因素,就是香港有甚麼因素把他們拉回來。香港的法治,香港的營商環境,香港和內地的聯通,以及我們的金融及專業人才的匯聚等,亦包括我們的監管,以及各方面都給了很多企業很大的便利,所以這些是另一個拉力,令到他們願意回來。因此,我覺得是兩方面的因素,有些是「推」的因素,有些是「拉」的因素,令到這些企業原本是在海外註冊的,願意搬回來。
 
記者:其實有沒有一些家辦,或者是本地公司,前幾年走了,現在已經跟你們表達有意圖想回來?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公司是有興趣想回來香港的。姑勿論該公司之前是不是走了,或者是在外面的新公司。因為我覺得香港是屬於自由經濟,因此香港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吸引公司直接把資金投放在這裏,他們的資金自由進出,以及在這裏是有方便的平台,讓公司去投資不同地方的資產。我們接下來的目標是在二○二五年年底前,有200家新的家辦,一是在香港新設立,或者是在香港已經有的去拓展。就此方面,根據我們現在掌握的數據,我們很有信心是會超額完成的。所以你看到,我們一直推動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樞紐的工作,也相當有成效。



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