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四題: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和服務
*****************
問題:
據悉,因數碼化盛行及市民閱讀習慣的改變,近年公共圖書館的到訪人次及外借資料數量均大幅減少,而不少外國圖書館也逐漸從傳統的藏書和借閱機構轉型為具備智慧服務和社區中心功能的多元空間。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兩年,公共圖書館的以下資料:(i)實體書籍、電子書籍及多媒體項目的借閱量及同比變化率、(ii)購置該等項目的開支及其佔整體圖書館開支的百分比、(iii)到訪人數、(iv)新增登記使用者數目,以及(v)借閱實體資料人數;
(二)有否檢討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及服務,以確保資源配置能配合社區需要;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有否參考其他城市的圖書館模式,以推動本港公共圖書館在創新設計、智慧科技應用及社區服務等方面的現代化轉型,並擴展其功能及服務;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陳振英議員問題的各個部分,我現綜合回覆如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轄下設有七十一間固定圖書館、十二輛流動圖書車、及三個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的自助圖書站,免費為市民提供全面的圖書館服務。
過去兩年,到訪圖書館人次由二○二三年的2 149萬人次增加至二○二四年的2 383萬人次;實體書籍借閱量由2 875萬項增加至2 897萬項;多媒體資料借閱量則由61.6萬略增至61.7萬。另一方面,隨着市民增加到訪圖書館及外借實體書籍,電子書的借閱量由256萬項減少至232萬項。在二○二三年和二○二四年的新增登記讀者數目分別為4.3萬和3.8萬,而曾借閱實體資料讀者人數分別為62萬和60萬。
在二○二三至二四和二○二四至二五財政年度,購置圖書館資料的開支維持約1億元,佔該財政年度整體圖書館開支約百分之七。
隨着愈來愈多免費網上資訊,不同地域的圖書館均面對讀者到訪人次減少的挑戰。為促進圖書館的持續發展,康文署於二○二○至二○二五年透過圖書館策略計劃,優化現有設施和完善圖書館網絡;提高市民對實體館藏及電子資源的認識;進行大型閱讀推廣活動,提高市民的閱讀興趣及擴闊讀者群;以及應用資訊科技提升圖書館服務。圖書館並會透過每年的讀者聯絡小組敘會進行意見調查,進一步了解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需要。
現時,康文署分別從規劃、館藏、服務、以及科技應用等多方面加強圖書館服務。在規劃新圖書館設施時,康文署會參考內地及海外圖書館的經驗,塑造圖書館為社區聚腳點;並會因應不同社區的人口特徵和需要,規劃圖書館的功能、設計、服務和設施,務求令圖書館切合社區不同年齡層居民的需要。舉例來說,在二○二三年啓用的深水埗公共圖書館,便因應該區有較多年輕家庭,特別在兒童圖書館增設親子閱讀角和遊戲牆,提供專為年幼讀者及家庭共讀而設的設施;在成人圖書館設置休閒閱讀區,讓讀者在舒適的環境下享受閱讀;以及新增創意資訊區,為青少年讀者提供更多多媒體數碼服務設施等。圖書館亦照顧區內長者的需要,在報刊閱覽室提供桌面影像放大器便利長者閱讀報刊雜誌。
館藏方面,康文署持續收集和分析館藏使用數據(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以了解讀者閱讀習慣的轉變和需要,並新增切合市民需要的館藏資料。因應電子化閱讀越趨普遍,圖書館持續加強採購電子書,使電子書館藏數目由二○一九年的33萬項增至現時約54萬項,增幅超過百分之六十;使用量更由二○一九年的96萬次大幅增至二○二四年的232萬次。
康文署圖書館除在館內提供圖書借閱服務外,亦不時在社區提供外展服務,例如提供整批書籍外借服務,以協助個別有此需要的社區團體和屋苑設立社區圖書館,為其會員和居民提供圖書服務。現時,全港設立了一百九十七間社區圖書館,包括兩個位於深水埗區的社區客廳。
此外,圖書館透過全港性大型閱讀活動,及在康文署舉辦大型活動期間,舉辦書籍展覽、講座、工作坊、快閃圖書館等活動,推介圖書館館藏和推廣電子閱讀,擴闊接觸讀者的方式。
正如其他先進城市的公共圖書館,康文署亦致力應用新科技加強圖書館服務,現正開發新的智慧圖書館系統。新系統為綜合圖書館系統,支援所有圖書館的日常運作,包括館藏管理、資料借還服務,以及網上電子資源服務等,進一步便利市民使用圖書館服務。多謝主席。
完
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13分
香港時間15時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