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一題:公共行人天橋
*************
問題:
自60年代開始,隨着香港人口和經濟增長,政府利用行人天橋將車輛和行人交通分層隔開,以改善道路安全及交通流量。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現時全港公共行人天橋(天橋)的數量,以及當中設有升降機的天橋數量分別為何;當局未來有否計劃在尚未設有升降機的天橋安裝升降機,以便利市民使用;
(二)現時興建天橋的基準為何;當局有否針對天橋的使用率設立恆常監察機制,例如安裝監測統計裝置,並將相關天橋的使用情況納入未來建造天橋的標準;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據悉,近年許多專家和學者就行人天橋對社會影響進行研究,例如開放旺角行人天橋公共空間的效益;此外,據報迪拜的Dubai Walk Master Plan在行人通道設計中融入不同元素,使其成為聚會場所和社交互動空間,當局目前有否掌握相關數據和實證,以進一步善用天橋的公共空間;如有,當局計劃如何優化現有天橋;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江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發展局、路政署及運輸署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現時由路政署維修及保養的行人天橋的數量有731座,當中設有升降機的行人天橋的數量為280座。餘下未設有升降機的行人天橋中,其中約七成已符合無障礙通道之標準(例如設有斜道、地面替代過路處或接駁之大廈設有無障礙通道),另有約一成半已確定因不同因素(例如空間不足)不適合加建無障礙通道設施。
政府一直致力為公共行人通道加建無障礙通道設施,自二○一二年八月推出「人人暢道通行」計劃以來,積極為全港的公共行人通道(即公共行人天橋、高架行人道和行人隧道)增設更多無障礙通道設施(即升降機及斜道),方便市民上落。為惠及更多市民,「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的範疇已由初期只涵蓋由路政署維修及保養且完全未配備任何無障礙通道設施的公共行人通道,擴展至包括已裝設標準斜道且符合特定條件的現有行人通道。政府更於二○一九年推出特別計劃,在符合特定條件的情況下為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可租可買計劃屋邨和已拆售物業的公共租住屋邨的行人天橋、行人隧道和高架行人道加建升降機。
路政署一直全力推動「人人暢道通行」計劃下各階段共382個項目。截至二○二五年三月底,「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的落成項目數目共有239個,其中包括為151條由路政署維修及保養的公共行人天橋增設升降機的項目。路政署正全力推展計劃餘下的項目,確保這些項目能按計劃分階段完成,利民便民。在未來四年內,在「人人暢道通行」計劃下,路政署將陸續完成為64條公共行人天橋增設升降機的項目。屆時,設有升降機的行人天橋的數量將會增至344座。
(二)運輸署在考慮是否需要興建公共行人天橋時,會按每項計劃的個別情況,考慮包括預期的行人使用率、有關道路的特性及設計(包括交通流量及速度等)、道路安全及行車量、理想的行人路徑(便捷性、舒適性及安全性等)、是否有其他鄰近的過路處、行人天橋與附近發展項目及行人道系統的連接情況,以及相關的公眾意見。
運輸署密切監察公共行人天橋的使用情況,包括適時派員實地調查以收集人流數據,以及檢視附近居民和持份者提供的意見,並在有需要時考慮適當優化措施,例如按現場環境及交通情況適當調整方向指示標誌及加設無障礙設施等,吸引市民善用行人天橋。由於運輸署現時已對公共行人天橋使用情況作有效監察,因此未有計劃在現有公共行人天橋加裝監測統計裝置。
(三)就城市規劃及設計的角度而言,現行的規劃指引鼓勵在計劃建造行人天橋時,同時考慮到園林設計。如有足夠空間,行人連接通道可考慮採用園景平台的設計,並在通道上進行園景美化、設置座椅及加入公共藝術元素等,以提升行人的體驗。
運輸署亦歡迎與相關部門/項目倡議者合作的機會,包括在新發展區的行人規劃中採用行人規劃框架制訂及落實合適的行人設施方案,旨在擴闊步行空間及提供完善行人網絡。在制訂這個框架時,運輸署研究了本地的易行度和規劃需要,以及香港以外的例子,包括內地、亞洲、歐洲、北美等經濟體系。新制定的行人規劃框架自二○二二年起沿用至今,協助締造行人友善的步行環境及推動步行成為可持續的出行模式。
完
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27分
香港時間11時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