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在《香港保險業論壇》暨《大灣區保險業大獎2025》頒獎禮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局長許正宇今日(五月十九日)在《香港保險業論壇》暨《大灣區保險業大獎2025》頒獎禮的致辭全文:
各位保險業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再一次出席新城財經台舉辦的《香港保險業論壇》暨《大灣區保險業大獎2025》頒獎禮。
正如剛才宋總經理(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所說,今年論壇主題是「跨境養老新趨勢 保險機遇全方位」,主題前半提及的是近年大家加倍重視的銀髮市場,究竟這個巿場有多大呢?根據政府統計處發布的「通常逗留在廣東省的香港居民」數字,二○二四年內在廣東省累計逗留一半時間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人數估算約有537 200人,當中五分之一,即約99 600名為65歲或以上人士。這個還未計及常居在全國其他地方的香港長者。
由此可見,這個銀髮巿場既龐大也極具潛力。為助力保險業界好好把握這個機遇,同時滿足長者的需要,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近年積極鼓勵業界推出結合大灣區優質養老服務的創新產品,亦正推動內地具備結合保險與養老服務能力和經驗的大型集團落戶香港。我希望各位業界代表會繼續與相關機構合作,透過不同活動和信息,一起加深長者對妥善財務安排的認識,使他們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大灣區是香港保險業參與國家「雙循環」策略的理想切入點。區內多家保險公司亦有推出不同的「跨境險」,積極向保險互聯互通這個長遠目標邁進。政府也正聯同保監局與內地相關部委保持溝通,為進一步完善保險配套服務,研究便利大灣區保險服務化的政策措施,目標是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包括諮詢、理賠、續保等一站式服務,讓客戶有更佳的服務體驗,同時促進區內保險市場的融合發展。我們正考慮不同方案,待敲定相關細節後,會盡快公布詳情。
論壇主題的後半部分是「保險機遇全方位」,要達致這目標,我們的眼光要放得更寬更廣。香港的保險密度是世界第二、亞洲首位,全球10大保險企業中有六家都已在香港經營業務。對於任何企業,包括保險業也是一個具穩定性的營商地點。近年國際稅務和監管發展,離岸註冊企業的合規負擔與日俱增。我們早前也因為這個趨勢而向立法會動議修例,以回應保險業界對遷冊公司回港的需求。我很高興相關建議上星期已順利獲立法會通過,在此多謝各位立法會議員的支持。這也是業界有所訴求,我們有所回應的具體例子。
隨着公司遷冊機制本周五(五月二十三日)正式生效,在外地成立的公司屆時可在保留其法人團體公司身分的前提下將註冊地轉移來香港。這個遷冊機制既可確保公司業務的延續性,同時讓企業受惠於香港開放高效的企業管治制度、簡單稅制和國際級專業服務,也更容易進入內地及亞洲地區這個蓬勃的經濟體。我希望藉此機會,鼓勵在外地成立的保險公司,尤其是在座各位專家、行家,若你們工作的公司主要業務在港的話,請善用機制遷冊來港,以應對外在營商環境的不利因素,並用足用好香港在企業管治制度、法治、稅制以至專業服務上的優勢。
五年前,即二○二○年,我第一次以財庫局局長身分參與《香港保險業論壇》暨《大灣區保險業大獎》頒獎禮,當年的主題是「逆境自強 化危為機」,套用在今日的世界大環境仍然合用。上月美國宣布其關稅政策,全球企業在營商時無可避免地面臨更大的風險挑戰。香港在這個經貿新秩序重整的節點上,正好能作為全球企業尋求保險、再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以及設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的理想地點。上月已有一間跨國銀行集團,如果你們想知道是哪間,可以到我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LinkedIn或Facebook專頁看看,這集團選擇在香港設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充分顯示其對本港的信心。現時,本地專屬自保保險公司會獲百分之五十的利得稅寬減,我們會繼續審視政策措施,務求吸引更多來不同地區,具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選擇香港作為設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的基地。
在現今風險呈現新維度之際,我期望保險業界能借助政府的不同措施和政策,加強多元化發展。我深信,憑藉香港在投資和貿易方面的堅實基礎,加上香港保險業有良好根基、發展成熟,我們必定能像五年前的主題所指—「化危為機」,共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多謝大家。
完
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6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