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七題:預防安老院舍長者患上皮膚疾病
*********************
問題:
據報,過去有安老院舍爆發疥瘡感染個案,而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免疫力較弱的人士或長者較容易受到感染。關於預防安老院舍長者患上皮膚疾病,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過去五年,每年全港安老院舍長者患上以下皮膚疾病的宗數:(i)皮膚搔癢症、(ii)疥瘡,以及(iii)帶狀疱疹(以表列出);
(二)當局有何措施支援安老院舍加強清潔衞生,以及早預防第(一)項所述的皮膚疾病於安老院舍爆發;及
(三)當局會否考慮引入人工智能工具,以協助及早偵測及預防第(一)項所述的皮膚疾病在安老院舍傳染及爆發?
答覆:
主席:
安老院受《安老院條例》(第459章)、《安老院規例》(第459A章)和《安老院實務守則》/《安老院(護養院)實務守則》(《實務守則》)規管,由社會福利署(社署)負責監管。傳染病在群居環境下容易迅速傳播,而安老院住客一般較為脆弱和高風險。衞生署作為政府的衞生事務顧問,就院舍在預防傳染病的感染控制方面提供指引,並與社署一起推廣這些指引,以有效預防院舍內發生傳染病,減低傳染病帶來的健康風險和危害。
就周浩鼎議員的提問,經諮詢勞工及福利局和衞生署後,現回覆如下:
(一)疥瘡是由疥蟎蟲引起的皮膚病。疥蟎是一種寄生蟲,當鑽入人體皮膚後,會寄居及繁殖。疥瘡可影響任何年齡的人士,但長者或免疫力較弱的人士較容易受到感染。疥瘡可以在群居的環境下迅速傳播,因此院舍(例如安老院)偶有疥瘡爆發的個案。
雖然疥瘡現時並非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但由於可在擠逼的環境下迅速傳播並可能引致大規模爆發,因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鼓勵院舍呈報疥瘡爆發,以便及早為患者及其接觸者安排治療,並採取適當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減少受影響人數。由二○二○年至二○二五年四月三十日,衞生防護中心紀錄的安老院疥瘡爆發個案數字如下:
年份 | 爆發宗數 |
二○二○ | 41 |
二○二一 | 35 |
二○二二 | 27 |
二○二三 | 37 |
二○二四 | 40 |
二○二五 (截至四月三十日) |
16 |
帶狀疱疹(「生蛇」)是一種令人痛楚、呈帶狀的紅疹並帶有水泡的傳染病,由引起水痘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致,病毒於水痘患者痊癒後潛藏在體內的神經系統。若干年後當身體免疫力下降,例如隨着年紀漸長或遇上生活壓力時都有機會誘發帶狀疱疹的出現。帶狀疱疹本身不會透過傳染而患上,但未曾感染水痘而未有接種水痘疫苗的人士若接觸帶狀疱疹患者的疱疹患處,可能有機會受感染並患上水痘。
至於皮膚搔癢,由於成因眾多(包括非傳染病原因),因此需要經醫生診斷才可確定相關病徵的原因。
帶狀疱疹現時並不屬於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而皮膚搔癢亦無須呈報,因此衞生防護中心沒有備存安老院帶狀疱疹及皮膚搔癢症的統計數字。雖然如此,衞生防護中心亦鼓勵安老院呈報於院舍發生的懷疑傳染病爆發,例如呼吸道感染、急性腸胃炎及疥瘡等,以便按情況展開調查和建議適當的控制措施。
(二)及(三)衞生防護中心出版的《安老院舍預防傳染病指引》為院舍提供預防傳染病的感染控制相關建議,當中包括以接觸途徑傳播的疾病例如疥瘡,以及皮膚或皮下組織感染的預防方法。具體措施包括採取接觸傳播防護措施,例如接觸患者時應戴上手套;盡早安排患者求診;疥瘡患者的被鋪和衣服應作特別消毒;以及將受感染院友隔離至治療完畢等。指引會根據實際情況及科學證據,適時作出更新。
社署的《實務守則》就感染控制列出詳細要求和指引,包括要求安老院應協助住客經常保持個人衞生,並保持院舍環境衞生,以及參照由衞生防護中心發出的《安老院舍預防傳染病指引》預防傳染病。安老院主管須委任一名護士或保健員擔任感染控制主任,負責處理安老院內感染控制及防止傳染病散播事宜。
社署安老院牌照事務處與衞生署亦為安老院員工定期舉辦訓練課程、專題講座及工作坊,向員工講解感染控制措施和最新防控資訊,以及在院舍實地觀察,並提供建議,加強安老院的感染控制能力和技巧。
此外,政府善用科技協助監察和跟進院舍就感染相關的情況。舉例來說,社署二○二四年六月推出「院舍感染防控電子平台」,便利院舍一站式遞交各類與感染防控有關的資料,及早讓衞生署和社署適時準確掌握院舍內集體感染傳染病個案及感染控制的最新情況,以持續監察及適切跟進,同時評估及適時安排院舍住客接種疫苗以預防感染傳染病。政府會繼續留意有關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工具)的發展。
完
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35分
香港時間16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