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八題:啟德新急症醫院
*************
問題:
政府於《2016年施政報告》宣布和醫院管理局制訂整體醫院發展計劃,在其後10年撥款2,000億元落實有關發展項目,啟德新急症醫院(新急症醫院)為該計劃項目之一。新急症醫院將設有2 400張病床及37間手術室,預計明年落成,並將成為九龍中醫療聯網的龍頭醫院,服務九龍城區及黃大仙區居民,而伊利沙伯醫院大部分臨床住院服務包括急症室服務將會遷移到新急症醫院,對九龍中市民有切身影響。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因應新急症醫院的落成,當局如何評估市民對新急症醫院服務的認知程度,以及有何具體計劃加強宣傳及推廣工作,以確保市民充分了解新急症醫院的服務範圍、轉移安排及前往途徑;
(二)鑑於新急症醫院將逐步取代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室服務,當局有何措施確保服務無縫接軌,特別是針對長者、行動不便人士及緊急醫療服務需求者等群體提供適切的交通方案;及
(三)在落實新急症醫院的服務轉移安排前,會否就新急症醫院的暢達性進行公眾諮詢,並建立恆常溝通機制收集居民及相關持份者的意見,以共同研究改善方案,從而確保(i)交通運輸在不同時段前往醫院的便利程度;(ii)現有公共交通網絡與醫院服務需求的匹配狀況;及(iii)針對特殊群體的接駁服務等方面滿足居民需求?
答覆:
主席:
就李慧琼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運輸及物流局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政府在二○一六年與醫管局開始推展第一個醫院發展計劃,當時預留2,000億元撥款用以進行合共十六個項目,包括重建和擴建11間醫院,以及興建一間全新的急症醫院、三間社區健康中心和一間支援服務中心。
其中位於啟德發展區的新急症醫院(新急症醫院)落成後,伊利沙伯醫院大部分臨床住院服務包括急症室服務將會遷移到新急症醫院,而伊利沙伯醫院將繼續保留日間醫療中心(新翼)於京士柏用地。新急症醫院位於九龍的中心地帶,會與九龍城區內的聖母醫院、香港佛教醫院和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同屬九龍中聯網內的廣華醫院、九龍醫院和其他醫院等;以及伊利沙伯醫院日間醫療中心(新翼)組成服務網絡,為九龍中以至鄰近區域的市民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為配合伊利沙伯醫院的服務預計於二○二六年年初開始陸續搬遷至新急症醫院,九龍中醫院聯網自二○二三年開始透過不同渠道,持續向公眾宣傳新急症醫院的工程進度和基本資料,以及伊利沙伯醫院的服務搬遷至新急症醫院的安排。
在社區宣傳方面,九龍中醫院聯網在過去六個月(由二○二四年十月至二○二五年四月)舉辦了16次外展社區宣傳活動,與香港房屋協會、民政事務處、區議員、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少數族裔等社區夥伴合作,分別到不同的屋苑及地點舉辦社區講座、工作坊、簡介會、宣傳攤位等,直接接觸九龍中的居民,講解新急症醫院的服務和伊利沙伯醫院的服務搬遷安排,以提升市民對新急症醫院服務的認知程度,並因應市民提出的查詢進一步規劃其後的宣傳工作。聯網亦透過院內宣傳活動,向病人及家屬簡介新急症醫院的服務安排,在二○二五年開始,聯網定期在伊利沙伯醫院各主要出入口及專科門診區域設立流動宣傳站,向病人派發新急症醫院的小冊子及通訊,並由職員親自解答病人的查詢,至今已進行了13次宣傳活動(截至二○二五年四月)。聯網亦在醫院的主要出入口及人流較多的地點懸掛宣傳橫額、設置易拉架、張貼海報,確保訊息能有效傳達予病人及有需要的市民。
醫管局亦與社區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於二○二四年九月及二○二五年一月分別到訪油尖旺、九龍城、黃大仙及觀塘四個區議會,就新急症醫院的工程進度及服務安排進行詳細匯報,並在二○二五年三月至四月期間安排三場參觀活動,讓來自民政事務處代表、區議員、病人組織代表、相關政府部門代表和社區持份者實地參觀新急症醫院的模擬搭建場景,了解新急症醫院的設計規劃及發表意見。另外,九龍中醫院聯網於二○二四年設立「社區聯絡小組」,由九龍中醫院聯網總監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民政事務處代表、區議員、病人組織代表、相關政府部門代表和社區持份者,聯網代表並會透過小組會議定期報告新急症醫院的最新資訊。小組已於去年十一月舉行第一次會議,並安排小組成員在今年三月到訪新急症醫院的模擬搭建場景。
此外,九龍中醫院聯網將透過不同渠道加強資訊發放,包括新急症醫院的網站、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群組等方式,持續向市民發送醫院最新資訊,涵蓋臨床服務簡介、交通資訊等訊息。
為確保市民能順利前往新急症醫院,聯網正研究在醫院正式開展服務前推出「交通指引卡」,詳列途經新醫院的公共交通工具的資訊,包括途經巴士路線、專線小巴站、港鐵接駁方式,以及醫院周邊步行路線和轉乘建議。聯網會透過醫院、社區夥伴及社交媒體平台廣泛派發有關資料,以提升公眾對新醫院位置的熟悉程度。
隨着新急症醫院啓用的日子臨近,醫管局會透過不同渠道適時公布相關服務的啓用日期、詳細的搬遷及臨床服務安排等資訊,並在未來進一步加強各項宣傳工作,包括與傳媒、區議員、關愛隊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增加社區外展活動的頻次,並擴展醫院內的宣傳點,希望透過多元渠道發布最新消息,務求讓更多病人和持份者能及時掌握服務搬遷安排,確保服務順利轉移。
(二)及(三)新急症醫院落成後,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室服務將會遷移到新急症醫院。新急症醫院是指定的創傷中心,提供二十四小時運作的急症室,備有完善設施應對各類型急症、緊急情況及重大事故。新急症醫院的急症室在投入服務後,會與同為九龍中醫院聯網的廣華醫院急症室發揮協同效應,共同為九龍中的市民提供全面而高質素的急症室服務。
現時伊利沙伯醫院,以及未來的新急症醫院,均是九龍中主要的急症全科醫院,因此醫管局非常重視急症室服務的搬遷事宜。醫管局一直有就未來新急症室的服務安排,包括救護車的分區與病人運送等安排與相關政府部門緊密溝通,並定時舉行會議商討相關事宜,確保急症室服務的搬遷過程能順利進行。
就新急症醫院的暢達性方面,醫管局一直非常關注新醫院的交通配套安排,特別是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需求。就此,醫管局一直有就新醫院的交通事宜與運輸署保持緊密聯繫,透過定期會議提供相關數據及交換意見,例如人流預算、醫護出勤時間、探病時間等資料,以便相關部門與各交通營辦商研究交通安排,評估啟德醫院區的整體公共交通服務需求,並因應需要預先規劃適切的交通方案。當中包括重點加強油尖旺、九龍城、黃大仙區及附近一帶市民往返啟德醫院區的服務,以及加強啟德醫院區與港鐵的接駁。
現時,啟德醫院區有四條專營巴士路線及六條專線小巴路線提供服務(見附件一),往返觀塘、九龍城、旺角、尖沙咀等地區,並連接鄰近的啟德站、宋皇臺站、土瓜灣站、九龍灣站、牛頭角站、觀塘站,以及黃大仙站等,方便市民(包括長者)前往啟德醫院區。為提升新急症醫院的「暢達性」,運輸署計劃增加或延長三條途經啟德醫院區的專營巴士路線,包括新增城巴20X號線,及延長九巴X6C號和15A號線,以進一步加強啟德醫院區與其他地區的公共交通網絡連接。有關路線的詳情載於附件二。
與此同時,運輸及物流局現正全力推展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連接啟德前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該局正準備今年下半年為項目招標,以期在二○二六年批出合約。當系統投入服務後,市民可以由位於啟德空中花園的車站,沿現有啟德橋道行人路前往新急症醫院。此外,正在興建中連接觀塘繞道下的美化市容地帶與新急症醫院的無障礙通道,亦將可加強新急症醫院與九龍灣腹地之間的連繫和行人暢達度。
就特殊群體等方面的需求,啟德醫院區已設有往來香港兒童醫院與鄰近的港鐵站(包括樂富站及啟德站)之間的復康巴士穿梭服務,供有需要人士使用。為配合新急症醫院啓用,運輸署現正與復康巴士營運商研究將有關復康巴士穿梭服務延長至新急症醫院。另外,九龍中醫院聯網亦有與提供復康巴士服務的指定政府資助機構就新醫院的復康巴士上落車安排保持緊密溝通,並提供意見,務求可以照顧到行動不便人士的求診需要。另外,新急症醫院將會繼續為符合指定臨床情況、行動不便的病人,提供「點到點」接載的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讓每位有需要的病人都能順利往返醫院接受治療。
此外,九龍中聯網會致力於新急症醫院內建設一個無障礙環境,以確保病人及訪客在醫院內的暢達性。新急症醫院各大樓的設計均採用了由屋宇署發出的《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2008》中所有強制性無障礙通道設計項目,有關設計規定涵蓋暢通易達停車位、通道、走廊、門廊、斜道、洗手間、梯級與樓梯、扶手、升降機、照明等範疇,以確保任何人士,不論其身體狀況或年齡,均可以暢通無阻地到達各項設施。
如前文所述,醫管局一直就新急症醫院的服務安排與社區持份者保持溝通,包括到區議會就新急症醫院的工程進度及服務安排進行詳細匯報等。就新急症醫院的暢達性方面,醫管局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積極聆聽相關非牟利機構及病人組織的意見,包括透過「社區聯絡小組」定期會議報告新醫院的資訊及收集意見,並適當地向有關政府部門反映相關意見。另外,運輸署會繼續密切留意新急症醫院項目的進度以及區內整體發展進度,按需求適時研究調整或加強區內的公共交通服務,或開辦新的專營巴士或專線小巴路線,便利市民往返啟德醫院區及滿足他們的交通需要。
完
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10分
香港時間16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