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就《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日(四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的致辭全文:

主席:

  我十分感謝各位議員在撥款條例草案辯論期間就運輸及物流方面發表的寶貴意見,以下我會作扼要回應:

  首先,多名議員提到美國早前宣布濫收所謂對等關稅,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導致全球整體貿易量和供應鏈都受到影響。特區政府會與業界,包括航空、航運及物流業界積極應對,以堅定意志共同突破貿易戰為香港和業界帶來的挑戰,並在危機中尋求機遇。

國際航空樞紐

  航空方面,特區政府會積極採取措施,包括擴大航空網絡、推進擴大「機場城市」發展,以及透過加強「經珠港飛」、「空陸鮮活快線」和「海空貨物聯運」等舉措加強機場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客貨運聯通,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截至二○二五年三月,有大約140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班往來香港國際機場和全球超過200個航點。此外,本地航空公司亦一直增加航點,今年首四個月已新增來往印度海德拉巴、內地桂林、張家界及烏魯木齊,以及美國達拉斯的直航客運服務,稍後亦將陸續開通來往德國慕尼黑、比利時布魯塞爾、意大利羅馬、內地義烏及常州等的直航航班。

低空經濟發展

  在國家大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正全力推動相關政策落地。民航處將由五月起在各區開展首批「監管沙盒」試點項目,讓廣大市民可以切身感受低空經濟帶來的便利與效益。我們亦計劃於本季內向立法會提交修訂建議,允許載人先進空中運輸系統在香港進行試飛,並將《小型無人機令》(第448G章)的規管範圍擴展至重量25至150公斤的無人機。

國際航運中心

  我們亦很感謝立法會議員支持預算案內關於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各項措施。在上月底剛剛得到立法會批准港口社區系統的撥款申請後,我們現在正全速開始構建系統,並正制訂航運業稅務措施優化方案及大宗商品貿易商稅務優惠措施的細節,今年稍後會向立法會提交具體建議。同時,政府亦會積極拓展貨源,為香港港口開拓貨物腹地,特別是透過港珠澳大橋連接粵西和廣西一帶。為此,我們現在正致力構建「鐵海陸江」的立體多式聯運,務求建立跨省物流通道,爭取更多貨物經港中轉,並同時積極開拓海外的新興市場,為香港的物流業界在挑戰中尋找機遇。

  綠色航運方面,我們正積極帶動業界轉型,並會繼續全力落實《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內的措施,例如今年香港水域內已先後進行四次的液化天然氣加注,我們亦會提前在今年年中公布綠色甲醇加注工作守則,以及在今年稍後就青衣南一幅用地發展作綠色船用燃料貯存庫邀請業界提交意向書。我們在今、明兩年會積極物色適合與香港開闢綠色航運走廊的港口並展開商討,亦會積極考慮加入現有的走廊網絡等,以全面催化相關的綠色港口生態圈,長遠將香港發展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及交易中心。我們會加大力度,聚焦地循數字化、綠色化和智能化進一步提升和鞏固香港的港口和海運業的國際地位。

運輸基建

  運輸基建項目方面,政府正全力推動多個鐵路、集體運輸系統和主要幹道項目,以配合香港發展需要,以及大灣區融合的趨勢。我在此感謝議員支持政府積極發揮「敢於破局」的精神,透過推動政策和技術「雙創新」,引入不同的融資、建造和推展摸式,並探討精簡程序和廣納國內、外嶄新技術,務求提速提效,提高工程質量和成本效益。

  就議員提及的個別基建項目,政府會在今年內就南港島線(西段)項目進行諮詢,與不同持份者溝通;我們也感謝立法會的相關小組表達支持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在進行勘查及設計工作同時,我們會預留彈性讓項目未來可分別向北及向南延伸。

  在推展新項目的同時,我們十分重視現有鐵路的安全及可靠性。政府高度關注東鐵線在三個月內兩度發生工程車事故,以致在日間長時間影響列車服務。就本周日(四月二十七日)的事故,政府已要求港鐵全面檢討並在一個月內提交調查報告;我們已親自會見管理層,表達政府的關注,並要求港鐵必須和加快善用創新科技,例如人工智能,來強化「預測性檢測及維修」能力,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政府與港鐵公司(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將安排向立法會相關小組委員會交代跟進工作。

交通管理

  政府正檢討與交通相關的收費和罰款,以提升交通管理,以及維持公共財政紀律和可持續性,重點檢視多年未曾調整的項目。我們已在上星期就三項建議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包括:(一)理順電動私家車牌照費收費基礎和架構、(二)調整停車收費錶,俗稱「咪錶」的收費和(三)調整交通違例事項定額罰款。當中違例泊車和大部分交通違例事項的罰則,以及咪錶的收費超過30年未曾調整,我們正在草擬有關的法例修訂建議,期望議員能夠通盤考慮調整相關收費的必要性。

  我想在此特別補充,隨着政府積極推展短、中、長期增加泊車位供應的措施,過去三年全港泊車位數目增加了超過15 000個,泊車位與領牌車輛數目的比例穩步上揚。有賴立法會過去一直支持我們的撥款,未來幾年將有多個「一地多用」公眾停車場落成,將會增加3 200個泊位,當中460個是商用車位,此外,我們已在近年就《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增加私人和資助房屋的附屬泊車位,最近我們亦與房屋局及房屋署積極探討率先在五個公共屋邨於夜間開放上落客貨處供商用車停泊,加上達到650個自動泊車系統的車位未來陸續落成,我有信心香港泊車位供應將會持續大為改善,預計未來兩年全港可增加至少10 000個泊位及咪錶位。

  至於隧道收費,我們計劃很快在本季內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出建議諮詢議員。

「粵車南下」

  最後,在推動大灣區融合方面,隨着「港車北上」的成功推展,港珠澳大橋的使用量屢創新高,今年三月的雙向車流量達41萬車次,即每日平均達約13 500車次,比「港車北上」計劃未實施前上升約140%。我們正與各內地單位積極籌劃「粵車南下」的詳細方案和實施安排,預期會在今年內公布細節。

  主席,我謹此陳辭,希望各位議員支持《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



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