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一題︰推動STEAM教育的措施
********************

  以下是今日(四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玲麗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政府致力推動STEAM(即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並為學校提供支援措施,包括提供學習津貼計劃、優化課程框架及加強教師培訓等。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本港各公帑資助小學及中學更新人工智能(AI)教學設備的頻率,以及智能教室的覆蓋率為何;

(二)政府會否為學校制訂與AI倫理教育及數據安全相關的指引和規範;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優質教育基金推行電子學習配套計劃,以促進教育界和商界合作發展切合本地教育需要的電子學習配套,基金並會贊助學校使用該計劃的項目成果,自該計劃推出至今,有多少間學校透過基金資助購買該計劃所開發的電子學習配套,以及該等配套的詳情為何;及

(四)現時採用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及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教材的學校數目為何,以及政府會否加強推動學校採用該等教材;如會,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

  教育局一直加大力度於中小學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並推展數字教育,透過多元策略,包括持續更新課程、加強教師培訓、優化教育基建配套、提供資源支援,舉辦學生活動等,協助學校善用創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提升師生的數字素養及能力,促進學與教的效能,培育未來人才。同時我們持續加強推廣媒體和資訊素養,讓學生於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學會有效並符合道德地運用數字科技。

  有關郭玲麗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綜合回答如下:

加強創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相關課程

  教育局於二○二三/二四學年,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以培養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及應用;教育局亦推出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以協助小學生銜接於中學階段學習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的基礎和應用。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內容涵蓋人工智能基礎、人工智能倫理、社會影響和未來工作等課題,讓教師和學生學習有關人工智能的倫理、合適的應用場景,以及相關的安全課題,例如個人資料私隱及數據安全。現時幾乎所有公帑資助中小學,已分別於高小和初中推行增潤編程和人工智能教育。

發展相關學與教資源

  我們於去年推出了更新《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2024),內容涵蓋人工智能倫理教育及數據安全。教育局亦持續發展不同教學資源,涵蓋人工智能倫理教育及數據安全等。本局與香港警務處和新聞教育基金協作,已分別推出《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相關資訊》及《媒體和資訊素養》學與教資源,當中包括加強學生辨別資訊真偽的能力,以及善用社交媒體等。

提供在職教師專業培訓

  配合上述創新科技課程單元的推行,教育局持續加強教師培訓,加強推動和支援學校採用該等單元。自二○二三/二四學年起,舉辦22場初中人工智能教育專業發展課程,參與教師人數超過650;小學方面,共舉辦超過60場與編程教育相關培訓課程,參與教師人次超過1 550。培訓課程以線上及線下模式進行,惠及更多教師。教育局亦積極為教師提供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專業發展課程,內容涵蓋人工智能的發展及在教學上的規劃,以及人工智能工具在不同學科的應用,亦包括保障數據安全等主題。

加強數字教育基建配套

  優質教育基金已把STEM/STEAM教育納入為其中一項優先主題,並由二○一八/一九學年開始推行公帑資助學校專項撥款計劃。由二○一八/一九至二○二三/二四學年,基金透過優先主題撥款計劃及公帑資助學校專項撥款計劃批出超過1 200項與資訊科技教育及STEM/STEAM教育有關的計劃,撥款金額超過11億元。當中的措施包括提升學校的設施和配套以發展校本STEM/STEAM教育。

  此外,為優化教育基建配套,基金撥備了五億元推行電子學習配套計劃,通過教育界和商界的合作,發展切合本地教學需要的電子學習配套。計劃下,共有22個項目成功獲得基金資助,於二○二三/二四學年初開展。項目所發展的學習平台和資源,運用創新科技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升多個學科/範疇的學與教效能。各項目的發展期為兩至三年不等。截至二○二五年三月底,參與合作發展的學校共約400間,涉及學生約31 000人。預計在二○二五年年中,項目的成果將陸續發布給學校訂閱,於二○二五/二六學年開始使用。基金亦會贊助公帑資助學校使用項目成果,以促進各項目的持續發展。由於計劃正在發展階段,我們暫時未有申請訂閱學校、受惠學生和贊助金額的相關數字。

提供資源支援

  在運用數字科技支援教學方面,教育局由二○○四/○五學年起,向所有公營學校發放資訊科技綜合津貼。學校可按校本教學需要,靈活運用有關津貼自行採購及提升不同的教學硬件和軟件(包括人工智能教學設備及智慧教室相關設施)、支付無線網絡服務租賃費用,以及加強對學校的資訊科技人手支援。二○二四/二五學年每校的津貼額由275,355元至898,390元不等,視乎學校類別及班數而定。津貼額會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按年調整。

  過去多年,本港各公帑資助小學及中學會按校本情況和師生的學與教需要,靈活更新學校硬件和設備,相關支出亦需交由學校校董會/法團校董會審核。教育局並沒有備存學校更新人工智能等教學設備及智慧教室覆蓋率有關的統計數字。



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