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六題:推動學界體育氣氛
***************
以下是今日(四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鄭泳舜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學體會)早前首度推出「學界體育決賽周」,安排多項精英賽或區際賽在啟德體育園舉行,提升了學界賽事的熱度和關注度。此外,行政長官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提出,二○二六/二七學年開始於小五下學期呈分試加入體育科,以鼓勵學生恆常參與體能活動。關於推動學界體育氣氛,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鑑於據了解,本港現時每年有多達約三萬場學界賽事舉行,而近年亦有不少新興運動或城市運動興起,當局有否計劃向學體會增撥資源,以優化學界賽事的安排,讓學界舉辦更多類型及具質量的賽事;
(二) 鑑於現時中學學界分別有九個及八個運動項目設有精英賽和全港校際賽事,當局有否計劃引進更多全港性學界賽事(尤其是受學生歡迎的精英運動項目,例如劍擊、單車等),讓學生能參與更多高水平比賽,從而發掘更多具潛質運動員加以培訓,並更好地對接精英體育的發展;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 鑑於據報,小學呈分試的體育科評估,設有四大評估範疇(即體適能、態度、體育技能及知識),學校須根據哪些準則評定學生在該科的分數;當局會如何鼓勵學校藉此契機,進一步培養學生做運動的興趣;及
(四) 當局有否計劃協助學校籌辦更多新興或有趣的運動項目,並讓學生自行選擇參與,從而推動學界體育氣氛;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鄭泳舜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學體會)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政府積極推動體育運動的發展,並透過資助不同的體育總會(包括學體會),推動體育普及化發展。隨着啟德體育園的落成,政府亦提供具質素的比賽場地,舉辦不同的學界體育運動賽事,吸引更多青少年及學生參與,提升學界體育氛圍。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於二○二五至二六年度在「體育資助計劃」向各體育總會提供共約六億二千萬元的整體撥款,以推動體育普及化發展、青少年培訓、社區參與、各級代表隊的訓練和海外交流與比賽。過去六年,康文署向各體育總會提供的整體撥款由每年約三億元增加至逾六億元。康文署每年審批提供予各體育總會(包括學體會)的資助時,會考慮各體育總會提交的全年計劃,以及其過往表現、開支模式、活動安排及資助金的管理方式等因素。
學體會是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認可體育總會,受政府不同部門包括康文署和教育局等資助,組織和參與本地及海外不同的校際運動比賽。學體會亦與其他體育總會合作,建立精英運動員培訓及遴選制度,為學生運動代表提供高水平專項訓練,並向有關的體育總會輸送有潛質運動員,為未來更高層次的比賽作準備,更好地對接精英體育的發展。過去一年,全港超過1 000間中小學參與學體會的活動,佔全港總學校數目約百分之九十七;參與學界體育運動比賽的學生約130 000人次,涵蓋約37項體育比賽項目,當中佔精英運動項目約百分之七十,包括劍擊、游泳、田徑等。這些比賽項目亦包括三人籃球、五人足球等城市運動。在政府的努力推動下,學界已有各類具質量的賽事,讓學生能參與更多高水平比賽,從而發掘更多具潛質的運動員。
(三)教育局在二○二四年十月公布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下「校內成績評估」(呈分試)科目比重的優化安排。由二○二六/二七學年開始,於小五下學期把體育科納入呈分試,進一步協助學生從小培養運動習慣,建立強健體魄;同時亦提供動力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能健康,協助改善體質,達到「健康生活方式」的學習宗旨。有關的新措施普遍獲不同持份者的支持。
體育科呈分試是以學生健康成長為依歸,強調基礎能力和客觀可達的健康評級,並且建基在現時一般學校體育科採用的評估範疇及準則,包括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態度(Attitudes)、體育技能(Sports Skills)和知識(Knowledge),簡稱F.A.S.K.,屬於學校恆常工作。學校會參考教育局制訂的相關課程文件包括課程指引、《體育「學習成果架構」》,以及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註一)內體適能評估標準等,以多元化的評估模式,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展示學習成果,照顧學生不同的潛質、能力和需要,促進學與教成效。學校須訂定清晰的學習目標、評核範圍、重點及形式、評分標準等,讓學生和家長明白有關的評估準則和安排。
教育局亦會持續更新課程文件、製作學與教資源、舉辦教師專業培訓,並提供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舉辦學校和家長簡介會、建立「小學體育科評估學習社群」專業網絡等,以全方位學習模式推動學校體育發展,進一步協助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育局已將世界衞生組織對五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應在一星期平均每天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之建議(MVPA60)納入體育課程的發展方向,亦推出「MVPA60獎勵計劃」,以「天天做、齊齊做、一起做」為口號,鼓勵學生與家人、同學或朋友結伴,勤做運動。計劃推出至今已吸引超過21萬學生人次參與。此外,「躍動校園 活力人生」計劃(註二)自二○二一/二二學年起推出,凝聚學校、家長和不同持份者的力量,營造更理想的校園體育和社會氛圍。計劃提供一系列的體育活動和學與教資源,支援學校推動學生更積極參與體能活動,進一步協助他們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動中安排不同運動示範表演、奧運項目及新興運動體驗,提升學生參與體能活動的興趣和機會,推動校園體育氛圍。計劃推出至今,已錄得超過60 000學生人次參與。教育局會適時為計劃注入新元素,以配合學校的需要。
教育局亦在二○二四年三月向學校發放15萬元一筆過津貼,協助學校舉辦不同的活動或資助學生參與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如新興或有趣的運動項目、購置或改善學校的體育/運動器材等,全面增加學生參與機會和提升校園的體育氛圍。
教師培訓方面,教育局每年與本地大學合作舉辦香港體育教師會議,匯聚不同的體育專家進行主題分享,並推出多項運動項目的教學工作坊,如三人籃球和運動攀登等城市運動項目;匹克球、巧固球、軟式曲棍球、五人制棒球等新興運動項目,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協助他們在課堂內外為學生舉辦多元化的學生活動,以推廣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供學生參與,豐富學生的體育學習經歷。
此外,教育局亦一直與政府部門、團體和機構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及計劃,包括學校體育推廣計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樂動人生」計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2.0等,增加學生在課餘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推廣校園體育文化,發掘有運動潛質的學生加以培訓。
註一:由教育局、香港兒童健康基金和中國香港體適能會總會聯合發展的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spfas.hkuhealth.com)在學界已發展超過35年。
註二: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e/asap/index.html
完
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