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響應世界免疫周 衞生署呼籲市民適時接種疫苗減低可預防疾病所構成的嚴重威脅
************************************
  響應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於每年四月最後一周舉辦世界免疫周,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今日(四月二十四日)提醒市民,適時接種疫苗可有效減低可預防疾病所構成的嚴重威脅,保障個人及社區健康。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說:「免疫接種是一項安全和有效的公共衞生措施,過去五十年,疫苗因有效預防疾病而挽救了全球超過一億五千萬人的生命。香港自五十年代起一直為兒童提供防疫注射,本港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以世衞的擴大免疫規劃為基礎,並以科學實證為根據,於疫苗種類、接種時間表和網絡覆蓋方面不斷進步。有賴家長、學校和醫護界的支持,本港的疫苗接種覆蓋率一直維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使大部分疫苗可預防疾病得以受控,甚至先後於一九八○年和二○○○年消滅天花和小兒麻痺症,並分別於二○一六年及二○二一年消除麻疹及風疹(德國麻疹)。此外,衞生署積極以公私營協作模式,透過私家醫生提供疫苗接種服務,方便家長和兒童,以擴大整體的網絡覆蓋。以季節性流感疫苗為例,今季度大部分年齡組別的接種率均較上一季度上升。」

  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科學委員會)從公共衞生角度出發,根據本地的流行病學情況和最新的科研證據就不同群組(如兒童、孕婦、長者等)使用的疫苗作出建議。政府參考科學委員會的建議,為初生嬰兒至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提供不同種類的疫苗及加強劑,以預防十二種傳染病,亦為高風險群組人士提供季節性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等接種服務,以增強市民的免疫力,減低受感染或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徐樂堅醫生說:「由於新冠疫情期間疫苗接種率下降,令一些疫苗可預防疾病在香港以外地區再度爆發,例如麻疹在歐美及鄰近國家如日本、越南、柬埔寨等的個案均呈上升趨勢,主要涉及未完成接種或疫苗接種紀錄不明的兒童。百日咳方面,日本、美國和新西蘭今年錄得的個案數目亦較往年同期高,大多數受影響的個案為嬰幼兒及青少年。這反映了適時接種疫苗、維持高疫苗接種率及群體免疫力的重要性。」

  他提醒市民如計劃前往出現疫苗可預防疾病爆發或高發病率的地方,應先確定其過往已完成接種有關疫苗。任何未完成免疫接種或不清楚接種紀錄的人士,應該於出發前最少兩星期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

  麻疹的潛伏期為七至二十一日,病徵包括發燒、皮膚出現紅疹、咳嗽、流鼻水和眼紅等;百日咳的患者初期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但咳嗽會日益加劇,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市民如從麻疹或及百日咳流行地區回港後出現相關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停止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並盡早求醫。

  更多有關二○二五年世界免疫周的資料,可瀏覽衞生防護中心專頁
 
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