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公布更新恆常食水檢測計劃及水質監測優化計劃
***********************
水務署一直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指引,致力為本港市民提供優質可靠的食水。隨着世衞於二○二二年發布最新的《飲用水水質準則》(《準則》),政府委託了專家顧問就香港食水標準的恆常食水檢測計劃進行檢討,檢討範圍亦涵蓋多個地區食水標準/指引的最新發展。根據專家顧問的檢討結果和建議,政府將更新恆常食水檢測計劃,包括加入「錳」、「柱孢藻毒素」和「石房蛤毒素」三個新參數,以及擴大「微囊藻毒素」這項現有參數的涵蓋範圍。上述修訂是按照世衞的最新《準則》而提出,並已提交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由學者、醫學專家及相關業界持份者所組成)討論及獲其接納。
至於現行檢測計劃下涵蓋的「四氯乙烯」和「鈾」兩個參數,因在過往的恆常食水水質監測數據顯示,它們的含量極微甚或不存在,遠低於會對健康造成風險的水平,該兩個參數將會從恆常檢測名單中剔除,但仍會被納入監察名單,以便水務署不時作監察性監測。相關建議亦獲得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同意。
恆常食水檢測計劃從集水區、水塘、濾水廠、配水庫、食水分配系統及公眾可達的用戶水龍頭(如商場、社區設施、體育場地、政府合署等)抽取水樣本作測試,涵蓋的食水參數是按照世衞的《準則》而訂立,檢測頻率由每日至每月一次,而監察名單涵蓋的食水參數的檢測頻率,則通常每半年一次。
此外,水務署透過水質監測優化計劃(優化監測計劃),擴展食水水質監測範圍至涵蓋全港住宅及非住宅用戶的水龍頭,每年在全港食水帳戶中隨機選出約670個處所,在其水龍頭抽取食水樣本,以檢測六種金屬(即銻、鎘、鉻、銅、鉛和鎳)、餘氯及埃希氏大腸桿菌。根據過往多年的監測數據,在食水帳戶處所收集的食水樣本中的銻含量,一直低於可報告下限值。根據專家顧問的建議,水務署將停止在優化監測計劃下對「銻」進行檢測,而其餘檢測項目則維持不變。這項新安排亦已獲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接納。
有關建議由二○二五年六月開始實施。市民可瀏覽水務署網頁了解上述最新修訂。
恆常食水檢測計劃
www.wsd.gov.hk/tc/core-businesses/water-quality/my-drinking-water-quality/index.html
水質監測優化計劃
www.wsd.gov.hk/tc/core-businesses/water-quality/action-plan-for-enhancing-of-drinking-water-safety/drinking-water-standards-enhanced-water-quality/index.html
完
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