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局局長出席「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講座發言全文(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四月十五日)出席「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講座的發言全文:
司長、各位嘉賓朋友:
大家好!古人說「國之亡,亡於邪說」,王夫之說「邪說之行於天下,必托於君子之道」。「邪說」即是用君子之道來包裝、混淆視聽,剛才司長(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幾位嘉賓均清楚提及了「軟對抗」。古代的「邪說」,即是今天我們說的「軟對抗」。不過,隨着時代和科技進步,散播和滲透「邪說」的方式更加隱蔽和複雜。
「軟對抗」最危險的地方在「軟」字,因為「軟」容易入心、入腦、登堂入室。例如,有人以言語治療師的身分,編寫羊村故事的繪本,用豺狼代表中央政府,市民被描繪為受迫害的小綿羊,維護國家安全被畫成武器,把暴徒描繪成大英雄,故事表面是教小朋友識字聽故事,但實質是向心智未成熟的同學宣揚仇恨政府的對抗思想。除了出版,常見的還有在網絡的謠言,或在看似正常的交流學習中,散播滲透政治立場,把我們正常的學習活動描繪成被逼「送中」,將國民教育說成「洗腦」。同學在不知不覺間受這些言論影響,形成偏激、片面甚至錯誤的價值觀,更厲害的是,被人利用、煽動參與違法的行為,破壞社會安寧、危害國家安全,後果非常嚴重。
如何防範敵對勢力滲透校園?我認為要嚴防「軟對抗」,必須從「強心」出發,做好價值觀教育,培養同學的愛國心,增強他們的免疫力;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認知和敏感度,建立「強師」隊伍。加強學校監察管理的機制,以及強化跨界別合作,合力築起國家安全保護網。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強心」。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法,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合於日常教學中;落實國民教育相關學科,做好小學人文科、初中中國歷史科、高中公民科,豐富《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的元素,增強同學對國家歷史、地理和文化的認識;通過內地學習交流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國情,以多角度、多層次,深入理解國際大事與國家安全的關係,以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認同和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的「三支疫苗」,可增強同學對「軟對抗」的免疫力。
第二,「強師」。「傳道、授業、解惑」是傳統為師之道。提升教師識別「軟對抗」的能力,是守護學生福祉第一道防線。教育局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素養,我們在《教師專業操守指引》明確要求學校要為學生營造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防範風險事故。另外,我們亦把《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教育列入教師及校長的培訓課程;不斷優化學校教材及支援服務;安排到校國家安全教育深化講座,提升教師應對「軟對抗」和防範風險的意識,做好學生的「認知守門人」。凡事多查證(Facts),聚焦教育(Focus)和着眼未來(Future),以「三F」引導學生,明辨是非。
第三,強化校園監管和監督的機制,及時制止及預防對抗勢力滲透。全港學校,包括專上院校,都會為同學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落實國家安全教育。同時,妥善管理校園設施及資源,締造安全的學習環境,不斷自我完善,持續改善,教育局亦會加強監察指導,提出改善建議。應用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小心看每一個字,慎防被其中不正確的說法誤導,洞悉文字背後的認知陷阱。我們作為老師或守護校園也是一樣,要有「八面受敵」的警覺性,適時檢視及優化國安相關指引,與學校緊密聯繫,對懷疑「軟對抗」的行為和外部勢力巧立名目的滲透活動嚴肅處理,做好國家安全和學生的「善守者」和守護者。
第四,強化跨部門、跨界別合作。要系統全面地守護國家安全,必須全社會總動員。所以,教育局會與不同部門、機構合作,組織學生全方位學習活動,如「心繫家國」聯校國民教育活動,同時亦與保安局、律政司等合辦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比賽,安排同學參觀國家安全展覽廳等,提高他們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香港興」,年青一代是我們的未來,學校是防範「軟對抗」的最前線。通過強化愛國主義價值觀教育、建立教師專業團隊,通過「強心」、「強師」,做好國家安全教育。時刻保持警覺,強化監察管理,以及跨部門協作,防範各種以偽裝身分進行的「軟對抗」,鞏固校園國安屏障,讓我們的年青一代成為愛國愛港、「一國兩制」的接班人。最後,教育局會繼續與社會各界攜手同心,維護國家安全。謝謝。
完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5時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