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四月一日)下午出席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創明天獎學金」頒授典禮2025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首先我要感謝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他們舉辦了一個這麼有意義的活動,讓青年人無論在學術表現、課外活動、研究,有部分是專題研究項目,得到優秀表現時,基金給予他們獎學金,其實是對青年的認同。我們呼籲社會更多人和特區政府一起為優秀的香港青年提供多點機會,一起「搭台搭階」,讓青年朋友可以在不同的平台發放力量,也希望大家給予青年朋友多一些機會。我也呼籲青年朋友可以踴躍積極參與不同的活動和項目,爭取不同機會去發展潛能。
另一方面,我知道大家近日關注到第七屆區議會區議員的工作報告。正如我於上星期特別和大家說,今屆區議會的工作報告在今個星期一開始可以讓公眾查閱,如果大家有印象,或了解區議會的運作,今次是第一次區議員有系統化地將他們的工作報告發放。大家都知道我當區議員二十多年,過去的區議會並沒有要求區議員要向公眾提出一個工作報告。在工作報告內,區議員需要交代他們參與了多少的區議會工作,或者他們在會見市民,接觸個案的數字是如何。
大家記得我們在第七屆區議會特別增加了一個履職監察制度。這個制度也是從來沒有的,而增設是讓市民和社會可以更了解區議員的工作,確保區議員都是盡責履職的。在這個履職監察制度中,我們對於區議員有一些要求,包括他們的出席率、他們在上任後要開辦事處、辦事處的數目、執行由區議會主席給予他們的任務、參與區議會的服務和工作,並且每年要提交一個工作報告給區議會主席。這種種要求的目的就是這一屆區議會新增的,加強的,令區議員的工作更透明,令市民、社會大眾更容易看得到,亦可以確保區議員是盡責履職。
正如我上個星期特別告訴大家,工作報告已經整理好了,大家可以在今個星期一開始查閱。這也是我們特別想告訴大家,甚麼時候可以看到這個工作報告。而查閱方法,我上個星期已說了,其實是根據以往區議會做法。區議會的文件,譬如會議議程,就在區議會網址發布;而對於區議員的資料,包括區議員辦事處以往申報開支的文件,這些都是公眾人士可以查閱,而他們查閱時,公眾人士需要到民政事務處(民政處)登記查閱。如有需要,我們提供一個複印服務。這個也是跟以往做法一樣,就是區議員的工作報告同樣放在民政處,公眾人士可以去查閱,如有需要,我們都提供一個複印服務。在昨天,大家看到那些工作報告,也看到區議員的工作,大家都看到其實區議員的工作都是達到區議會主席提供給他們的要求。
我想特別提出,經過區議會一年的運作,我們都檢視一下,究竟如何可以增強區議員和社會、市民的接觸。其實整個履職監察制度的設計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增加區議員和社會、市民的接觸,亦令到市民和社會更加看得到區議員的工作。這個真的從沒試過,可以說是史無前例,要這樣交一個工作報告。所以收到工作報告後,我們看到一些數字,有些人說,區議會是有一個會見市民計劃的,而這個會見市民計劃已經做了很多年,我想由我開始做區議員的時候,即是80年代開始已經有,但是似乎不是每一個區都這麼容易,即是會見市民的數字,不是每個區都有市民參與會見市民計劃。當然,市民如果要聯絡區議員,會去區議員辦事處,又或者是傳WhatsApp給區議員,直接聯絡他們。但是,如果是參與或登記出席區議會安排的會見市民計劃,這個數字區區都有差異。而為了可以令市民更好地善用這個會見市民計劃的服務,讓區議員更多接觸到市民,我們會用一個新方法,這個新方法現在灣仔區和黃大仙區正進行中,就是有區議員會開設一個流動會客室,可能是在地區設街站,幾個區議員聯合或輪值地去開街站,接收市民的投訴或查詢。我們覺得這個方法可以更直接接觸市民,所以我們會優化原本的會見市民計劃,就是會在各區增設一些流動的會客室,希望不單是市民可以到社區會堂參加這個會見市民計劃聯絡區議員,區議員更在街上設街站,讓市民更容易接觸區議員。
我們所有的工作,包括我剛才強調,我們訂立履職監察制度裏各項指引,再加上這次改善會見市民計劃,我們都是同一目的,就是希望區議員可以更加直接接觸到市民,亦讓他們工作的透明度增加,也令到市民和社會更加看得到區議員工作的情況,這是歷屆區議會都沒有的,我們首次這樣做。而在這新工作上,我們希望可以令市民更加清楚第七屆區議會的區議員如何盡責履職,他們怎樣和政府一起,協助政府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做好地區治理的工作,增加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記者:你提及希望市民更加清楚區議員的工作,那為甚麼不把工作報告上載至網站,更加方便市民查閱?為甚麼市民查閱期間不能用手機拍下報告呢?為甚麼影印報告要付錢呢?是不是更加難才能查閱報告呢?第二,那份工作報告見到部分區議會的區議員工作量差異都頗大,就好像有些議員做幾千,有些議員做幾百,為甚麼會有這麼大的分別呢?有些相差達十倍,有沒有說他們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要做多少呢?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剛才我一開始已說了,我們對於區議會和區議員那些文件的處理方法是,如果區議會的文件,即議程、會議記錄,會上載網站的;而區議員的資料、文件,包括他們辦事處的開支申報,還有這次新加的工作報告,就是會放在民政處供公眾人士查閱,並且提供一個複印服務,即市民是可以影印這份報告的,收費是按政府一般提供影印文件服務的收費,所以這些都是按照一貫做法,區議會文件在網上可以查閱,區議員的資料或文件,就放在民政處供公眾查閱。
至於你提到區議員中,他們各人做的個案數字或處理查詢的數字有不同,我相信這都是按區情而定的。我要強調,今屆區議員的工作情況,我可以說他們的透明度是歷屆之最,而他們工作的情況,包括他們接觸市民那麼具系統的統計數字能讓大家看,也是從來沒有試過的。
他們接觸市民的時候,都會按區情可以有分別的,舉例而言,以我個人經驗,我會比較了解,為甚麼有時候個案數字會有多有少,這是按區情,也是按時期的。譬如說我自己,可能在一段時間我可以做到逾千個個案,一年我可以做到逾千個個案,有時可能會少一些,或者有時候會更多,要視乎收到的個案種類。例如牽涉一些屋苑的個案,牽涉的居民或業主的數目是多的,自然協助個案的數字也會多,因為會有很多人在那段時間,如果那屋苑有大維修或法團出現問題,自然會有很多求助,辦事處整天會不停有市民打電話來,或者在街站見到你就會查詢,所以那些自然是會多的。在某些區,例如我以前也服務過一些私人屋苑的區,我們設街站時,私人屋苑的市民一般不會特別去聯絡區議員,區情不會這樣去聯絡,因為很多時候他們可能已自行處理,但是如果他們需要找區議員,我經常笑說,當時我選區是私人屋苑,如果我每次只做一個個案,一定是很複雜的。所以個案數字,如果市民要找區議員協助,那個案一定是很複雜的,可能牽涉到很多不同的部門,甚至牽涉法律程序,例如可能是一些醫療事故,又如我以前經常處理的財金騙案,我需要找很多專業人士,包括律師,如果是醫療事故,可能要找醫生,所以個案的複雜程度是不一樣的。我覺得那數字是按區情和按時期而定的,但是可以說,今屆的區議員都是盡責履職,區議會主席指派他們的任務和各項目標,他們都已經達成了。
記者:剛才有說會優化會見市民計劃,是否打算未來未必每個星期都會舉行,而是變成流動街站?剛才提到區議員的工作量,有些同區的區議員,有些是直選,有些是委任的,但是有些議員說,覺得工作量的多少,可能與直選和委任的區議員有關,那些人可能普遍會找直選的區議員尋求協助,是否因為委任的區議員發揮的效用沒那麼好呢?未來會否提高他們要完成的目標?這樣可能令他們的工作量更平均。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現時會見市民計劃是讓區議員輪流當值,在一個指定的時間到一個地點,譬如說,如果那區的地點是在某一個社區會堂,或某一個社區中心的會客室,又或者有些偏遠一點,在民政處聯絡處的會議室。現時我們想做的做法是,這些會見市民計劃都是要按區情的,因為不是每區都可以用同一標準,每一個區的人口布局,地區的地勢等,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會按區情設計,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有一個更方便的方法,因為我們之前聽到一些意見,市民說表達要山長水遠才到達那個社區中心去參與會見市民計劃,當然是不去,寧願在寓所樓下的區議員辦事處處理了。所以我們希望可以優化,例如是否可以輪流在地區內設一些流動的街站、一個會客室,讓市民更容易接觸到區議員。我們希望這個計劃可以有一個加強版,令市民可以更方便聯絡區議員,我們會按區情來決定。
記者:會不會每個星期都有?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現時都不一定每個星期舉行,剛才說過按區情,那個區譬如每兩個星期有一次會見市民計劃,一個月就是兩次,那這兩次可能一次會在社區中心,或另外一次在街上,所以這是按區情而定。我們一定要按照實際情況,以最好的方法方便市民聯絡到區議員,這是我們最大的目的。
另外,我自己擔任區議員多年,我也了解區區的情況不同和時期不一樣,數字會是不一樣的。如果有些人說某些議員比較多,某些議員比較少,其實可能他服務的區,或是他辦事處開設在某一個區,屬比較鄉郊的,我們是很需要在鄉郊設立區議員辦事處,因為鄉郊相對遠。如果要方便居民和村民去聯絡區議員的話,當然希望可以在比較鄉郊的地方開設區議員辦事處。但是區議員辦事處既然開設到鄉郊的地方,它的人口密度低一些,它自然接觸的人又會少一些。所以我想都是有需要去按區情在不同的地方,無論在鄉郊或比較偏遠、人口密度低一些的地方,都需要有區議員開辦事處去服務市民。
有一些區議員可能是在公共屋邨開設辦事處,因為人口密度高,它接觸的市民又不一樣,所以大家收投訴和查詢的情況一定會不一樣。我們不能夠說,因為區議員為了比其他人接觸多些個案,所以大家都只在多人住的地方開設辦事處,少人住的地方我們便不開設辦事處,這是不可以的。大家應該同意,我們一定要照顧到所有居民,希望我們的服務都覆蓋到,所以會有這個分別。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區議員都達成了區議會主席指派給他們的服務,如你所說的,他們很多已達到KPI,甚至都是超標完成。
記者:想問一下工作指標是區議員自己填的嗎?如何核實?有些情況就是有同區區議員工作報告的內容相似度很高,你如何看這個現象,是否理想?也有區議員說,會要求拍照或其他佐證,但是平時工作時比較少拍照。那麼這些情況,會如何改善,會否影響報告的準確程度呢?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你第一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要一起回答。你第一個問題是問怎樣去核實他的工作。第三個問題是,區議員說自己工作時很少拍照,以致無法核實。大家應該想清楚一個邏輯,就是為甚麼我們要求區議員在工作報告提交照片作紀錄,就是希望可以方便去核實工作,確保大家的工作都是達標。當然,區議員的工作有時都要用不同的方法,可能不只是照片,可能用其他方法去作紀錄。我們都會確保報告裏面的資料是準確的。
至於你提及有一些區議員的工作報告……如果你在地區有服務過便會知道,其實很多區議員會一起開設聯合辦事處,以組合的形式一起去服務居民。第七屆區議會的設計是希望區議員不是單打獨鬥的,區議員之間可以是一個團隊,他們是可以不需要理會選區的界限的,大家一起合力服務居民。如果有一些區議員發揮了組合的力量,是可以幫到市民的,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他們提供給市民的服務能夠到位。舉例,譬如有一些區議員他們聯合的組合是怎樣呢?可能是一個男區議員和一個女區議員,他們一起開設聯合辦事處,或者一起組一個隊伍。如果在地區裏面,有一位女士可能有一些家庭的問題,她想找一個女區議員來傾訴。如果她家附近的辦事處只有一位男區議員,然後她會覺得不太方便和那位男區議員說話,那便幫不了市民了。如果一些區議員可以形成合力,以組合形式去幫助市民,譬如一位女街坊想找一位女區議員跟她聊天,那這位男區議員又可以馬上找到他的同事去幫這位街坊的忙,那是不是就是形成了一個合力?所以我經常說,我希望可以區議員發揮一個團隊精神,議員之間發揮一個合力,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給市民,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目標。這也是第七屆區議會希望可以發揮到的團隊精神。謝謝。
完
2025年4月1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9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