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四題:離島區的醫療服務
***************

  以下是今日(三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學鋒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東涌新建公共屋邨翔東邨及雋東邨今年開始陸續入伙,預計年內該區會增加三萬或以上人口。另一方面,有意見認為,於該區服務超過11年的北大嶼山醫院仍未發展成全科醫院及只提供七項專科門診服務,以致有病人需長途跋涉前往瑪嘉烈醫院求診。關於離島區的醫療服務,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有否計劃在北大嶼山醫院提供所有15項專科服務;若有,時間表及下一個擬於該醫院開設的專科門診服務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據報,北大嶼山醫院第二期發展計劃第一階段已於去年竣工,政府是否知悉,醫管局計劃何時開展該發展計劃第二階段;若是,詳情為何;
 
(三)政府有否評估,上述東涌兩個新建公共屋邨所帶來的額外人口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以及遷入該兩個屋邨的居民安排更改就診聯網醫院所需的時間為何;
 
(四)是否知悉,北大嶼山醫院現時及預期未來三年的人手編制及空缺率為何,並按專科門診服務列出分項資料;現時該醫院每項專科門診服務每周提供服務的日數為何;有否評估該等專科門診服務能否滿足現有病人的需求;及
 
(五)鑑於政府於二○二四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在前南丫石礦場發展旅遊,但據悉現時該區的診所未能提供24小時服務,政府會否強化北南丫普通科門診診所的服務,以應付未來的發展需求;若會,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陳學鋒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三)及(四)醫管局在規劃和發展各項公營醫療服務時以醫院聯網為基礎,並會考慮一系列因素,包括人口增長和人口變化所導致的服務需求增長、慢性疾病日漸普及、科技發展、人手供應,以及各聯網的服務安排。醫管局會監察各項醫療服務的使用情況,並根據香港各區的人口推算數字和政府的發展計劃,以規劃未來的醫院服務。
 
  現時,東涌屬九龍西聯網服務範圍,聯網內的五間醫院,即瑪嘉烈醫院、明愛醫院、仁濟醫院、葵涌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為區內居民提供全面的臨床醫療服務。根據規劃署人口分布推算2023-2031,東涌新市鎮在二○二五年的人口約為15萬。在實行中的「第一個醫院發展計劃」和規劃中的「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下,政府和醫管局會因應相關地區人口的預期增長(包括東涌新市鎮擴展區)所帶來的醫療服務需求,進行及規劃醫院發展項目,增加病床及其他醫療設施數目。同時,醫管局會根據最新的服務需求推算,並留意九龍西聯網的醫療服務使用情況,進行聯網規劃及調整聯網服務配置,以期切合其病人(包括東涌居民)的醫療需要。
 
  新搬遷至東涌的市民,若基於個人意願、就醫距離及身體狀況等原因希望改於九龍西聯網所屬的醫院就診,可按其需要申請轉介服務,醫管局會儘速處理。
 
  就北大嶼山醫院的人手編制及專科門診服務方面,醫管局以跨專業團隊的方式,由醫生、護士、專職醫療人員和支援護理人員提供醫療服務。現時北大嶼山醫院第一期發展的所有計劃項目已投入服務,亦已按運作需要聘用所需的員工。截至二○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北大嶼山醫院約有800名員工,空缺數目約30名,分布於各員工組別。北大嶼山醫院未來的人手編制是按根據服務需求而釐定的周年工作計劃安排。醫管局會不時評估人力需求,並靈活調配人手,務求切合服務和運作需要。
 
  北大嶼山醫院現有的專科門診服務及每周提供的服務日數如下:
 
專科門診服務 每周提供的服務日數
內科及老人科 4天
外科 1天
泌尿科 1天
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 ) 4天
兒童及青少年科(兒科 ) 3天
婦科 1天
精神科 2天
 
  另外,北大嶼山醫院所有病床已經投入服務。截至二○二四年十二月,該院病床數目為180張。
 
  為確保資源得以有效運用,以及醫院在個別專科的服務量能令該科醫護人員累積一定的臨床經驗,以確保服務質素,聯網內各醫院提供的服務種類會有所不同,並會互相配合,從而為聯網內的居民提供全面和適切的服務。聯網內的醫院會為北大嶼山醫院提供適切服務支援,例如需要接受緊急手術、或出現較複雜醫療狀況的病人會由瑪嘉烈醫院提供支援或轉介瑪嘉烈醫院治理。明愛醫院及仁濟醫院則分別會就眼科及耳鼻喉科的特別個案提供支援。九龍西聯網會定期審視及規劃聯網內五間醫院(包括北大嶼山醫院)的臨床服務,並按需要作出調整。 
 
(二)北大嶼山醫院第二期發展計劃第一階段,即醫管局支援服務中心,是「第一個醫院發展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該項目於二○二○年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並於同年第四季展開興建工程。支援服務中心已於二○二四年竣工,並於二○二五年三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將提供洗衣、病人膳食、緊急個人防護裝備和主要被服用品儲存,以及數據中心的服務,以支援北大嶼山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的運作。
 
  至於北大嶼山醫院下一階段的發展,隨着本港規劃及發展情況轉變,醫務衞生局和醫管局現正重新檢視「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其中,因應規劃署公布的全港及區域規劃發展策略,包括《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以及相應香港人口推算包括總量、分布及結構的最新變化,醫務衞生局和醫管局有必要參考最新的全港未來規劃(包括北部都會區發展概念)、人口統計數字、各區人口分布和結構推算,以及政府人口政策和招攬人才措施等,將「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的規劃周期包括至二○四○年及以後,並推算醫療服務需求,以及考慮所需土地供應及狀況等,調整「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
 
  政府亦會考慮個別醫院翻修、更新、重建或加建設施的需要和成本效益,以及各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規劃下市民就醫的方便程度等因素,釐定「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各個醫院發展項目的分布、規模及優次等。政府將於完成檢視後,適時公布「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的詳情。 
 
(五)現時,南丫島居民的公營醫療服務主要由醫管局港島東聯網提供。醫管局於南丫島設有兩所普通科門診診所,分別為北南丫普通科門診診所及索罟灣普通科門診診所。北南丫普通科門診診所於星期一至五日間及星期六上午提供服務,並有醫生駐診;而索罟灣普通科門診診所則於星期一至六的日間開放,當中逢星期一及星期五有醫生駐診,其餘服務時間由註冊護士當值提供護理及支援服務。
 
  普通科門診診所主要供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以及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性疾病患者使用,並非為提供緊急服務而設。如居民在診所服務時間內遇上緊急的情況,診所職員會按照應變機制處理。診所護士會因應病人的情況聯絡急症室,並按照醫生指示為病人進行適當的治理,或聯絡其他政府部門協助把病人轉送到急症室,以確保有緊急症狀的病人可得到適切的治療和支援。
 
  鑑於南丫島的地理位置,除於島上提供普通科門診服務外,醫管局亦於北南丫普通科門診診所設立急救站服務,由註冊護士24小時當值,以確保在普通科門診的服務時間以外,島上居民可以獲得即時的救護服務。
 
  政府在規劃和發展公營基層醫療服務時需要考慮一系列因素,包括基層醫療服務提供模式、區內人口結構變化及服務對象分布、區內基層醫療服務的供應,以及對公營基層醫療服務的需要等。考慮到在南丫島加設普通科門診通宵時段門診服務的成本效益,以及醫護人手的額外需求,基於有效運用醫療資源的考慮,現階段醫管局並無計劃在南丫島開設通宵時段的公營普通科門診服務。
 
  長遠而言,醫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區內公營基層醫療服務的運作及使用情況,並配合政府整體政策發展,按需求規劃及調整服務,為區內居民提供適切的基層醫療服務。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