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局局長談學生津貼及公民科內地考察(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三月七日)出席保良局蕭漢森小學新校舍啟用暨教學大樓命名典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早前說過會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很多家長反映對他們有很大影響,是否可提供其他補償或幫助?教育局有否其他計劃?
教育局局長:就2,500元無差別、為紓緩困難的學生津貼,我們早前已很清楚說明,這是一個紓緩措施。今天考慮到我們現時面對的財政挑戰,同時為確保不影響教育質素,在檢視各項津貼時,我們認為學生津貼目前需要停止發放。
對於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我們已多次提到,學資處(學生資助處)、教育局及其他政府部門提供不同經濟援助,包括就學開支津貼、車船津貼(學生車船津貼計劃)、書簿津貼(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午膳津貼(在校免費午膳)、上網費(上網費津貼計劃),甚至考試費(考試費減免計劃),由幼稚園到大學,均有各種不同學費或生活費的津貼。若有家庭突然遭逢變故而有特別經濟需要,我們會給予學校彈性,在財政上為他們提供一些幫助。
記者:就交流團問題,現時有不同說法和揣測,現時教育局的調查進展如何?公社科的內地交流團是否強制?有學校指不出席會影響整體成績,是否屬實?教育局對學校強制學生參與內地交流團,有何看法?
教育局局長:首先,內地交流考察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當推出公民科時,我們一再強調,學習和評估兩者是相輔相成,但不等於不考試便不學習,亦不等於所有學的東西也需考試。公民科的設計和考試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公民科(成績)只是「達標」或「不達標」。考察活動是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是評估的一部分,這亦已很清楚說明。我們要求所有同學參與,學校亦須為同學安排參與交流考察活動。(學生)如不能參加,須解釋或向學校請假,由學校作重新安排,學校亦須向校董會和教育局匯報,這亦反映我們要求學校認真落實課程。
至於早前在杭州的不幸事故,我們非常難過,並向家人致以深切慰問。目前來說,調查已告一段落,我們明確了解事情與交流活動無關,亦與考察行程無關。我們尊重家屬處理這件事情的意願,不會披露個案內容。謝謝。
完
2025年3月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