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談公共財政管理(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二月二十八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局長,你剛才在節目內提及如何增加收入及減少開支,這兩方面如何衡量哪一項較為重要?就增加收入,未來打算怎樣做?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財政預算案》中,這兩方面都有着墨。收入來說,是既有短期,也有長期的。在短期方面,我們有不同措施,例如提高一些收費和政府徵費。同時,你可以看到一些長遠投資,包括北都(北部都會區)等都是為社會經濟帶來長遠效益,這是收入部分。
 
  開支部分亦有兩面:一方面要看看是否經營性開支,因為我們的主調是希望做到盡可能先做好自己的工夫,控制政府開支,所以在未來幾年,我們累計會有百分之七的經營開支減幅,在我們自己方面做足工夫。同時,在比較長遠的投資開支,例如發展北都或工務工程等,是會繼續去做的。整體來說,我們既要在收入方面下工夫,也要在開支方面下工夫,並聚焦地考量不同元素,做我們應該做的事。
 
記者:局長,請問今次帳目分成經營和非經營兩部分,坊間這兩天有很多聲音提到這是否財技,你怎樣看這個形容?你在節目內形容有需要區分這兩項帳目去看實際情況,是否以後每一年預算案都會這樣做?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其實(帳目的)編製也好,這兩項帳目也好,都是一直存在的,並不是今天才編製出來,或是做財技,絕對不是。反而我們希望通過更聚焦的解說和全面的解釋,讓大家知道綜合盈餘和綜合赤字是如何得出。無論如何,我們的帳目一向都是分開兩方面,這兩方面在本質上也確有區別。若純粹是投資型開支,那會對香港社會的長遠經濟有利,我們必須去做。經營性開支的話,在這方面,我們是嚴守,也是嚴控的。因此,我們發債只會用於長遠投資,包括基礎建設和工務工程,絕對不會用於經營性開支。
 
記者:以後討論赤字是否分開兩項帳目去看?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最終一定是綜合來檢視的。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只是將這個綜合角度細化,讓大家知道在綜合的背後,這些數目是如何得出。我們希望讓社會和大眾更清晰了解香港政府如何處理財政,並對未來前景更有信心。
 
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2時4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