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二十一題:應對人力短缺問題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吳永嘉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去年十一月發布的「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預計,到二○二八年香港人力短缺會擴大至180 000人,其中熟練技術人員、非技術人員,以及服務從業人員都會出現短缺,預計屆時合共欠缺147 000人至162 000人。有工商界人士憂慮,人手不足問題會局限相關行業發展,並促請政府推出更多針對性措施應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至今各個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分別已使用多少個配額;當局會否研究為該等計劃增加配額以應對人力短缺問題,以及將有關計劃擴大至涵蓋更多人力短缺的行業;如會,詳情為何;
(二)鑑於政府於二○二三年九月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暫停執行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至今優化計劃批出的輸入勞工申請及涉及勞工的數目分別為何,並按該26個職位類別列出分項數字;當局會否延長優化計劃,甚或將其恆常化;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據悉,當局規定優化計劃和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下的申請一般須符合輸入勞工人數與全職本地員工人數的比例(即1:2),但如具特殊情況可獲豁免遵從該規定,過往當局有否豁免該等計劃個別申請的人手比例規定;如有,詳情為何;會否考慮放寬該等計劃的人手比例規定;如會,詳情為何;
(四)會否考慮放寬優化計劃和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所輸入勞工的工資必須不少於當時市場相類職位每月工資中位數的規定;如會,詳情為何;
(五)鑑於現時參與優化計劃和行業輸入勞工計劃的僱主可最多扣除輸入勞工工資的百分之十,作為其佔用由僱主提供的居所期間的住宿費,當局會否考慮提高該百分比;如會,詳情為何;及
(六)會否推出更多新措施應對未來的人力短缺問題;如會,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
為應對人力短缺帶來的挑戰,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已加強輸入勞工的機制。勞工及福利局於二○二三年六月十九日為院舍服務業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院舍護理員計劃),而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於二○二三年七月十七日分別為建造業和運輸業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此外,勞工處自二○二三年九月四日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的涵蓋範圍及運作,包括暫停執行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
就吳永嘉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後,現答覆如下:
(一)自院舍護理員計劃及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推出以來,截至二○二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共已批出約23 800個輸入勞工配額。按輸入勞工計劃劃分的數字如下:
輸入勞工計劃 | 配額上限 | 獲批配額數目 |
院舍護理員計劃 | 15 000 | 約7 200(註一) |
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 (建造業計劃) |
12 000 | 9 109(註二) |
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 (航空業計劃) |
6 300 | 5 823 |
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行業 (運輸業計劃) |
1 700 (公共小巴: 900; 客車行業: 800) |
1 700 |
註二:配額分配屬滾動式,即部分工程完結後會釋放配額以供申請。截至二○二四年年底,計劃下共有9 109個獲批而仍然有效的輸入勞工配額。
就院舍護理員計劃,政府經檢視院舍業界的護理員人手情況,於二○二四年七月公布,在未來三年新增8 000個配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會根據院舍業界整體護理員人手的需求及供應情況,適時調整整體配額的數量及分配每批配額的數量和步伐,務求靈活快速地回應院舍業界的人力供求變化。就建造業計劃而言,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發展局會因應人力市場情況及工程需要審慎考慮批出餘下配額,並會留意人力預測的更新,持續審視配額使用情況。至於航空業計劃,運輸及物流局會參考香港機場管理局最新一輪機場人力資源調查結果、計劃的執行情況、持份者對計劃的意見等多項相關因素以考慮計劃的未來路向。此外,運輸及物流局和運輸署亦正檢視運輸業計劃的實施情況,及評估行業未來數年的人手需求。視乎檢討的結果,我們會適時公佈計劃的未來路向。
(二)二○二三年九月四日至二○二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優化計劃共批准6 762宗申請,涉及47 474個輸入勞工配額。獲批輸入勞工配額按26個職位類別、非技術/低技術職位及其他職位劃分的分項數字載於附件。
勞工處一直密切監察優化計劃的推行情況,並已展開檢討計劃的工作。勞工處會充分考慮僱主組織及勞工團體等持份者的意見,從而擬定未來路向。
(三)根據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及優化計劃的一般規定,僱主須符合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的人手比例為2:1。在建造業計劃下,具特殊情況的個別申請可獲豁免,例如申請本地供應非常少的特殊工種(如架空高壓電線技工)。在優化計劃下,例外情況則包括農場技工,其人手需求標準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訂定。院舍護理員計劃方面,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每聘用兩名全職本地僱員,最多只可申請輸入一名護理員(即2:1);私營院舍及自負盈虧院舍(包括參與買位計劃的院舍)每聘用一名全職本地僱員,最多只可申請輸入一名護理員(即1:1)。政府目前沒有計劃進一步放寬有關規定。
(四)至(六)為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各輸入勞工計劃的申請僱主必須進行本地公開招聘,以不少於市場相類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優先聘請合資格的本地工人填補空缺。同時,獲批准輸入勞工的僱主,必須與輸入勞工簽訂標準合約,並支付不低於相類職位中位工資的薪金。另外,根據標準合約,輸入勞工佔用僱主提供的居所期間,僱主可從應支付僱員的工資中扣除相應期間的實際住宿成本,或應支付給勞工的工資(不包括超時工資)的百分之十,以較低者為準。
正如回答第(一)項及第(二)項所述,政府一直密切監察及檢視各輸入勞工計劃的實施情況,相關決策局因應情況採取適當措施,完善計劃的安排和運作。勞工處亦已展開檢討優化計劃的工作。此外,政府會繼續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推動培訓及再培訓、提供適切的就業支援,以及推廣科技應用以提升生產力等,應對人力短缺的問題。
政府亦正研究在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新增渠道,吸引一定數量年輕而具備相關專業技術技能及經驗的非學位專才申請來港,投身人力極短缺的技術工種。
完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