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題:傷害或虐待兒童案件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狄志遠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條例》)將於明年一月二十日生效。根據《保護兒童資料系統》統計報告的數據,涉及殘疾兒童的傷害/虐待個案迅速攀升,例如受到性侵犯的殘疾兒童數目由二○二二年的125宗增加至二○二三年的175宗。有意見指出,有關趨勢甚少被媒體報道或得到廣泛關注,傷害/虐待兒童的實際情況鮮為人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有意見指出,由於傷害/虐待兒童案件的受害人面對司法程序(例如錄取口供及庭上作供)時不得不回憶起案發過程,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所以部分受害人選擇隱瞞事件,不向警方或社會福利署轄下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舉報,在《條例》生效後,政府會如何處理相關情況;會否考慮修訂法例以減輕對受害人的二次傷害;如會,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傷害/虐待兒童個案增加(尤其性侵犯),政府有否就這個趨勢進行深入調查;如有,調查所得的主要原因為何;是否已制訂針對校園或青少年群體的預防措施;
 
(三)鑑於據悉,身心障礙兒童為殘疾兒童虐待個案的主要受害群體,政府有否針對該群體的特殊需要,提供額外的資源或保護措施;
 
(四)鑑於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曾指出,《條例》生效後,預計舉報虐待兒童案件的數量會大幅增加,政府有否足夠的資源支援受害兒童,例如完善相關的心理輔導、安置和復康機制;
 
(五)會否考慮成立專責委員會或機構監察《條例》的實施成效,以及統籌相關政策和措施,並定期向公眾披露舉報數據及案件處理的成效;及
 
(六)鑑於據報,財政預算案將提出削減社福機構的撥款,面對削減撥款及社工短缺的情況,政府如何處理有關傷害/虐待兒童日益增加的案件數量,以及有否預計在削減撥款後,每名社工平均需處理多少宗有關案件?
 
答覆:
 
主席: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條例》)通過強制社會福利界、教育界和醫療衞生界的指明專業人員舉報嚴重虐兒個案,為兒童編織全面而有效的保護網,同時警告潛在施虐者其虐兒行為容易會被揭發。就議員的提問,經徵詢教育局及保安局,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政府不同部門及司法機構一直透過行政程序、指引及措施保護兒童受害人及證人,鼓勵和便利他們在傷害/虐待兒童案件舉報和作供,及減低他們在過程中受到的創傷。社會福利署(社署)聯同香港警務處(警務處)及司法機構採取多項措施保護兒童,例如在進行刑事調查期間,相關部門會在合適的情況下安排兒童透過錄影會面作供,由經過特別訓練的警務人員、社工及/或臨床心理學家在模擬家居的舒適環境錄取證供,而該些錄影證供可在審訊時被接納為有效的證供,免卻兒童於庭上覆述案件經過,從而減輕其難堪感受及創傷。在審訊期間,兒童可使用特別通道出入法庭,亦可在另一房間由曾經受訓的證人支援者陪同以電視直播聯繫方式作證,避免直接面對被告人及公眾,以紓緩兒童的心理壓力。此外,警務處於二○二二年與律政司成立保護易受傷害證人及兒童專責小組,攜手協力加快及完善搜證、檢控及跟進工作。社署和警務處會持續舉辦訓練課程及檢討處理性暴力案件的程序,以提升不同專業人員的技巧和敏感度,從而有效協助受傷害的兒童,確保他們獲得適切的保障和支援。

(二)社署一直透過保護兒童資料系統收集和統計曾被傷害/虐待或現有被傷害/虐待危機的兒童的登記個案資料。每年的統計資料會上載到社署網頁供公眾參考。二○二一年新登記的保護兒童個案數目為1 367宗,二○二三年則為1 457宗,三年間增加約6.6%。其中性侵犯個案在二○二一年有448宗,二○二三年則有509宗,增加約13.6%。根據社署分析,登記個案增加的可能原因包括:公眾因近年《條例》的立法工作及有關保護兒童的宣傳及公眾教育而對保護兒童的關注提高並更主動呈報個案;近年有更多兒童使用社交媒體、通訊軟件、聊天應用程式或網上遊戲;以及兒童於疫情復常後有更多機會接觸他人。
 
  在社區宣傳教育方面,社署一直推行「凝聚家庭  齊抗暴力」宣傳運動,透過一系列的大型宣傳活動及地區活動,提高市民對保護兒童及預防家庭暴力的意識,並鼓勵有需要人士及早求助。二○二二年,社署製作了一系列「心房子教室:網絡性侵陷阱」短片,在社交媒體播放,提醒青少年及家長有關網絡性侵的危機因素、預防及應對方法。由二○二一年開始,警務處每年舉辦「童行·同心保護兒童計劃」,以一連串宣傳推廣活動去提高公眾對保護兒童的意識。警務處亦於二○二四年三月二十一日舉行了「保護兒童免受網絡性罪行威脅」跨專業研討會,聯同相關界別的專家和代表,與超過500名線上線下家長、校長、教師、社工、警務人員及兒童服務工作者探討如何更有效地保護兒童免受網絡性罪行的威脅,從而提高他們對兒童網絡安全問題的認識及保護兒童免受網絡性罪行威脅的意識和應對能力,並促進不同專業之間的合作。
 
  在針對校園或青少年群體的預防工作方面,教育局一直透過多方面措施,協助學校預防、及早識別和適當介入懷疑虐兒個案。這些措施包括發出通告及指引,要求學校制訂相關機制、程序和措施處理有關的個案;加強學校的社工服務,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懷疑受虐學生及其家庭潛在的問題;鼓勵學校採用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全體教師協同學校社工、其他學生輔導人員或專責人員,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而廣泛的輔導服務;以及支援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透過校內不同範疇的專業人員(包括學生輔導人員、學校社工、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進行跨界別協作,盡早介入及跟進,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同時,教育局積極推展「正向家長運動」,促進家長培育子女的正面態度和認知,讓學生健康成長,以預防虐兒事件發生。另外,教育局與社署及警務處緊密合作,舉辦不同的培訓活動,強化學校人員在處理懷疑虐兒個案的知識、技巧和能力。

(三)、(四)及(六)政府已於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增撥資源,以增加政府的執法及支援能力、為相關專業的從業員提供適當培訓,以及加強保護兒童的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以配合落實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機制。
 
  政府再於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增撥資源,增加兒童緊急留宿宿位以提供緊急安置及加強對受虐兒童及其家庭的專業支援,為強制舉報機制生效後可能會增加的虐兒舉報個案做好準備。其中,兩所新增設的留宿幼兒中心會於《條例》生效前啓用,將來每年合共可提供額外96個服務名額,預計可為384名有需要的兒童提供緊急住宿服務(以每個留宿幼兒中心宿位每年平均可以照顧四名兒童作估算)。

  社署亦會加強對受虐或懷疑受虐兒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及其家庭的專業支援,並將由二○二五年三月起,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推行多項保護兒童支援服務,包括家居支援服務、治療/心理社會小組、教育性及家庭增潤活動等,以配合社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或相關單位個案社工的工作,為有需要的兒童和家庭提供聚焦的支援服務。
 
  保護兒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的工作及個案是以多專業的形式(包括社福、教育、執法、醫護等)處理及跟進,並由不同服務單位包括社工在內的專業人員合作,為有需要的兒童及家庭提供專業支援。政府沒有備存平均每名社工處理有關保護兒童個案的數字。

(五)勞工及福利局、教育局、醫務衞生局及保安局已組成跨政策局工作小組,為將於明年一月實施的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機制做好準備工作。社署和警務處正制訂內部流程及強制舉報平台,便利強制舉報者作出舉報並同時收集相關數據,以迅速和有效地跟進所有舉報個案。各政策局及部門會在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機制實施後繼續監察機制的運作情況及舉報數字的趨勢。經強制舉報機制通報的個案數字會納入保護兒童資料系統的統計數據向公眾發布。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