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財政預算案演辭(八)
***************

集聚人才高地

全力搶人才

吸引優才專才

151. 政府全力搶人才,短期內會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主動邀請頂尖及領軍人才來港發展。我們亦會優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一般就業政策」,容許具專業技術資格及經驗的年輕非學位專才來港,投身人力短缺的技術工種。

「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

152.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為來港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支援,並對外推廣香港優勢及招攬人才。人才辦計劃於明年初舉辦第二屆「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鞏固香港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地位。

「一帶一路獎學金」

153. 政府會繼續通過「一帶一路獎學金」等措施,吸引尤其東盟等「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154.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累計接獲超過八百八十宗申請,預計帶來超過二百六十億元的投資。我們即將推出一系列優化措施,為計劃提供更大彈性。

全力培育人才

155. 為激發中小學生對創科的興趣,我已邀請港投公司、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統籌旗下合共超過一百家科企,未來一年通過到校的產品展示或實地參觀等,與學生互動交流,分享科技的前沿探索和創業經驗。這些科企涵蓋人工智能、機器人、綠色科技等不同領域。

156. 我們亦正推動在港科企,為校園編程及人工智能學習等科技教育提供資源、技術指導及實踐場景,結合理論學習及實踐應用,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對創科應用的興趣和能力。

加強與大灣區城市聯動

醫療合作

157. 港深共同建設的「大灣區臨牀試驗協作平台」是大灣區合作的標竿項目之一。我們爭取在年底前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加快新藥在香港、內地和國外審批上市,促進在香港進行先進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臨牀試驗及應用。

158.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通過多項人才交流計劃,引入包括內地尤其大灣區的醫護人員與本地醫護作專業和臨牀工作交流,促進相互專業提升,長遠建立區域醫護人才庫。

數據互通

159.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便利措施有助獲授權的個人信息安全合規跨境流動,自推出以來,電訊業界反應正面。措施已開放予其他業界參與。

金融合作

160. 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去年簽訂了《關於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在深圳與香港間先行先試,業界反應積極。我們會逐步增加試點,進一步便利企業跨境融資。

青年交流

161. 勞工處今年起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資格放寬至二十九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青年,而向企業發放的津貼上限,將上調至每人每月一萬二千元,為期最長十八個月。

運輸物流合作

162. 機管局與珠海交通控股集團於去年底簽署入股珠海機場股權合作協議,為雙方的客貨運互聯互通提供更堅實的基礎。此外,香港與東莞合作的「海空聯運模式」已有二十一家航空公司和一百二十五家物流公司參與。位於東莞物流園第一期首階段的永久設施,預計年內完成,而第二期前期研究亦即將開始。

建造業合作

163. 去年成立的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正調適不同地域在測試及認證要求上的標準,以促進優質並具成本效益的建築物料在本地應用。此外,研究院將與廣東省相關機構於短期內開展灣區標準的策略性研究。

164. 我們正與廣東省合作,積極推動大灣區「組裝合成」建築的優勢互補和產業發展,聚焦「組裝合成」建築的研發、品質認證和國際市場推廣。

165. 我們與廣東省已成功建立香港首批工程專業人才的職稱評價機制,並會將其逐步擴展到其他具備條件的建造相關專業。我們亦會與廣東省及澳門特區合作,為建造業技術工人及技術人員擬定灣區技術標準,以及推展「一試多證」。我們即將公布首個試行工種的灣區標準。

法律合作

166. 律政司正全力推動建立大灣區律師特定平台組織,更好支持律師發展業務及建立品牌。律政司亦會積極推動設立大灣區法律資訊平台,加強法律信息的互通。

前海發展

167.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是大灣區內重大合作平台之一。自《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出台以來,港深合作在多個政策範疇都取得實際進展。例如,港交所控股的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全年成交金額已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並營運國家唯一的大豆離岸現貨交易平台。

168. 在前海實踐「港資港法」成果的基礎上,律政司與內地相關部委合作,擴展「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至其他大灣區試點城市,為香港投資者營造更便利的營商環境。

169. 數碼港積極與前海管理局對接初創企業落戶兩地園區,至今十多家數碼港企業正探討落戶前海,而兩家從事人工智能及數碼娛樂的前海企業亦已落戶數碼港。

170. 香港會繼續支持前海先行先試,推動更多政策創新和突破,讓成功經驗輻射至整個大灣區以至全國。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