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七題: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
****************
問題:
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近日發表總結報告。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計劃在本年第一季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該計劃的具體實施細節(包括運作模式)為何,以及如何確保有關資助能夠有效地幫助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建立定期接受口腔檢查的良好習慣;
(二)制訂「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服務名額及申請流程所考慮的因素為何,以及如何確保名額能夠公平地分配給有經濟困難的人士;
(三)在提供口腔健康評估和相關牙科治療的過程中,政府如何監察和評估服務質素,以確保受惠者能夠獲得必要的牙科護理;及
(四)政府有否計劃在未來進一步擴展上述計劃,尤其針對複雜的牙科治療方面,以及會如何考慮專業牙醫的意見以優化服務?
答覆:
主席:
政府重視市民口腔健康,於二○二二年十二月成立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工作小組),檢視現行服務和制訂未來發展策略及建議,並於二○二四年十二月六日發表總結報告。工作小組建議政府將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體系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傾向,扭轉為「重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方向。
因應工作小組建議,政府制訂了口腔健康政策,口腔健康是構成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政策目標是要令全港市民能夠改善口腔衞生和生活模式,進一步提升口腔健康及身體健康水平。政府會採用「做闊做淺、做窄做深」策略發展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體系。「做闊做淺」指積極發展以預防為重的基層口腔健康護理,廣泛地向全港市民按不同年齡層推廣,協助市民自我管理口腔健康,建立良好口腔衞生習慣和生活模式,並自覺接受定期口腔檢查及風險評估。而「做窄做深」則聚焦地為較難獲得牙科服務的弱勢社群,包括有經濟困難人士、有殘疾或特殊需要人士及高風險群組,以公營或資助模式提供必需的牙科服務,包括預防性和治療性的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服務。
就梁美芬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政府將在今年推出為期三年的「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先導計劃」),銜接小學學童牙科保健服務,資助13至17歲青少年使用私營牙科檢查服務的部分費用,協助青少年與私營界別或非政府組織的牙醫建立夥伴關係,引導他們終身維持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預防牙患。
先導計劃的口腔檢查項目必須包括口腔健康風險評估、口腔檢查、洗牙、按風險程度提供個人化口腔衞生指導及施用氟化物、及提供檢查報告。私人執業和非政府組織牙醫皆可以參與。
計劃採用共同承擔模式為基礎,合資格的青少年每年可獲資助一次口腔檢查服務。政府按每位服務使用者向牙醫提供200元固定資助,而服務使用者以共付形式向牙醫支付口腔檢查費用。參與計劃的牙醫可以自訂所收取的口腔檢查共付額,政府就共付額訂立建議水平為200元,亦會規定參與的牙醫提高收費透明度,公開口腔檢查共付額及其他自費項目(即X光檢查、補牙及脫牙)的具體收費。
(二)政府會在今年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增加為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提供的緊急牙科服務,在新服務模式下提升服務量及增添服務點,目標是額外提供現時政府牙科街症名額最少兩倍。服務範圍方面,除脫牙外,亦擴展至補牙,此舉符合工作小組確立保存牙齒的牙科護理方針。
政府會盡量利用現有的資產及入息審查機制如長者生活津貼、醫院管理局醫療費用減免等,以減省行政手續和開支,同時利用非政府組織和社福機構服務弱勢社群的網絡,更聚焦地幫助較難獲得服務的弱勢社群(例如無家者)。
衞生署已於去年十一月邀請合資格非政府組織提交服務計劃書,反應良好。衞生署正在審閱有關計劃書,以確定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合作名單,並正制訂執行細節。計劃詳情會適時公布。
(三)參與政府資助牙科服務計劃的牙醫和服務使用者均須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計劃下的口腔健康及治療服務數據,均須存放在醫健通,政府會分析所收集的數據,以評估服務質素及成效。
此外,衞生署會透過不同層面監察和評估政府資助牙科服務計劃的服務質素。衞生署會為參與計劃的機構和牙醫制訂指引,內容包括有關計劃參加者的資格準則和處理投訴機制等,並會採取措施確保有關人士遵守指引。衞生署會進行抽樣調查,以確保服務使用者為合資格人士並確實曾接受有關服務等。參與計劃的牙醫和機構必須保存計劃的醫療紀錄,以及有關政府資助和向計劃參加者收取費用的紀錄。另外,參與計劃的牙醫和機構必須允許政府在有需要時進行實地視察、存取和檢查上述記錄,並配合政府對有關計劃進行的管理、審計和評估工作。衞生署亦會收集服務使用者、提供服務機構和牙醫對有關計劃的意見、監察服務使用的情況及評估有關計劃成效。
衞生署如接獲對參與計劃的牙醫和機構涉及服務質素或專業水平問題的個案,如經查證,可考慮取消有關機構和牙醫參與計劃的資格,有需要時並轉介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跟進。
(四)工作小組建議政府發展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體系為「重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認為大部分牙患可以預防和避免,透過預防性牙科服務和保存牙齒來避免嚴重牙患及複雜治療,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政府未來資助牙科服務時,亦會按此原則訂定緩急優次。
政府推行「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目的,是鼓勵青少年維持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以預防牙患。衞生署最近的口腔健康調查亦發現,香港12歲學童因受惠於小學階段的學童牙科保健計劃,他們的口腔健康狀況非常良好,對複雜牙科治療的需求甚低,因此先導計劃提供資助聚焦於預防性牙科護理服務。如個別青少年需要更進一步的治療性護理,可自費與參加計劃的私家牙醫跟進。另一方面,「社區牙科支援計劃」除提供脫牙外,亦包括補牙,同樣是鼓勵「早發現、早治療」以避免昂貴牙科治療。如個別人士需進一步的治療跟進,可透過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以合理收費水平跟進。
另一方面,現時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下的牙科治療費用津貼,已為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的人士提供全面的牙科服務安全網。而6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長者,亦可使用長者醫療券接受私營市場的預防性及治療性牙科服務。
完
2025年1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0分
香港時間14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