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出席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4(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十二月六日)出席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4的致辭:

郭曉亭副主席(星島新聞集團副主席)、蔡晋博士(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兼社長)、王博副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教授)、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早上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活動,跟各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宏觀的視角,就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交流看法,一同探索如何把握好當中的機遇,為大灣區的聯動發展和國家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也為香港在其中更好把握機遇。

  首先,讓我們看看國際上幾個大趨勢。一是科技變革與數字化發展。科技創新本身既是巨大潛力發展的產業,更為其他產業和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是對舊模式的衝擊、也催生出新模式,促進着生產力的重大提升,帶來跨越式的發展機會。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更深度融合發展,從金融到貿易、從醫療到出行,方方面面都正深刻重塑我們的生活模式,同時衍生新的產業、新的業態、新商業模式。

  就以人工智能為例,其本身已是非常觸目的新賽道,但透過人工智能與不同的行業、產品和服務結合,讓產品和服務變得更「聰明」、更「智能」,亦開拓出新市場、帶來新增量。

  二是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邁向零碳目標所帶來對資金、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這些正帶動深度的產業轉型。新能源汽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三是地緣政治仍然是重要的風險因素,可能出現的貿易磨擦會進一步干擾全球供應鏈穩定、產業鏈的布局,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速度。「不確定」是大家普遍同意的確定因素。如何有效駕馭風險、管控風險,成為了關鍵一環。

  四是人口高齡化。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面對人口高齡化問題。這是一個方向明確、影響巨大,但過程不是秒速發生的重大問題。為了避免因為持續人口高齡化而影響生產力和消費需求,匯聚更多年青人,或開拓更多平均年齡較輕的新興市場便很重要。

  這四個國際趨勢背景下,我們如何看國家的宏觀經濟發展呢?

  我認為在這些轉變和挑戰中,國家中長期的經濟面始終讓人充滿信心。第一,國家的經濟基礎紮實,基建設施世界一流,製造業發達,工業鏈齊全、科技創新實力強、勞動力優秀,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充裕,經濟運行整體平穩、穩中有進,正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及量的合理增長。近來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內地迅速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第二,面對挑戰,國家近年來積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方面堅持以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並促進私人消費,增強內循環的活力;同時推進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推動外循環的發展,這些都會為國家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在不確定的世界大局中、國家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之際,香港應該如何應對挑戰、把握機遇、持續發展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守好香港的金融安全、防範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和衝擊。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沒有安全,增長和發展會淪爲空談。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用好「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用好國際化的優勢,以及國家對香港的堅實支持,繼續加強聯通內外,加速發展。歷史一再證明,香港總是能在轉變和挑戰中找到新的定位,有新的作為。最近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等三個中心的地位,以及作為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作用。

  在香港經濟未來發展中,最關鍵是改革創新。正如夏寶龍主任之前的講話中提到,香港不能僅靠傳統優勢,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但這並不表示放棄所有,而是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兩頭並進,既提升競爭力,亦實現經濟結構更多元化發展。今早,讓我跟大家聚焦在「新」這個概念,而「新」可以説是有幾個面向。

  第一,是新領域。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這些都是香港傳統的優勢產業。要讓這些產業繼續蓬勃發展,我們需要因應最新的時勢、環境的改變、技術的發展,不斷創新並尋找新的突破點和增長點。

  舉例而言,在國際貿易環境複雜多變之時,不少內地企業把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全球南方」和「一帶一路」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它們需要項目和貿易融資、專業諮詢服務,也需要管理其財資、物流運輸,以至宣傳推廣等服務。香港憑着世界頂級的專業服務、資金和高端人才匯聚、國際聯繫廣泛,可以積極鼓勵企業來港建立高增值供應鏈管理中心,以至國際或區域業務總部、財資中心等,以支持其國際業務的發展。

  第二,是新產業。國家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過去我們投放了大量資源完善創科基建和蓬勃其生態圈,促進上中下游全鏈的發展。在這兩年多,還有大量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積極招商引資;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揮「耐心資本」引導並槓桿市場資金的作用,以支持相關產業的群聚和蓬勃生態圈的構建;又設立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和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等,從企業、資金、技術,以至人脈網絡等全方位支持,讓創科能朝產業化發展方向邁進,成為香港經濟未來持續增長的重要新動力。例如河套區方面,我們會與深圳方面深度合作,把這個地方發展成國際醫藥科技和臨床測試中心。這對內地以至全球相關的企業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三,是新市場。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我們更要會用好「一國兩制」下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優勢,在鞏固與歐美先進經濟體聯繫的同時,也積極深化與全球南方,包括東南亞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的聯繫,開拓新市場。行政長官、我自己以及多位特區政府官員先後訪問了這些地區,加強貿易、投資和人文的相互往還,積極推廣香港品牌,展示我們世界級的金融和專業服務、卓越的基建設計、建設和管理服務、創科的產品和方案等等。

  第四,是新空間。發展需要地理空間,而北部都會區就是香港新增長空間。北都提供大量用地興建房屋,發展創科、物流和高增值配套產業等等。在這裏,我想強調北都發展的兩個重點。一是創科發展的合作基地,而河套是當中的一個好例子。河套連同新田科技城,讓北都成為我們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創科合作的重要載體。二是開發模式的創新試驗。北都將採用多元的土地發展模式,包括「片區開發」,由開發商統籌發展大面積用地,一併推進商業項目和政府設施的落實。這種政商合作模式將讓企業更全面,更深入、也更靈活參與北都建設,讓基建、交通、社區建設和產業發展相互配合,提速實現,加快提升經濟發展動能。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只會是更加重要。只要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香港必將在國家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建設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後,祝願本次論壇圓滿成功,並祝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宏達!謝謝大家!
 
2024年12月6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3時10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十二月六日)在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4致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十二月六日)出席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4。圖示陳茂波(右六)、星島新聞集團副主席郭曉亭(左六)和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兼社長蔡晋博士(右四)與其他嘉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