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十一月十四日)下午在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的記者會希望向大家講解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的主要結果。我們大概兩年前提出進行這個很大型的人力推算,耗時一年半完成。推算期的基礎年是二○二三年,評估二○二八年的人力情況,這對規劃香港的人力需要,以及如何應對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方面的人力安排起重要作用。

  這次覆蓋的範圍大,一共17個選定產業,包括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確立香港為八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即「八大中心」),以及九個關鍵產業來進行人力推算,合共涵蓋超過八成的勞動力,即280萬勞動人口,數目相當大。這個大規模的人力推算主要有兩組數據,一組講述在基礎年即二○二三年的基線狀況如何,是現況來的,然後根據統計數據和進行大量諮詢,跟不同業內人士傾談,再得出二○二八年的狀況估算。

  先看看現時的基數年,二○二三年基數年人力供應是350萬,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外傭,二○二三年的需求是355萬,有五萬人的短缺,若再細化這短缺,我們進行了較小的分類,把香港人力市場分成四組:第一組是經理、主管、專業人員,可說是高端的一組;另外是服務從業人員和熟練技術人員,這兩組均屬中端,一組從事服務業,一組以技術為主;最後一組是非技術人員。再細看二○二三年這四組人的分別,可見經理、主管、專業人員估計缺一萬五千人、服務從業人員估計缺二萬四千人、熟練技術人員估計缺一萬人,至於非技術人員估計缺二千人。這數據已計及輸入人才和輸入勞工之後得出的淨結果。

  另外是整個香港人口的推算,香港的人口決定了我們的勞動力,在人口方面現時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人口老化,以65歲作界線,二○二三年65歲以上人口佔23%約170萬人,到二○二八年即五年後會進一步上升。對比二○二三年和二○二八年的分別,估計五年間65歲以上人口淨增加38萬人,數目相當大,意味65歲以上人口會佔總人口28%。隨着人口老化,勞動力無可避免會一直減少,即使在勞動市場仍然工作的人,其中位年齡會比現時更大。

  另一個值得分享的現象是,二○二三年我們發現介乎35至44歲年齡群的人口增長了兩萬多,這是很重要的。回看過去20年來,只有四年這組群的人口有增加,其餘大多數時間這個比較年輕的組群數目是下跌的。二○二三的升幅是過去二十年最高的,多了二萬人,相信是得益於我們積極搶人才,各項輸入人才計劃令數目較多、屬於年輕一群的外來高端人才進入香港,因此35至44歲這年齡群人口有所增加,這是好事。

  再看看目前香港勞動力的年齡分配,屬於經理、主管和專業人員均相對年輕,其中位年齡是41歲,比香港社會的中位年齡約48歲要年輕,可見這些高端的香港人才是相對年輕的。若細心觀察另外兩組,尤其是熟練技術人員和非技術人員,他們的年齡比社會的中位數要高,例如第三項熟練技術人員,他們起着重要作用,很多香港的城市運作,無論是電梯運作、電工、技術維修均由他們去做,沒有他們香港很難有效運作。他們現時中位年齡已是50歲,再細分的話,超過55歲佔四成、超過60歲也佔四分一,年紀偏大。同樣地,非技術人員年齡更大一點,年齡中位數已是53歲。雖然較高端的一層其年齡仍具一定競爭力,但屬熟練技術人員或非技術人員的年齡都偏大,這是二○二三年的狀況,可想像五年後老齡化的狀況會更顯著。

  在二○二三年其實不少產業已面對人手短缺,尤其是要發展創科產業,創科行業人手短缺很明顯;國際航運中心、航空樞紐均出現人手短缺;建造、城市運作、醫療、保健、住宿及餐飲、零售、旅遊,均有明顯的人手短缺。這裏分兩類,藍色是「八大中心」,橙色則是與關鍵產業有關,即使在二○二三年已面對人手短缺。

  在進行研究時,團隊也歸納了在未來五年影響勞動力的主要因素,分為需求和供應兩方面。首先是需求方面,當然是看經濟增長以及產業結構的轉型。另外政府產業的發展政策和措施,都起明顯作用。尤其是大家看到在創科、航運和航空,這些都很受政府產業政策帶動。

  我們跟不同業界研究時有一個普遍主題,大家都看到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出現,對未來職場帶來很大衝擊和改變。我們的預測已計及通過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減少對人力的需求,很多行業的預測已減少10%到20%,接下來的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會對整個人力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另外是國家的發展和香港和內地的融合,最後是地緣政治和環球經濟,對我們的人力需求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從供應方面看,正如先前的投影片提到,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人口老齡化。隨着越來越多香港人進入老齡化,很多人不會投入職場。以簡單數據看,15到64歲年齡群的勞動參與率約為七成;但65歲以上人口的勞動參與率約七分一,可想像差別多大。即使人口不變,但當越來越多人進入65歲,勞動參與率會下跌得非常快。

  另一個是勞動人口的教育程度提升,反映政府在過去多年在教育資源的投放。現在年輕人口很多均有大學畢業或專上教育程度,這意味着他們要找的工種屬於比較中高端,一些純技術性或屬低端的工種,本地勞動力的參與意欲會減低,影響我們勞動力的供應和分配。

  另外,就是勞動參與和技能錯配。有些工種非常缺人,惟社會上偏偏很多人不願意去做,這是我們看到很明顯的現象。最後是人才和勞工的流動。這反映在過去約兩年,政府推出了輸入人才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以及一些行業輸入計劃,為勞動市場注入新活力。

  到了二○二八年,經我們的數據分析,以及向超過1 000名不同行業的人士詳細了解後推算的結果。二○二八年的總人力供應會達356萬。若比對二○二三年的數據,我們的供應量是350萬。意思是說,五年過後只是增加了六萬個勞動人口的額外供應,平均一年增加約一萬多,勞動人口的增長屬非常慢。我們估算到二○二八年的人力需求是375萬──比現在多20萬。二○二三年的需求是355萬,即是說五年後我們會增加20萬,平均每年增速四萬。

  也就是說,我們的需求遠遠大於供應,估計到二○二八年總體人力供求差額會缺約18萬人。這屬估算,但短缺狀況比二○二三年更嚴重。若再從四組數據細看,經理、主管及專業人員約缺三萬人,這狀況其實是可以處理,因為我們在人才輸入方面不斷獲補充。若在服務人員方面,大家會看到缺四萬多人,這個情況也不算很嚴重。但熟練技術人員我們現在估計缺約六萬人,佔總短缺量約三分一:十八萬人中有六萬人屬熟練技術人員的短缺。大家要記得,熟練技術人員的總額其實不是很多,總額約40萬。若在約40萬的總額當中缺了六萬人,意味短缺達到百分之十三、十四,是非常大的短缺。另外就是非技術人員,估計缺約45 000至46 000,是明顯有短缺。

  我們再看看到二○二八年一些有高需求的職業──即我們預計職場需求很大的職業。大家會見到很多是與科技有關,高端的包括創新科技專家、資訊科技及數碼化人員、數據分析師、金融科技及區塊鏈專家、精算師、工程師、飛機師及醫護專業人員,均會因為需求很大而出現明顯短缺。服務從業人員如機艙服務員、銷售人員,甚至是侍應及保安員,均預計會有短缺。至於熟練技術人員包括各式各樣的技工及技術人員,也預期會出現短缺。而非技術人員包括清潔工、廚房幫工、搬運工人及倉庫營運人員,都會出現短缺。這就是我們估計到二○二八年的狀況。

  若再細心看看熟練技術人員的短缺,可看到在不同的行業均有短缺,並非單單在建造業。建造業已有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可以處理一部分人員的短缺。至於其他行業,例如城市運作、製造業、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及航空樞紐等,都有明顯的熟練技術工人短缺。我們估計光是以下五個──城市運作、製造業、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的產業,已缺二萬多個熟練技術人員,這是估計二○二八年的狀況。

  另外我們也挑選了十個人手短缺相當明顯的產業,估計到二○二八年每個行業的人手短缺,均會超過一萬人。這包括創科、國際航空樞紐、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其他產業,包括製造業、城市運作、住宿及餐飲業和醫療保健業等,都有明顯短缺。當中短缺率最大一定是創科業,我們估計創科業在這五年間的增長──即比對二○二三年及二○二八年的增長,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人力增長是百分之六十。這也反映了政府大力投放創科及對人力的需求。

  如果說國際航空樞紐,二○二八年比二○二三年會增加百分之四十五的人力需求,這也反映了機場三跑道系統投入服務後,在這方面會帶來巨大人力需求。此外,製造業及旅遊業都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增長。醫療、保健、建造業的增長亦達百分之十六至十八之多。

  至於二○二八年市場上需要的工種和技能主要會是哪些種類:技能上不外乎是適應能力、思考判斷能力、可以與人溝通,並和團隊一起工作。另外,有幾點是有趣的:包括數碼應用能力──尤其是如何運用人工智能(AI)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怎樣分析數據,緊扣如何運用新的AI知識,這也非常重要。抗壓能力也是,社會正在轉變,僱主對員工抗壓能力也看得比較重。我們相信到了二○二八年,有些知識可能變成必備,包括一些基礎數碼知識,可能不需要很高超的AI,但需要用簡單的AI軟件賦能。另外,要更懂得環境、社會和管治,即大家慣常叫的ESG,屆時重要性會越來越大。還有文化的認知,大家對國家尤其是大灣區的認識,均非常重要。

  我們預計一些新的工種會越趨普遍,包括人工智能的互動設計師、人工智能的研究員科學家、人工智能的應用工程師。我們預計人工智能的應用會越趨普及,一些人工智能的風險專家、自動化的工程師、區塊鏈的開發人員、數據科學家、數碼營銷專家及數碼化的轉型專家,可見很多均和數碼有關係的。這正正反映我們估計,不少行業到二○二八年會面對數碼化轉型,面對如何應用AI賦能,去增加行業生產力。

  既然有了我們的調查結果,我們預計政府未來會有三大工作方向:針對人力短缺的情況,政府、僱主和持份者需持續探討可行的應對方案,提升生產力,優化僱員的工作安排、加強僱員在職培訓及支援,並吸引潛在勞動力投入市場,應對人力短缺。此外,本地培訓必須加強,院校及培訓機構要提供更多與市場新需求匹配的培訓,裝備本地員工應對未來數碼化的挑戰及AI應用方面的需求。我們亦需要繼續適度引入外來人才和勞工,以填補本地人力及技能缺口,支持香港經濟繼續發展。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48分
即日新聞  

圖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中)今日(十一月十四日)就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舉行記者會,概述報告主要結果。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人力)關婉儀(左)及主管(研究組)陳國輝(右)亦有出席。

網上廣播

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記者會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