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出席立法會捐血暨器官捐贈推廣活動發言(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一月十三日)出席立法會捐血暨器官捐贈推廣活動發言:
 
大主席(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各位議員、各位傳媒朋友:
 
  很高興今日早上可以來到立法會,參與立法會特別安排的「三捐」(捐血、捐骨髓和捐器官)推廣活動。我們經常說,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其實這句說話真的很正確。每一個健康的人的身體內都藴藏很多財富,我們可以捐出來。首先說的是今日的主題──血。我今日特別打了一條血紅色的領帶,以配襯今日的主題。其實血液在我們的身體裏是不斷地在製造。我們的血細胞壽命大概只有四個月,120日而已。換句話說,我們每日骨髓做出來的紅血球細胞,120日之後就會自己回收,把它消滅。所以我們其實有很多的儲備、有很多的盈餘,是可以捐給別人的。大家不用擔心捐了血就沒有,其實你的身體是有很多,有足夠的。這亦是為甚麼我說,其實健康的人的身體是有很多財富,是可以捐出來,亦應該捐出來。捐血不僅可以救人,捐一次血可以救三個人,同時亦是建立對社會的關懷,無償幫助他人,甚至對生命的尊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可以整體提升我們整個社會的質素。我想告訴大家一些數字,就是關於捐血在人口中的分布。大家都知道香港面對人口老化,但原來我們在捐血的人群中,年紀越大一點,捐血的比率越高。16至30歲的群組佔了捐血的整體人數的19%;但是41至50歲,我相信在座的議員大部分都是這個群組的,不會有很多是超過這個(年齡群組)的,就佔了捐血的整體人數的29%。這個比率是一個頗大的差距。年輕一點的只佔19%,年紀長的中年反而佔了29%。有個電視節目名為《中年好聲音》,在捐血方面,其實中年都是特別血氣旺盛,能夠付出自己去捐血。我在此鼓勵年輕人,沒有理由年輕人及不上我們的中年人。我們希望鼓勵多些年輕人,我們的「新血」,名符其實的「新的血」,多些年輕人積極地獻出自己的鮮血去救人、幫人。
 
  剛才主席已經提到,我們今日不只說捐血,還有捐骨髓和捐器官的推廣。骨髓移植,雖然大家可能會想到跟自己很遙遠,但不要忘記,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難排除自己有機會變成一個病人,有嚴重的疾病,需要骨髓移植或器官移植。所以,積極參與對整個社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我不再說關於骨髓捐贈數字,剛才主席都提到,其實我們很多病人要等待配對,越多人去登記,他們可以配對的機會就越大。有關器官移植的登記名冊(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雖然我們現在有38萬人登記了,這是歷史新高,我們都很開心,但從另一個角度看,38萬人佔了香港人口的比率,其實真的不高,就算以成年人來說,所佔的比率不夠10%。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去給市民更多希望。
 
  最後,無論是捐血、捐骨髓和捐器官,這「三捐」,其實我們所有的香港市民都是受益者。正如我剛才提到,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排除有可能有一日會生病。我們希望所有市民,作為一個可能的受益者,我要引述夏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的一句說話,就是我們不單做一個旁觀者、一個評論員。我們應該做一個參與者,做一個貢獻者。希望大家積極支持捐血、捐骨髓,以至捐器官。多謝大家。



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