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六題:BUD專項基金
*************
問題:
近年,政府就「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推出不少優化措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在今年七月十五日在「BUD專項基金」下推出「電商易」,以支援企業透過發展電子商貿(電商)業務拓展內地市場,至今政府分別收到及批准多少宗有關申請,以及涉及的平均和最高資助額為何;
(二)鑑於目前申請「BUD專項基金」的企業必須證明其在香港有實質運作和商業交易,但據悉不少擁有香港註冊商標及其他知識產權的企業實質在內地及海外運作,因而無法成功申請該基金,而有意見認為,該基金的原意是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政府會否因應有關情況檢討該基金的申請資格;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有意見指出,人工智能(AI)在跨境電商方面的應用尤其前衞,例如以AI網紅推銷貨品,當局會否考慮將「電商易」的資助範圍擴闊至包括AI的應用,以讓企業更能善用資助建立營銷系統;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致力協助香港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和提升競爭力。其中,「BUD專項基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資助香港非上市企業開拓內地和其他38個已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及/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的經濟體的業務發展。
就提問的三個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為協助香港企業透過發展電子商貿(電商)業務拓展內地銷售市場,政府於今年七月十五日於「BUD專項基金」下推出「電商易」,讓每家企業於基金700萬元的累計資助上限中,可靈活運用單一項目的資助上限100萬元,在內地推行電商項目。「電商易」自推出以來,每月接獲的申請逐漸增加,截至今年九月底已經接獲102宗申請,至今共有八宗申請獲批或有條件批核。基金秘書處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正全力處理其餘申請,當中大部分申請會待申請企業就基金秘書處的提問作出澄清和提供補充文件後,盡快作出審核。目前獲批申請的平均資助額約為47萬元,最高資助額則約為99萬元。
(二)「BUD專項基金」的目的是協助香港企業透過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和拓展營銷,開拓更多元化市場,故此申請資格是以企業為基礎,包括企業須按照《商業登記條例》(第310章)在香港登記,並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而非取決於相關知識產權的所在地。
自「BUD專項基金」於二○一二年成立之始,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的要求已經確立,並列明於批准成立「BUD專項基金」的有關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文件內,因此只在香港以外營運業務的企業並不符合申請資格。考慮到「BUD專項基金」涉及公帑,我們須把資源聚焦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的企業,以確保「BUD專項基金」可為本港經濟及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的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並符合公眾期望。我們沒有計劃放寬這項要求。
事實上,有不少香港企業已透過「BUD專項基金」進軍內地和海外市場,包括於目標發展市場增設新的辦公室和零售點、購買機器設備和投放廣告等,能同時惠及申請企業在香港及境外市場的業務。「BUD專項基金」的網頁載列了過往不同類型申請的成功案例,供有意申請資助的企業參考。
「BUD專項基金」自二○一二年推出至今,政府一直因應市場的變化和業界的需要,不時檢討和優化其運作安排。政府多年來已推出多項優化「BUD專項基金」的措施,包括分階段擴大基金的地域資助範圍,由原本只涵蓋內地至現時涵蓋共39個經濟體;逐步增加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由原本的50萬元增加至現時的700萬元;於二○二三年六月推出「申請易」,加快審理涉及特定措施而資助金額較少項目的申請;及於今年七月推出「電商易」,協助企業透過發展電商業務拓展內地銷售市場。
行政長官在早前發表的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宣布向「BUD專項基金」注資10億元,以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和拓展新市場。考慮到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市場的電商業務發展日益蓬勃,而東盟亦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電商易」的地域資助範圍亦將擴大至東盟十國,支持企業利用數位化轉型開拓東盟市場,以及更針對性資助企業進行綠色轉型項目。我們預計將於二○二五年上半年推出上述措施。
(三)「BUD專項基金」——電商易的資助範圍廣泛,涵蓋多項與電商有關的措施,包括於第三方網上銷售平台設立網店及投放廣告(包括利用網紅推廣產品)、製作及優化流動應用程式及網站(例如於企業網站加入電子支付功能或聊天機器人)等。在符合現行指引以及其他基金資助條件的情況下,企業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包括人工智能技術)以執行以上措施以拓展電商業務,已屬「電商易」涵蓋的資助範圍。
完
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28分
香港時間16時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