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響應「世界中風關注日」 由活躍及健康生活方式做起
************************
為響應「世界中風關注日」,衞生署今日(十月二十九日)呼籲市民實踐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中風。
世界中風組織將每年十月二十九日訂為「世界中風關注日」,以提升世界各地關注和策劃行動應對中風。
衞生署發言人指出,中風是導致疾病、長期殘疾和死亡的主因之一。全球每年有超過1 200萬人患有中風。在香港,中風是第四大常見死因。二○二三年,有3 048宗*登記死亡個案與中風有關。
中風的成因可以是由於腦部的血液供應受阻,或腦部血管破裂而引致出血。高血壓是中風最大的單一風險,其次是高體重指數和高血糖。
發言人補充:「運動能夠改變這些中風常見的生物醫學風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只要體能活動量足夠,無論是較快步速的步行、踏單車或休閒活動,對中風均有預防作用。」
奉行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中風風險。市民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等量的體能活動;限制久坐時間,並以進行任何強度的體能活動(包括低強度體能活動)替代久坐。為進一步減低中風風險,市民應保持適中的體重和腰圍、減少鹽攝取及均衡飲食、避免吸煙及飲酒,以預防中風。
為提倡市民多參與體能活動,衞生署自二○二二年開始舉辦「日行萬步」活動,以鼓勵市民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能力、節奏和個別情況,將日行步數的目標逐漸提升至10 000步。活動今年已進入第三階段,並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醫務衞生局及衞生署將首次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一同攜手推廣步行,以賀國慶。香港的步行挑戰會於下月一日開始,以「陪我行,陪你講」為口號,鼓勵市民與朋友透過醫健通最新推出的「e+生活平台」參加步行挑戰並記錄活動期間的步數。詳情可參閱步行挑戰活動網頁(www.10000stepsaday.hk/?lang=tc)和「e+生活平台」專題網站(app.ehealth.gov.hk/elife-overview)。
基層醫療署在全港18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亦已積極推廣「健康人生計劃」。中心專業團隊與家庭醫生攜手合作,按市民不同人生階段的健康需要,制定個人化的健康生活模式計劃,包括戒煙、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及體重管理等,以提升市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預防中風。
除了奉行活躍及健康生活模式,另一個減低中風風險的要點是及早診斷和妥善治理包括高血壓及糖尿病在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政府自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被確診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香港居民,在私營醫療巿場接受高血壓及糖尿病篩查服務,隨後於社區獲得由家庭醫生、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和其他醫療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相關長期護理。詳情可瀏覽 「慢病共治計劃」的專題網站(www.primaryhealthcare.gov.hk/cdcc/tc)。
除了推廣預防中風的措施外,政府亦致力提升中風治療的服務。行政長官於今年《施政報告》宣布,醫院管理局會按國家認證標準在香港公立醫院建立首間中風中心,透過跨專業及以病人為中心的神經醫學綜合服務,提升急性中風的診斷效率,並加快病人接受治療的時間,從而改善病人的護理,以減低中風病人的死亡率、住院日數和再次入院的比率,並改善病人康復。
政府會繼續致力向市民推廣活躍及健康生活對預防中風的重要性,並與社區夥伴緊密合作,共同建設健康的生活環境。詳情請瀏覽專題網站www.change4health.gov.hk/tc/index.html。
*臨時數字
完
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5時15分